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的年龄特征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1256641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期的年龄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幼儿期的年龄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幼儿期的年龄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幼儿期的年龄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幼儿期的年龄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期的年龄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期的年龄特征(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期的年龄特征学前儿童的活动,主要包括对物的活动(操作和摆弄物体)和与 人交往的活动。活动本身不是心理,但是它和心理的发展是密不可分 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是离不开活动的。儿童的活动,除了日常生活活 动外,主要有游戏、学习和劳动三种基本形式,幼儿期的主要适动是 游戏。知识1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1 .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表象 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识过程。甚至思维活动也常常难以摆脱知觉印象 的柬缚。如两排相等数目的棋子,如果等距离摆开,幼儿都知道是“一 样多”,但如果将其中的一排棋子聚拢,不少幼儿就会认为密的这一 排棋子数目少些,因为“这一排比那一

2、排短”。可见,幼儿辨别数目 的多少要受棋子排列形式的影响。所以说幼儿的思维也是以具体形象 性为主要特点的。2 .心理适动及行为的无意性幼儿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仍然很差,很容易 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向,因而行为表现出很大的不 稳定性。在正确教育的影响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状况逐渐有所 改变。3 .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3岁前,儿童已有个性特征的某些表现,但这些特征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改变,个性表现的范围也有局取性,很不深刻, 一般只在活动的积极性、情绪的稳定性、好奇心的强弱程度等方面反 映出来。幼儿个性表现的范围比以前广阔,内容也深刻多了。无论是 在兴

3、趣爱好方面、行为习惯、才能方面,以及对人对已的态度方面,都开始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倾向。这时的个性倾向与以后相比虽然还是 容易改变的,但已成为一生个性的基础或雏形。由于幼儿心理发展较快,以上三个基本特征在幼儿初期、中期和 晚期又各有不同。知识2幼儿初期(34岁)的心理特点3岁对于多数儿童来讲,是生活上的一个转折年龄。正是从 3岁 起,儿童才开始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过起集体生活。这个变化比较 大,儿童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而适应的关键,在于使幼儿与老师、幼 儿园、小朋友建立感情,其中最重要的是师幼之间的感情。为什么建立感情就容易适应集体生活呢?这是因为小班儿童有一个突出的特点一一情绪性强。幼儿初期心理的

4、特点有:1 .最初步的生活自理.生活目标扩大小班幼儿逐渐学会最初步的生活自理,能进餐、控制大小便、能 在成人帮助下穿衣,能用语言表达思想和要求,能与他人游戏。2 .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1)小班儿童的行动常常受情绪支配,而不受理智支配。情绪性 强,是整个幼儿期儿童的特点,但年龄越小越突出(2)小班儿童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很多方面。如:高兴时听话, 不高兴时说什么也不听;如果喜欢哪位老师,就特别听那位老师的话。(3)小班幼儿的情绪很不稳定。很容易受外无境的影响。如:看 见别的孩子都哭了,自己也莫名其妙地哭起来,老师拿来新玩具,马 上又破递为笑。了解儿童的以上特点,对教育工作有重要意义。如每年开学

5、初 小班教师都面临一个接待新人园儿童的问题。 大多数初次离开妈妈的 儿童刚入园的几天总爱哭,有经验的老师总是一边用亲切的态度对待 每个孩子,稳定他们的情绪,一边用新鲜事物(如新奇的玩具、儿童 喜爱的小动物等)吸引儿童的注意,使他们不 知不觉地加入伙伴的行列。3 .爱模仿小班儿童的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 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所以小班玩具的种类不必 很多,但同样的要多准备几套。在教育工作中,多为儿童树立模仿的 样板。教师常常是儿童模仿的榜样,因此,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举止,为孩子们树立好榜样。4 .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思维依靠动作进行,是先学前期儿童的

6、典型特点。小班幼儿仍然 保留着这个特点。让他们说出某一小堆糖有几块,他们就用手一块一 块地数才能弄清,他们不会像大些的孩子那样在心里默数。由于小班儿童的思维还要依靠动作,因此他们不会计划自己的行动,只能是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比如,在捏橡皮泥之前往往说 不出自己要捏成什么,而常常是在捏好之后才突然有所发现:“面条!”小班幼儿的思维很具体,很直接。他们不会做复杂的分析综合, 只能从表面去理解事物。因此,对小班儿童更要注意正面教育,讲反 话常常引起违反本意的不良效果。 对儿童提要求也要注意具体,最好 说:“眼睛看着老师!”而不要说:“注意听讲!”因为儿童不容易 接受这种一般性的抽象的要求。知识点

7、3:幼儿中期(4-5岁)的心理特点1、更加活泼好动、爱玩、会玩中班幼儿更加活泼好动,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反应、动作等比过 去更加灵活。幼儿都喜欢游戏,但小班儿童虽然爱玩却不大会玩。大 班儿童虽然爱玩,也会玩,但由于学习兴趣日益浓厚,游戏的时间相 对少了一些。中班处于贵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 中班儿童已能计划游戏的内容和情节,会自己安排角色。怎么玩,有什么规则,不遵守规则应怎么处理,基本都能 商量解决,但游戏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还需要教师帮助解决。2 .思维具体形象中班幼儿的思维可以说是典型的具体形象思维, 他们较少依靠行 动来思维,但是思维过程还必须依靠实物的形象作支柱。譬如,他知

