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们做过的“无用”的事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1260972 上传时间:2023-11-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这些年,我们做过的“无用”的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这些年,我们做过的“无用”的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这些年,我们做过的“无用”的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这些年,我们做过的“无用”的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这些年,我们做过的“无用”的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这些年,我们做过的“无用”的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这些年,我们做过的“无用”的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这些年 ,我们做过的“无用”的事登陆QQ,空间里显示有新动态,打开一看,原来是睿 尧妈妈贴出了女儿的画作,惊艳之极!睿尧是个非常沉默的 孩子,因为年龄比别人小整整一岁,所以无论哪方面都显得 比较迟缓。她常常躲在角落里静静看书,桌上、抽屉里、脚 下地面,到处都是她的东西,乱糟糟的。然而,看啊,她的 炫彩的油画,古雅的版画,精细的工笔她这是用稚嫩的 画笔描摹出了自己的梦幻王国!我立刻留言:可否考虑在班级办个个人画展?马上得到 了回应:好呀!然后我们就热烈讨论起画展的事宜。从墙面 展板的尺寸到画作的风格、数量、裱衬方式、刊头设计,具 体而微。 3月 17日,画展如期举办,因为画作太精美,虽然 我们班

2、教室处在教学楼的最边缘,仍然有一拨又一拨的老 师、学生前来参观并啧啧赞叹。对于睿尧来说,这是人生中 特别难忘的经历,晚上她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一一3月 17日 星期一 天气:晴我会永远记住这个日子 2014年3月17日,我人生 中第一个画展在这一天拉开了序幕!一幅幅精美的画用黑色 的卡纸衬托着,展示在我们教室的外墙上,既活泼又不失高雅,吸引了不少眼球呢!陈老师今天显得特别可爱,拿着手 机不停地拍照,好像这些画儿是她的作品一样。每一位来看 画展的老师都问是谁画的,陈老师就骄傲地让我站起来,脸 上满是自豪的笑容。我心里也美滋滋的,一不小心我居然出 名了!我仔细端详每一幅画,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从草图到定

3、 稿,从选画到布展,都费尽了心思。那三幅油画可是我的得 意之作,也是老师和妈妈最爱的作品,所以在选画时我把它 们放到了首发阵营里。最难的是手绘抽象画,都是最近几天 快马加鞭赶出来的,那些密密麻麻的细节图画得我腰酸背 疼,两眼发花。我最爱的李老师亲自为我设计了刊头,充满 童趣的漫画真漂亮啊!这么重要的活动当然少不了我妈妈的 参与,她在李老师的指导下给我的画衬背景,她总是左看看 右瞧瞧,摆弄好半天才郑重地粘上去。看着她忙碌的身影, 我真想对她说一声“谢谢” 。仔细阅读这则日记,信息量很大。既有对准备画展过程 中艰辛努力的回顾,又有获得成功后的欣喜和自信,还有布 展策略的总结以及对所获取的帮助的感恩

4、。更遑论其后班级 自发组织的维护画展志愿者和后续个展的申办者。 3月 17日, 不仅仅是方睿尧的节日,更是我们整个班级的节日。这本是个光明的励志的故事,却又有一个带着些许阴影 的结尾。后续的事件令我有些始料未及,隔壁班的孩子竟然故意 在画展前说些诋毁画作的话,甚至还有故意损坏者。我的学 生们觉得不能理解, 义愤填膺。 这倒让我想起了一句话: “阴 影是由人和物而生的。 ”世界上的人和物,都是善恶交织, 光暗错杂的。成人如此,原来儿童也如此。面对学生们那求 助的无辜的眼神,我只能告诉他们,因为他们太优秀,难免 会招致别人的嫉妒。不是每个人都有本领引起别人嫉妒的 呢。儿童是天使,但他们首先是人。直

