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汤治疗心力衰竭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1255776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逆汤治疗心力衰竭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逆汤治疗心力衰竭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逆汤治疗心力衰竭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四逆汤治疗心力衰竭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逆汤治疗心力衰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逆汤治疗心力衰竭(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逆汤治疗心力衰蝎杨萍、贾钰华心力衰竭又称“心肌衰竭”,是指心脏当时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 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往往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 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心力 衰竭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指各种病因致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发病率高,五年 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似。心力衰竭是由于初始的心肌损害和应力作用:包括收缩 期或舒张期心室负荷过重和(或)心肌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节段性如心肌梗 死,弥漫性如心肌炎),引起心室和(或)心房肥大和扩大(心室重塑),继以心 室舒缩功能低下,逐渐发展而成。心瓣膜疾病、冠状动脉硬化、高血压、内

2、分泌 疾患、细菌毒素、急性肺梗塞、肺气肿或其他慢性肺脏疾患等均可引起心脏病而 产生心力衰竭的表现。妊娠、劳累、静脉内迅速大量补液等均可加重有病心脏的 负担,而诱发心力衰竭。传统中医学中虽无“心力衰竭”这一名称,但其表现属 于中医学中“心悸”、“胸痹”、“水肿”“肺胀”等疾病的范畴。【病因病机】心力衰竭是因心病日久,阳气虚衰,运血无力,或气滞血瘀, 心脉不畅,血瘀水停,导致喘息心悸,不能平卧,咳吐痰涎,水肿少尿等临床表 现。【临床应用】王健14在四逆汤基础上加用茯苓、肉桂、红参、三七(处方为: 茯苓20克,制附子(先煎)10克,十姜6克,肉桂6克,红参10克,三七10克,炙甘 草10克)治疗慢性

3、肺原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并与同期西药常规治疗组进行 比较。结果表明,患者咳喘、颈静脉怒张等症状、体征显著改善,肺部炎症消退 明显,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翟氏15应用通脉四逆汤加味治疗肺心病心衰。患者冯某,女,63岁,1998 年12月7日初诊。患者多年患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此次因肺心病伴发心衰, 在某区医院家庭病房诊治,药用速尿、氨茶碱、盘尼西林等,效果不显,仍然胸 闷、气喘、浮肿、心悸、心烦、发热汗出,终日端坐,靠吸氧度日,日夜不能寐。 症见:全身浮肿,下肢尤甚,按之有深深凹陷,四肢冰凉,吸氧,端坐床上,张 口抬肩,不能平卧,白觉胸闷气紧、胸中有灼热感,时时想喝冰水,神

4、情疲惫, 心烦发热,吃饭、喝水、动则大汗淋漓,痰声辘辘,大便稀溏,头晕,阵阵出现 躁扰不宁,唇、指、舌质均紫暗,脉沉微似无。辨治:肾阳虚衰,阳不化气,导 致水湿停滞,水寒之邪凝盛,更进一步阻遏阳气运行,致气滞、血疲,痰阻,阴 更盛,阳更衰,导致阴盛格阳、虚阳欲脱之真寒假热证。治以急温肾阳,利水平 喘纳气。以通脉四逆汤加味:红参20克,制附片30克(先煎),肉桂10克,十姜 20克,炙甘草30克,山萸肉30克,丹参30克,木防己30克,葱白9根(后下)。 12月8日:诸症未减,反而更加严重,下利更甚,不欲饮食。没有预料到服药格 拒不纳这一问题。于是,采用“反佐”之法,原药不变,加重十姜25克,将

5、药 汁在户外冷却后,让病人少少入口,慢慢咽下。果然,病人未见呕吐,亦未有不 适反应。12月9日:病人药后,小便大量增多,下利渐止,浮肿减轻,汗减少, 面色转青白,心烦缓和,但胸闷、气紧,喘促仍严重,白苔稍减,脉沉微弱,治 以温补肾阳,活血行气,化痰平喘。方用四逆汤合三拗汤加味:红参15克,制附 片20克,十姜15克,炙甘草20克,炙麻黄10克,杏仁15克,丹参30克,泽 泻20克,茯苓30克,再进3剂,分3天服完。充血性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属于中医“水肿”、“心悸”、“痰饮”、 “喘证”的范畴。临床多从水、痰、喘,肺、脾、肾调节水液代谢方面,辨证论 治。陈可冀院士根据心衰患者心悸怔仲

