合唱型和声的典型写法与制作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1262685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唱型和声的典型写法与制作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合唱型和声的典型写法与制作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合唱型和声的典型写法与制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唱型和声的典型写法与制作(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唱型和声的典型写法与制作从这一讲开始呢,我们进入到管弦乐配器和制作里面的最基本的综合应用层面,来讨 论一下管弦乐里面最常见的一些综合应用,掌握了这一些应用呢,可以对付一般的作曲需要 和制作需要。其中最常见的一些手法和经验呢,希望朋友们能够借鉴。在基础篇里面我们曾经提到,对于弦乐组而言,他们的发音是非常统一的,可以调和 的,是一个整体,有时候很难分辨声音是来自小提琴还是中提琴,或者是来自中提琴还是大 提琴等等。正因为弦乐组具有如此优秀的特质,所以在合唱型和声的写法中才具有重要的意 义。那么什么是合唱型写法呢?实际上很简单,就是像四部和声或者多部和声那样,最高 的一层呢奏旋律,听众很容易留下印象

2、,知道这是主旋律,其他层面的音呢,作为和弦音在 里面,说白了,就是为旋律配和声。但是又不一样。区别在哪里呢?我们在配和声的时候, 只注意整体的音响,整体的和声是否正确,因为一般是用钢琴来验证的。但是在写作弦乐组 合唱和声的时候不一样了,每个声部使用不同的乐器演奏的,因此每个声部的线条变得异常 清晰,每个声部的进行变得更加具有独立意义了。这就对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钢琴上 可能接受的音响,到了弦乐组配器的时候变得无法接受。这种问题如何解决呢?实际上,只要保证和声进行的正确合理,在这个基础上再保证 每个声部进行的正确合理,就可以达到我们的目的。什么是正确合理呢?对于和声而言,就 是你配的和声要合

3、理的衬托了旋律,不能脱离旋律,其中,低声部最为重要,一定要保证良 好的低声部进行;对于各个乐器的自己的声部进行而言,就是在尽量平稳中适当地加入使线 条活泼起来的音符。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先从简单的来起,我们举一个完全是合唱类型的例子。这个例 子是我创作的,用到的乐器是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另外加了一点电 钢琴。我们先听一下这个例子。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一段是怎么做出来的。首先我们得到一开始的最高的旋律声部, 这个声部当然是用第一小提琴奏出的,接下来我们需要给出低音声部,这个配和弦的过程就 不讨论了,每个人有自己的方法,当我们写完低音,我们可以听一下旋律和低音,看进行是 否合理。

4、这里我们听一下。好,进行良好。注意这里,这就是刚才我所说的在尽量平稳的进 行中加入使线条活泼起来的音符,这里的两个音符,虽然不多,但是却使低音更加旋律化。接下来就是填充内声部的和弦音,这个难度已经不大了,因为低音已经配好了。我们 只需要让各个声部尽量平稳就可以了。这里内声部是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注意,第一小提 琴的旋律和第二小提琴的和弦音之间的音程距离,一定要大概等于第二小提琴的和弦音和中 提琴的和弦音之间的音程距离。大家看这里,除了大提琴以外,是三个声部,千万不要一二 声部靠在一起,第三声部落下去,或者二三声部靠在一起,第一声部高上去,这都是不好的。 看这里,我们再次加入了使线条活泼的旋律因

5、素,这里利用了级进音,经过音。这里使用了 分奏,道理很简单,正如刚才所说,为了使声部间音程距离相近。最后我们再来听一下这段 合唱型旋律。这个例子之所以简单,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是按照弦乐器组的自然排列顺序写出的。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第一小提琴本来就是最高音乐器,我们把它放在合唱声部的最高部分, 第二小提琴次之,然后是中提琴,最后是大提琴,是按照自然排列法。有时候我们也可以打 乱这种排序法。这种方法我们以后也会详细讨论。写完上面的音符,当然要制作了。每个声部的具体的操作在基础篇里面已经说过,关 于分句连线的调整,关于十一号控制器的包络的绘制。大家可以参照前面的讨论来做。下面 我们着重说一下弦乐合

6、唱制作中的混音问题。混音,想必大家都知道,他的意思就是,我们得到了各种乐器的实际音轨,我们需要 把它整合成一个总的音轨。有些朋友觉得,在 cubase 连依次插入这些音轨再导出就行了。 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每个乐器的声相,方位不同,每件乐器的频率特性也不同,我们混音的 目的就是突出各件乐器,但是又不失整体。下面详细介绍一下最基本的混音。打开cubase,导入准备好的音轨,选中音频轨,打开 waves的audio track,我们看到这样一个界面,这个界面很简单,纵轴表示声音增加或者减 小的大小,横轴表示频率段,这样一个图就表示了各频段声音的大小,一开始这条线是平的。 我们需要根据乐器的性质强调一

7、下影响他们表现力的频率段,也就是说,某些频率段声音要 提高。那么到底在哪里提高呢?我们需要了解各个弦乐器的频率特性。小提琴 200HZ-400HZ 音响音色的丰满度; 6-10KHZ 是音色明亮度。 12K-16K 这段频率能够影响整体的色彩感,所谓小提琴的“松香 味”就是由此频率段决定的。所以我们要在大约300HZ,8KHZ以及14KHZ的地方提高声 音的大小,但是一定不能过量,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决定,并且不断试听来达到目的(试听)。 中提琴150HZ-300HZ影响音色的力度;3-6KHZ影响音色表现力。所以我们在200HZ的地 方提高少许一点,在 4,5KHZ 的地方多提高一点。毕竟内声部

8、力度不能太突出。大提琴 100HZ-250HZ 影响音色的丰满度; 3KHZ 是影响音色明亮度。所以我们要在 200HZ 和 3KHZ 的地方提高大提琴的声音,这里要注意,大提琴的声音一定要鲜明并且具有低音的震撼力, 因为他承担了整个这段旋律,如果没有力量,这段旋律就会变的很轻,没有了立体感。做好频率的调整后,下面就是声场的调整,也就是方位的调整。我们首先来看这样一 张图,这张图反映了管弦乐队中各个乐器的大致的摆放位置。大家可以看到,对于听众而言, 第一小提琴处于舞台的从中间到最左边的位置,大提琴处于舞台的很靠右的位置,第二小提 琴位置比第一小提琴位置靠右一点,中提琴位置比大提琴位置靠左一点。低音提琴的位置在 最右边。我们有了这些方位就可以调整声相了,这里我们是这样设置的。第一小提琴是 R47, 之所以是R,right,实际上是站在演奏者的角度说的。第二小提琴比第一小提琴靠左,因此 可以设成R32,大提琴是L37,中提琴比他靠右,因此可以设成L16,至于钢琴,设成中间 就可以了。以上,经过频率筛选和声相调节,我们得到比较满意的混音音频,我们来听一下最后 的音响。通过这样一个例子,我们把作曲和制作的过程大致走了一遍,希望能够对大家在弦乐 合唱型写法上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