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1256202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高一年级地理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高一年级地理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高一年级地理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高一年级地理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高一年级地理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高一年级地理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高一年级地理试卷(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高一年级地理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答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3.答卷时,答案一定要答在答案纸上,不能答在试卷上第卷(选择题 共60分)一 单选题(每题1,共60分)1.2010年元旦过后,美国科幻大片阿凡达在我国上映。影片讲述地球人类试图从遥远的潘多拉星球开采矿产以解决地球的能源危机而与“纳美人”(该星球的土著人类)发生一系列的矛盾冲突。假如影片中“潘多拉”星球在宇宙中存在,那么它不可能属于 A.河外星系

2、B.总星系 C.银河系 D.太阳系00太 阳 光AEDCFB读右图回答下面2-3题。2、当晨昏线处在C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赤道上昼夜平分B北半球各地昼长达最大值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D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3、当晨昏线从CDAB之间的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 )A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B北半球各地夜渐短昼渐长C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D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渐小读下图的地球仪,回答下面4-5题4.放在桌上的地球仪,其地轴与桌面的夹角为:( )A.2326 B.4652 C.6634 D.905.面对地球仪,自西向东拨动它转动,地球仪上距桌面最近点:( )A.始终为南极

3、点 B.始终在赤道上 C.始终在南回归线上 D.始终在南极圈上6从北京开往西安的K51次列车,当其自东向西行驶时,车轮对哪侧的铁轨磨损较大 A南侧 B北侧 C东侧 D西侧7.我国某地有一口井,一年中只有一天太阳可直射井底,该地位于: ( )A赤道上 B北回归线上 C.北极圈上 D南回归线上2007年11月5日嫦娥一号卫星开始绕月飞行,成为中国第一颗“月球卫星”。图1是嫦娥卫星拍摄的月球照片,判断下面8-9题。8月球表面的环形山主要是A火山 B陨石坑 C断块山 D褶皱山9月球表面环形山的最主要成因是A流水侵蚀作用 B冰川堆积作用 C太阳风作用 D天体撞击10 若只考虑云量状况,下列四幅图中所列地

4、区气温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BCDA B. BDAC C. ABCD D. BACD11在无风的地点点燃蚊香,可见烟雾总是上升且只能上升到一定程度,这是因为: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一定高度因重力作用下沉 空气遇冷收缩上升,到一定高度因重力作用下沉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气压改变导致空气向周围分散流动 空气遇冷收缩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气压改变导致空气向周围分散流动12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读“某地地质地形图”,完成13-14题。13. 该地地形成因是A. 向斜成山 B. 向斜成谷C. 背斜成山 D. 背斜成谷14下列有关叙述不可信的是A. 该地区曾发生过变质作用 B.

5、 该地区曾是广阔的热带浅海C. 该地区曾发生过岩浆活动 D. B处可能有煤矿15. 读右图,若图中某地质构造是板块构造的分界线,其位置可能是A. M、P B. N、QC. P、Q D. M、N图6是某地地表形态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16-17题: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冲积扇地貌由风力搬运作用形成 B、冲积扇地貌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C、甲处的地质构造是背斜 D、断层线右侧的岩层相对下降17.近年来,图中河流下游泥沙淤积加剧,其原因可能是A、疏浚河道 B、植被破坏 C、引水灌溉 D、退田还湖18. 读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处是向斜B.处地质构造是断层C.A成山谷,主要受外力侵蚀作用

6、的结果D.两处比较,在A处易储水读图,回答下面19-20题19. B、 D所处的地质构造形成原因A. 地壳运动 B. 外力侵蚀 C. 岩浆活动 D.变质作用20. 如果F为太平洋板块,E为亚欧板块,则虚线圈处的边界为A高原 B山脉 C生长边界 D消亡边界21.下图中属于移动沙丘构造图的是22.关于地层和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元古代地层中常含有恐龙化石 B各类岩石组成的地层中都有化石C化石是埋藏在岩浆岩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 D三叶虫化石存在于古生代地层中23. 下列生物发展经历的演化过程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哺乳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C爬

7、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两栖动物哺乳动物 D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哺乳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中国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大峡谷核心无人区河段的峡谷河床上有罕见的四处大瀑布群。干流河谷沿东西向的断裂带发育,流域呈东西向的狭长带,支流多而短小,较大支流有拉萨河、帕降藏布、拉喀藏布、尼泽曲、年楚河等。干流在拉孜以上为上游,其中萨噶以上称马泉河,为高寒河谷地带。拉孜到则拉为中游,支流众多,流量增大,河谷展宽,气候温和,水利条件较好,是西藏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下游穿行于高山峡谷中,河流流向骤然由东流折向南流、再转向西南流,形成世界上罕见的马蹄形大河湾,著名的底杭峡为世界最大峡谷之一。据图回

8、答24-25题。24、图中对应的板块是A亚欧板块;非洲板块B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D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25、大峡谷大拐弯处最显著的地质构造是 A断裂构造 B背斜构造 C向斜构造 D火山构造26.长城西段遭受严重破坏的自然原因是 ( ) A.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 C风化和风蚀 D水的溶蚀27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1),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A断层、向斜、背斜 B断层、背斜、向斜C向斜、断层、背斜 D背斜、向斜、断层图1是海南省著名的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读图,回答28题。28.该景观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 C.反映热带自然景

9、观特征 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29.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30读下图等压线图,其中代表形成风的原动力(直接原因)的字母是3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向垂直,由低压指向高压 B 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向左偏C 摩擦力与风向相反,使风速减小 D 风向与气压梯度力的夹角高空比近地面小小实验:在两只烧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塞紧带有温度计和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再把两只烧瓶放在红外线下照射,观察温度升高的情况。结论:两瓶在相同光线照射下

10、,装CO2的温度较邻瓶高,最大可达4 。完成32-33题。32该实验反映的现象是()A温室效应 B酸雨污染 C大气污染 D臭氧层破坏33下列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增加大气温度B能分解氧分子与氮分子为原子,使大气强烈增温C能吸收长波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D能反射和散射太阳辐射,增加大气温度34.根据太阳高度与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长短的关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多少与太阳高度成反比 B.太阳高度与太阳辐射通过的大气路程成正比C.太阳高度越小,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越多 D.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越多大气上界地面读右图,回

11、答下面35-36题。35、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A太阳辐射 B大气辐射C地面辐射 D大气逆辐射36、 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A减弱 B增强 C减弱 D增强37.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D大雾增强大气逆辐射38. 下图所示四幅热力环流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39. 若右图为北半球一气压中心,P点气压为1005百帕,M点气压为1000百帕,则M点的风向为A 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东南风30N60N90N040、右图是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的

12、气候炎热干燥B地气压带夏季南移C地常年盛行西南风D地是副极地高气压带右图为“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状况图”,据此回答第以下41-42题。41若图中气压分布状态是热力作用形成的。则图中四点气温最高的是A B C D42在同一水平面上,图上四点中为高气压的是A B C D43.如图所示的四幅画中,昼夜温差最大的可能是44.右图所处半球和近气压场分布状况看,它属于A北半球、高气压 B北半球、低气压C南半球、高气压 D南半球、低气压下图示意某一等压面。P1、P2为等压线,P1、P2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间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据此完成45-46题。45.若图为北半球,P1P2,则O点的风向为 A 或 B 或C 或 D 或46. 若图为高空等高面,P1P2,则O点的风向为A 或 B 或C 或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