8、道了 3个苹果加2个苹果是5个苹果,也能算出6粒糖给了弟弟3粒还剩3粒,但还不理解“3加2等于几,6减3还剩多少”的抽象含 义。中班幼儿童竟根据自己的具体生活经验来理解成人的语言。例如,他们常常认为“儿子” 一词的意思就是“小孩”。 当他们听说某个大 人是xx的儿子时,常常感到不可思议:”这么大,还是儿子?”为 了使教师说的话能让幼儿明白,必须注意了解幼儿的水平和经验, 避 免说过于抽象的语言。语言教学中,尽量用形象的解释来帮助儿童理 解新词。教“笔直” 一词,可以竖起一支铅笔,“笔直”就是像铅笔 一样直,这样幼儿就能懂,而且能牢牢记住。3 .开始接受任务对小班幼儿布置任务,一般需要结合他的兴

9、趣。严格地说,小班 幼儿还不能理智地按任务的要求行动。如前所述,小班幼儿的行动往 往受情感支配,常常是无意性的。中班幼儿开始能够接受严肃的任务。 在实验室进行的一些比较单调的任务, 都只能从4岁开始。45岁幼儿 的有意注意、有意记忆、有意想象等过程都比 3岁幼儿有较大发展, 自我控制发展迅速。在坚持性行为的实验里,4-5岁幼儿的坚持性行为 发展最为迅速,其增长程度比3-4岁和56岁都大。在日常生活中,4 岁以后的幼儿对于自己所担负的任务已经出现最初的责任感。小班幼 儿完成值日生任务常常还是出于对完成任务过程的兴趣,或对所用物 品的兴趣。中班幼儿开始理解到值日工作是自己的任务,对自己或别 人完成

10、任务的质量开始有了一定要求。4 岁以后幼儿之所以能够接受任务,和他的思维的概括性和心理活动有意性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由于思维的发展,他的理解力增强,能 够理解任务的意义,由于心理活动有意性的发展,幼儿行为的目的性、 方向性和控制性都有所提高,这些都是接受任务的重要条件。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小班幼儿已经有游戏活动,但是他们还不大会玩,需要成人领着 玩。4岁左右是游戏蓬勃发展的时期。中班幼儿不但爱玩而且会玩,他 们能够自己组织游戏,自己规定主题。他们不再像小班那样,出现许 多平行的角色。他们会自己分工,安排角色。中班幼儿游戏的情节也 比较丰富,内容多样化。在沙坑里玩沙,能够发展起钻地洞的游戏;搭积木

11、时,搭好了 “动物园”后,玩动物园游 戏。在游戏中不但反映日常生活的事情,还经常反映电视电影里的故 事情节。中班幼儿在游戏中逐渐结成同龄人的伙件关系。 他们不再总是跟看成 人,而是用是多的时间和小朋友相处,一同游戏,只有遇到困难的时 候才求助于成人,或者是请求帮助解决活动中的实际障碍 ,或者是请 求判断是非,有时则是要求成人对他们的成功加以肯定。可见,从4-5岁开始,幼儿的人际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同伴关 系开始打破了亲子关系和师幼关系的优势地位, 开始向同龄人关系过 渡。当然,这时的同伴关系还只是最初级的,结伴对象很不稳定,成 人的影响仍然远远大于小朋友的影响。知识4幼儿晚期(56岁)的心理特

12、点1.好学、好问好奇是幼儿的共同特点,但大班儿童的好奇与小、中班有所不同小、中班儿童的好奇心较多表现在对事物表面的兴趣上。他们经常向 成人提问题,但问题多半停留在“这是什么” “那是什么”上。大班儿童不同,他们不光问“是什么”,还要问“为什么”。问题的范围 也很广,天文地理,无所不有,希望成人给予回答。好学、好问是求知欲的表现。甚至一些淘气行为也反映儿童的求 知欲。家长、教师都应该保护幼儿的求知欲,不应该因嫌麻烦而拒绝 回答孩子的提问。对类似破坏玩具的行为也不要简单地训斥了事,而应该加以正面引导,一面耐心讲道理,一面向幼儿介绍一些简单的机 械原理,满足他们渴求知识的愿望。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

13、展大班儿童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但已有了抽象概括性的萌 芽。例如,他们已开始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如左、右概念), 能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白菜、西红柿、茄子都是蔬菜,苹 果、梨、葡萄都是水果),也能初步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针是铁做 的,所以沉到水底下了;火柴棒是木头做的,所以能浮在水面上)。 由于大班幼儿已有了抽象概括能力的萌芽, 所以,也应该进行一些简 单的科学知识教育,引导他们去发现事物间的各种内在联系, 促进智 力发展。3.个性初具雏形大班儿童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他们开始能够控制自 己,做事也不再“随波逐流”,显得比较有“主见”。对人、对己、对事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态

14、度和行为方式。 有的热情大方,有的胆小 害羞,有的活泼,有的文静,有的自尊心很强,有的有强烈的责任感, 有的爱好唱歌跳舞,有的显示出绘画才能对于幼儿最初的个性特征,成人应当给予充分的注意。幼儿教师在面 向全体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因材施教,针对每个人的特点, 长善救失,使儿童全面地健康地发展。4,开始掌握认知方法56岁幼儿出现了有意地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的方法,在认 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过程,或是思维和想象过程, 都有了方法。4岁前幼儿往往不会比较两个或几个图形的异同,而 5 岁以后幼儿则能较好地完成任务。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对比的方法。把图形或图形的相应部分一一对应地进行比较。注意的活动中,56 岁幼儿能够采取各种方法使自己不分散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