5、面人身上的贪婪、邪 恶、嫉妒是需要勇气的,唯有有了这样的勇气,才能让善生 根,才不至于变成自己所憎恶的模样。2儿子春游回来,一脸的不快: “这次春游真没意思!说 好的去打真人CS,到最后居然是戴老师牵着我们的手,转 了一圈又一圈!我再也不要春游了! ”一次好好的春游,因 为老师的好意,演变成令孩子深恶痛绝的回忆。其实,春 游一一到春天里游玩,在春风中游戏啊,这是儿童渴望的自 由生命之旅。王阳明早就说过: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 惮拘检。”然而我们看到的多是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由此 地到彼地,甚至还有更为“负责”的老师将春游当做观察指 导课,让孩子们闭紧嘴巴聆听对花草树木的观察方法。他们 无法

6、选择自己想去的地方,无法决定每处停留的时间,他们 的游玩变成了集体意志的体现,所以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早 早地找到一片草地坐下来享用平时被禁止食用的“垃圾食 品”,春游变成了“吃游” ,现在还出现了将手机、 IPAD 带 去,玩上好几个小时的情况。 这有点类似于旅行社的跟团游, 蜻蜓点水,匆忙慌乱,抹杀了个体兴趣点的差异。在我国刚刚兴起旅游热潮的时候,这种状况非常普遍, 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追求的只是到此一游的心理安慰和日 后夸耀的谈资。这些,我们的孩子都不需要。他们需要的是 对大自然的亲近和融入,需要的是对所游之处的了解和欣 赏,需要的是在自由的空间确认自我的存在。这学期我们去园博园春游。那是

7、个由十三个园林组合成 的大公园,每一处都以江苏省的一个城市命名,有诗意的名 称,有鲜明的风格。我们提前几天自由组合,请他们查阅资 料,了解各个园林建筑的设计意图、 名称中包含的诗词歌赋、 历史典故,并根据本组成员的兴趣点规划最为合理的游玩线 路和大致的停留时间。之所以布置这样的任务,是因为旅行是一项智力的活 动,行前完备的功课至关重要,它为你提供景点背后的历史 人文信息,使你的旅行所见更为丰厚,所谓“见山不是山, 见水不是水”。事实上,像九寨沟、迪斯尼这样的大型园区, 合理的规划不仅可以使你更加深入地观赏、游乐,而且可以 避开如潮的人流,更充分地融入其中。交上来的规划方案中,你能很明显地感觉到

8、好动的学生 首选的是攀登黄泥山、马鞍山,欣赏龙爪园的浩荡江景,好 静的学生首选的是扬州园 “二分明月” 、苏州园“枫桥夜泊” , 感受江南园林的静谧温婉。 春游时, 学生们或拍照, 或赛跑, 或吟诵,或游戏,或者就在亭中静息,满目山水真的涌进他 们眼中,流进他们心底。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在孔子看来, 这不仅仅是春游的方式,更是生活的情趣和人生的态度。法国当代哲学家和教育家埃德加 ?莫兰曾经这样说: “教 育的任务不是传授纯粹的知识,而是传授使我们据以理解我 们的地位和帮助我们进行生活的文化,它同时促进一种开放 的和自由的思维方式。 ”向

9、往自由是孩子的天性,尤其当他 们回归到大自然之中,要舍得放手让他们自己获得与大自然 的相处之道。3微信朋友圈里有人贴出了外出郊游照片,其中一种植物 引起了大家的争议,答案竟然多达十几种。我们这些来自农 村的人们竟然都不能准确地叫出这种常见植物的名称,可见 我们的生活离土地有多么遥远。远离土地就是远离扎实的生 活,远离我们的根。我们尚且如此,我们的学生这些在城市里出生、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们对自然的疏离就更可想而 知了。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些都将沦为纸上的符号,抽象而僵硬。怎么办?回到自然中去,用春风柔软他们的心,用花草迷离他 们的眼。“多识草木鸟兽之名”,几千年前,

