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与讨论反思式校本教研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126255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体备课与讨论反思式校本教研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集体备课与讨论反思式校本教研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集体备课与讨论反思式校本教研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集体备课与讨论反思式校本教研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集体备课与讨论反思式校本教研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集体备课与讨论反思式校本教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体备课与讨论反思式校本教研(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集体备课与讨论反思式校本教研阿城八中数学组提纲: 一部分: 1、介绍阿城八种总体情况与校本教研情况2、介绍校本教研得到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3、介绍阿城八中数学组情况(1)教师情况 (2)教研组教研活动情况二、部分: 1、集体备课初三、圆周角2、讨论反思教研(集体备课 )圆周角中心发言人:( 贺淑玲 )各位教师我今天说课内容选自华东师大版初 中三年级数学上。第 23 章、第一节圆周角,我从三方面来说课一、 教材分析与处理1、地位与作用: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周的有关概念,特别是圆 心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研究的,是今后学习圆的有关性质和 利用相似证明成比例线段的基础。另外它也是和三角函数、 勾股定理、三角

2、形、四边形等几何知识综合的结合点。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究圆周角与圆心角之间关系,让学生 学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提出问题, 并能提出方案,合理、 严密解决问题, 揭示并掌握圆周角与圆心角之间必然的本质联系。(2)数学思考:能通过半圆所对圆周角与圆心角之间关系,做 出大胆的猜测思考,把半圆换成任意一条弧,结论是否成 立,并通过实践检验,增加猜测的可信程度。(3)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独立或与他人合作证明猜测的正确 性,并通过解决问题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经验。(4)情感与态度:通过对圆周角与圆心角关系的猜测、验证、类比、归纳、推理论证,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到证明

3、的必要性和证明过程的严谨性,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并 能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3、 重点与难点:对“圆周角与圆心角之间关系”的研究,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提出问题,而且要试验验证,推理证明猜测,特别是对它正确性的证明要进行分类讨论,所以确定它 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二、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生动的动画中对问题得到直观感受,教学中采用类比法,观察法,实验法进行教学,通过观察得到感性认识,通过实验加深认识,并利用证明从理论上肯定几何直觉与几何试 验,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并能通过合作性学习解决问题。三、 教学

4、设计:1、 激情引趣: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圆心角的顶点运动到圆周,引 出圆周角并给出一组角,让学生感知那些是圆周角,然后让 学生归纳圆周角的特点 ( 1)顶点在圆上。(2)两边与圆相交。2、 探索研究: (1)首先是特殊性研究:半圆(或直径)所对圆周角是怎样的 角?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经历动手画图,实际测量。归 纳总结,相互交流,合作证明。(2)逆向思维从另一方面研究这一问题: 90 度的圆周角所对的 弦是直径。(3)一般性研究:首先提出 半圆所对的圆周角与圆心角之间关系, 显然。然后提出 若这条弧不是半圆,这种关系是否成立?让学生自主探究, 经历,动手画图。,实际测量,归纳总结, 而这一结论证明

5、较难, 要分类讨论,因此,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周角与圆心角顶 点三种不同位置关系,启发引导进行证明。(4)问题推广:引导学生研究同弧或(等弧)所对圆周角之间 关系及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圆周角所对弧之间关系。3、巩固练习4、小结5、作业、练习 教师(王淑琴):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导教学的确直观生动,能够形象地反映事物间本质关系,但我认为就圆周角与圆心角顶点(即圆心)的位置关系,可以不用多媒体给出,让学生动手画圆周角,然 后观察、交流、圆心和圆周角的位置关系,从而归纳总结得出。圆 心角的顶点即圆心可能在圆周角内、边上、外三种情况,这样做能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及合作性学习的能力。教师(宋丽

6、娜):“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这个命题的真实性经历 了探索发现,推倒证明而其逆命题“90度的圆周角所对弦是直径”,教 材未进行证明,我们如何处理?教师(齐维春):我认为首先应该让学生动手实验,验证命题的真实性, 然后引导学生证明,我是这样证得:连接 OA OB OC可得 OA=OB=OC1 = Z A / 2 =Z BC -vZ 1 + / 2= 90 / A+Z B= 90vZ A0C=180 - Z 1- Z AZ B0C=180 - Z 2- Z B Z A0C+Z BOC=360 -( Z 1 + Z 2+Z A+Z B)=180 AO BO在同一直线上 AB是直径教师(齐洪昌)对于

7、此命题还可以连接 AB,然后证AB是直径取AB中点D,作DEL AC可证 ADEA ABC AE/AC二AD/AB=1/2 AE=1/2ACBDE垂直且平分ACv OA=OC O在 DE上作DF BC ,同理可证O在DF上, 点O为DE,DF交点即D上.AB是O直径教师(马云霞):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确实很难,很复杂。我们可否先研究圆周角与圆心角 之间关系定理,然后运用定理解决这一问题如:连结OA、OBB1V/ C=丄 / AOB2/ C=90 / AOB=180 AB是直径教师(宋翠艳):这正好反映新教材与旧教材在知识体系次序安排的差异,新教材注重了学生的认识规律,由特殊到一般,而把次序调换有

8、背于客观规律。我认为不可教师(倪冬玲):我有一个问题,在本节教学中,如何尊重学生休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教师(齐洪昌):学生个体差异表现在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所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我认为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让学生动手实践、认真观察、大胆发言、对学生点滴成绩给予肯定、鼓励,让不同学生 对同一问题能得到感性认识或理性认识,不做统一要求,另一方面巩固训练分三 级,让学生根据自己能力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级别题,周时鼓励学生挑战高一级题 目。对挑战成功的学生,授于挑战之星。对于挑战失败的授于勇士之星,从而增 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勇气和兴趣,使不同学生都

