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主题班会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262469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灾减灾主题班会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防灾减灾主题班会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防灾减灾主题班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灾减灾主题班会(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撰写人:_日 期:_5.12防灾减灾主题班会 内容: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时间:5月15日地点:本班教室年级班别:四年三班参加人员:45人主题队会目的: 1、使学生了解有关地震的基本知识。 2、使学生掌握避震要点,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 二、队会准备 1、学生课外搜集资料了解地震的有关知识。 2、组织学生观看VCD地震揭秘、直面地震等宣传光盘。 三、队会过程 (队会开始仪式) 1、教师谈话导入。 中国地震局发布的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年2020年)指出:中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强烈和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占全球陆地面积的7,但20世纪全球大陆35的7.0以上地震

2、发生在中国;20世纪全球因地震死亡120万人,中国占59万人,居各国之首。紧邻北川的四川安县桑枣中学,在“5.12”大地震中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成功疏散无一伤亡,这得益于平时的多次演习;中国救援医学创始人李宗浩哀叹于汶川地震中人们对一些必备救助常识的缺乏,很多病人因救助方法不当而造成终生辗转于床榻上的截瘫。这充分说明掌握防震逃生与救助技能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是多么重要。 2、介绍一下地震常识。 (1)地震是怎么回事?(播放课件) 地震是人们平常所说的地动,是通过感觉或仪器察觉到的地面震动。它与风雨电一样,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的发生,是由于地壳运动过

3、程中,来自天体的、地球内部的、外部的、以及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导致地壳不同部位出现受力不均衡,分别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在那些地应力集中区,比较脆弱的地方,就容易破裂,引起断裂变动,地震也就随之发生了。 (2)什么叫震源、震中、震源深度? (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汇报) 地震都发生在地壳和上地幔中,我们把地球中发生地震的地方叫做震源。理论上常常将震源看成一个点,而实际上它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一个区域。 震中是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实际上震中也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域,即震中区。 震源深度是从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根据震源深度可以把地震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3)地震多发生在什么地

4、方?(播放课件) 地震的发生是受着地质构造这个条件控制的。因此,地震的分布,多发生在那些活动构造体系内的活动构造带上,而且主要分布在存在着活动断层的地方。也就是说,地震的发生主要与活动断层有关。 3、地震时怎样开展自救。(学生汇报,教师整理) 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撒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穿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部、眼睛、掩住口鼻。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灯火,因为空气中有易燃易爆气体。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穿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床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切记: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 4、演示活动 教师演示怎样在室内避震,学生演练室内避震。 5、教师总结。 四、班会结束。 (队会结束仪式) 第 1 页 共 1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