10、孔子就告诉我们 方法了。我们请来了博物院的专家居老师来带领孩子们认识 校园里的植物。居老师是个对儿童教育有很高热情的专家, 他拍摄了校园里的每一种植物,并附上了名称和简要的文字 介绍,还把几种相似的植物放在一起比较,指导孩子们制作 植物名片。校园里的植物认全了,我就带他们到公园里去认。 公园里到处是我的学生们奔跑的身影,欢呼的声音。他们用 一个个植物的名字叩开了一扇世界的门,那个世界一直默默 存在着,等待他们的闯入。认识了植物,我们还要亲手种植。阳台上摆满了学生种植的花草,还有豆芽和小白菜,放 在各式花盆里,迎着春风招摇。孩子们每天抱着它们出来晒 太阳,浇水,偷偷地抚摸它们,还没发芽的种子呢,

11、则每天 都要被挖出来“看望”一次。他们为种子写下了连续的成长 日记,记录了他们的期待、焦灼、欣喜、失望。这个季节, 他们的悲喜源于种子的成长,他们的呼吸应和着春天的节 奏。“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香。一路稻花谁是主, 红蜻蛉伴绿螳螂。”这样的生活带着农耕文明的诗意确实是 一去不复返了,在工业文化、数字文化中生存的小小生灵也 只有透过微缩了的种植才能隐隐感知自己的祖先曾经熟稔 的生活方式。但愿未来的我们不要彻底在城市里迷失,因为 农村,我们已经回不去了,故乡,也早就消失了。4刚刚过去的 3 月,我们走进银行,了解中国货币的缘起 和变迁,也了解世界货币的汇率和发展,我们从时间上和空 间上建构

12、财富概念,貌不惊人的李可凡表现出了令人讶异的 财商; 4 月,我要和学生们走进真实的法庭,从聆听案例开 始逐渐熟悉办案流程,在可见的未来,我们将能够自己模拟 开庭和辩论; 5 月,我们要做的是在真正的印刷厂参与一本 书的制作,并亲手设计制作属于自己的人生第一本书 这 些事情并不能帮助我们在期末的考试中获得更高的平均分, 然而这些“无用”的事情让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期盼里。谁也 不知道在哪一天会展露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才华,就像诗人小 君在诗中描绘的多年以后的同学聚会: 不必指点 /我已看见他 们/有的失去了众多目光注视下的虚荣 /很快地衰老懊丧 /有的 把满脸雀斑的妻子 /培养成人人夸赞的主妇 /还有

13、个在过去时 光中被埋没的小伙子 /如今健康幸福令人吃惊。行文至此,随手翻开新到的读写月报 ,里面的一篇 六年级二班的怪物看得我脊背发凉。在那个班级,班主 任处于权力的巅峰,下属的班长和班干部是特权阶层,广大 同学是平民,由此形成一个金字塔式的专制主义结构,无论 是班主任还是特权阶层,都使用“恐惧”作为统治的手段, 这是最普遍也最为人忽视的班级结构啊!文中谈及的多种话 语暴力我很难保证自己绝没有过。在这样的班级里,最缺乏 的就是人性,每个人都是“蝇王”一样的怪物,受到迫害并 把迫害加之于他人。这样的班主任,追求的是一种“整齐的美学”,正如黄孝阳在一篇文章中论及的:在他(极权主义者)看来,众生 与

14、词语并无太多区别,并且他只是热爱其中一种排列组合, 他要用奥卡姆剃刀剃去“旁枝逸出”,让世界处于一种可被 朗读的清晰节奏中。所谓的民主,就是把概念化的“词语”复原为活生生的“人”,承认生命的多样性,承认生活轨迹的不确定性,因 为“不确定性是唯一能确定的事件”。所谓“参差多态乃幸 福之源”(罗素语),我们要做的是给儿童足够的空间,和他 们一起探寻更多生活的可能。老子说: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埏埴以 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也。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 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因为有了 “无”,“有”的用处才产生,这虚无的空间造就了灵性的世界,此乃“无 用之用”。这样的哲学,运用到书画中,就有留白的艺术; 运用到建筑中,就有园林的假山、花窗;运用到教育中,就 有课本之外的多维时空。作为一个班主任,我始终谨记:我们是在学习,我们更是在生活。(作者单位:南通师范学校 第二附属小学 江苏南通 226399) 责任编辑 余志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