9、有最大限度的收获。我这样 回答你满意吗?教师(倪冬玲)谢谢,能得到你的指点,我非常高兴,也十分满意教师(米国清):我对你教学设计激情引趣过一环节,有不同做法,我想这样设计。使用曲尺检验工件的凹面,成半圆时为合格,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况中,哪种是 合格的?哪种是不合格的?为什么?解在同圆或圆中教师:(张艳丽)我是通过举一反例引起学生对这一条件的注意的如图,同心圆 0/ A0B= / C0D显然AB=CD 但/ E=1/2 / AOB/ F=1/2 / COD/ E=/ F,即圆周角相等 但所对的弧AB丰CD教师(尤春微):刚才各位教师所说的,令我耳目一新,收获很多,通过本节教研我想我能上好这节课,我

10、还有想法,在小结之后增设一个环节,拓展性问题的探索研究,问题如下:1。已知圆0上三点ABC,另有一点P,在0内试研究/ APB与/ ACB的大小关系,若点 P在圆0外情况如何。0CB3。如图:已知弦AD弦BC相交于P,试研究/ APB与/ A0B , / C0D之间关系。A02。 如图,已知弦 AD弦BC延长线交于点 P,试研究 / P与/ A0B / C0D之间数量关 系。讨论反思教研教师:( 宋丽娜 )我教学生完全平方公式时,学生应用常出现两类错误1)漏掉积的 2倍,如( a-b)2 =a 2 -b22)符号出现错误 , 例如(a-b )2 =a 2 -2ab -2b 2(-a-b )2=

11、a2 -2ab -b2 2如何避免错误 , 希望能得到同行的帮助教师:( 齐维春 ) 一、出错的原因 ,在错误 1)中,学生主要没有从根本上理解完全平方公式, 没有抓住公 式的特征,其次,完全平方公式在学习了平方差公式后进行的,由于 思维定势的负迁移影响而出现这种错误。错误 2)是由于学生没有弄清公式中的符号间相互关系, 死记硬背造成 的。二、避免错误发生的对策1) 针对学生易将公式应用成( ab)2=a 2 b 2, 将完全平方公式提到平方差公式的前面讲授, 避免思维定势的负迁移 影响,同时在新课讲授之前,先让学生利用多项式乘法进行一定量的 关于( ab)2 型的题目演算,使学生在演算过程中

12、发现规律,产生顿 悟,再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类题目,下面是我们在教学设计中的提 问。1、这些算式都有什么特征?展开后的项数有什么规律?2、第一步计算出来的结果是几项?最后结果有几项?还有一项 到哪里去了?能合并的两项有什么特点?他们是怎样计算得 到的?3、结果的第一项有什么特点?它是怎样计算得来的?计算前后 的符号有什么特点?最后一项呢 ?4、你能写出( -a-b )2,(x-y) ,(-22 x=5y)2 的结果吗 ?这样处理 ,符合有特殊到一般 ,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 , 重视了 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使学生自觉认识了公式的正确含义,从而 理解了公式、掌握了公式的特征。2) 为了减少符

13、号上的错误,在多项式乘法中,特意强调了多项式乘 法运算中符号运算的方法, 使学生能很熟练地确定两个单项式的 积的符号,为公式中的符号运算打下了基础,加强了前后知识的 联系,例如,在 (a-b) 2中, 将其看成 a+(-b) , 2 所以展开式中的 第一项,两个+a相乘(+a) +a 2 ;最后一项,两个-b相乘(-b) 2=+b 2 ;第二项,+a (-b )的 2 倍,即-2ab.二(a-b) =a -2ab +b 223)还把它变成顺口溜,首平方、尾平房、首尾二倍在中央。 通过这种方法,突出了共识的本质属性和变化规律,充分利用了学生 原有的认知结构,沟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加深了学生对

14、公式的 理解和记忆。教师: (王淑琴)现在特别注重教学反思,我也在想,解题之后反思什么? 教师:( 倪冬玲 )反思解题的正确性 解题中往往受思维定势或粗心大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解答不正确。 因此在解题后需要对解题的正确性进行反思。1、 反思解题过程与结果的准确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复查求解过程和结果有无错误, 指出容易出错的地方, 促使学生养成做题后检查的好习惯。2、 反思解答全面性 学生做题易发生以偏概全或漏解的错误,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思解 答是否全面,又无丢解现象。如圆 0半径为5,圆中的两条弦AB= 6, CD= 8,而且AB平行CD求AB与CD之间的距离,“很多学生都只求 出一种情况的答

15、案,而忽视两条平行弦可以在圆心同侧,也可以在圆 心异侧,应分情况求解,教师就因势利导,及时纠正学生思考的片面 性。3反思结果与题设的协稠性。学生在求出结果后,就以为解题结束,不再去推敲求得的结果是否与 题设吻合,这是学生解题失误的原因之一,教师应在解题教学中恰当 引导,如“已知一个等腰三解形周长 18,它的一条边长为 4,求另两 边长。“很多学生都能分两种情况讨论,即当 4 为底边, 腰长为 10, 4 为腰时, 底长是 10,此时教师应提请学生思考”两种情况是否都能构成 三角形?“学生在反思中汲取教训,吃一堑,长一智。教师:( 马云霞 )反思引伸、推广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将某些题目适当引伸、推广,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觉探究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 力。如已知四边形ABC中 E、F、G H分别是AB BG CD DA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证完后,可引伸为:四边殂ABCDP是一的四边形,而是特殊的四边形, 如分别地等腰梯形、矩形、菱形、正方形,那么四边形EFGHi分别是什么四边形呢? 得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