6、、气短乏力、腹大胫肿、咳喘身重等证候, 认为其病机主要是心肾、肺脾气虚,痰浊、血瘀、水湿为患。治疗多依上述病机 辨治。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心肾阳虚、心肺气虚与心衰的病理状态一致。心衰 中、早期,多有心肺气虚、心功能下降的表现,见气短乏力、自汗心悸,可选生 脉散加味。生脉散具益气养阴、复脉固脱之功效。临床观察了生脉散注射液对急 性心肌梗塞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效应,结果:生脉散注射液能增加心输出量,降 低体循环阻力。临床治疗心衰中、早期水肿不甚者效果较快。若右心衰、内脏肿 大、下肢浮肿、舌淡脉弱、阳虚水泛者,则选用真武汤(附子、白术、茯苓、生 姜、赤芍)加味。心肝瘀血重者可加一些活血化瘀药。肺脾肾三

7、脏共同调节水液 代谢。心脾气虚、水湿内停者药用益气健脾利水之法。临床对于久病瘀滞、心衰 难以纠正者,选用补心肾、利水兼活血化瘀之法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疗效。药用 附子、人参、黄芪、茯苓、猪苓、泽泻、白术、车前子、赤芍、川芎、桃仁、大 黄、当归、防己、枳实、桂枝等。心衰时应用一些单味药也有效果。如强心甙类 的强心灵、福寿草、羚兰、北五加皮、葶苈子、蟾酥;非强心甙类的正性肌力药 有附子、枳实等,临床都可在辨证方中加用或单味应用。如附子,有明显的增加 心肌收缩力和提高排血量,可使周围血管扩张,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但用提纯的 附子I号则有增快心率之虞。枳实临床观察及药理研究认为具有强心、升压、利 尿的作用

8、,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泵血功能,增加心脑肾血流量,配合于 大队利尿药中应用临床效果较好。【名家验案】赵锡武验案:游某某,男,24岁。三年来心悸气短,近七月 来症状尤甚,1964年4月29日入院。于1960年发现风湿性心脏病,近来纳差、 脘腹胀满。活动后心悸气短明显,下肢浮肿。唇紫、巩膜黄染,西医诊断为风湿 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心房颤动,心源性肝硬化,心力衰竭II度。 舌质暗红,面色黧黑少华,脉结代。辨证:心肾阳衰,兼见血瘀。治法:温肾助 阳,佐以化瘀。处方:附子9克,杭芍30克,云苓18克,白术15克,生姜9 克,肉桂6克(后下),沉香6克(后下),当归12克,红花12克,白

9、茅根30 克,藕节10枚。服药五剂后,症状改善,尿量由每日300500毫升,增到每日 13001700毫升,心力衰竭情况明显好转,一般情况尚佳,活动后未见明显心 悸,无咳喘,能平卧,腹水征阴性,浮肿消失,肝回缩,心衰控制。(摘自现 代名中医类案选,第76-77页,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年)夏德馨医案:一九六四年,有一肺心病员住院治疗,经中西药调治后,病情 好转。某晚,适余值班,黎明前,护理来唤,云此肺心病员突见张口呼吸,坐床 头而不能卧.余急披衣随往诊治,给氧气吸入后,气渐平,但四肢渐冷,全天明, 冷更甚,端坐而张口呼吸更甚,痛苦异常,舌见淡,脉见微,余遂与其他中医共 拟茯苓四逆汤加减予服,

10、约经二、三小时,冷势即减,气亦平,至中午,已能平 卧矣。此气急为肾不纳气,四肢逆冷,乃阳虚而气血不能达于四末,故以参救其 虑,附、姜、草救四逆之急,茯苓为主药者,立中州为要也。患者年五十余,为 老年工人,出院后曾来门诊复诊多次,情况较佳。茯苓四逆汤出自伤寒杂病论, 通阳救逆,扶持中州,今因病者虚而四逆,当然以此为治,故能奏殊效。(上海 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夏德馨)【按语】 四逆汤为张仲景伤寒论中经典名方。伤寒论中虽无“心 衰”的病名,但其中的一些方证与心衰的某些病程阶段相似,后世也大量运用四 逆汤类方(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真武汤、通脉四逆汤等等)治疗心衰,临床 疗效较显著。心衰的某些阶段是可

11、以运用少阴病篇中的某些理法方药进行辨证论 治的。正如伤寒论少阴病的提纲证所言:“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少阴病全身衰竭,可出现脉搏变弱变细,精神萎靡等临床表现。从脉证分析其病机 主要是心肾阳衰,阴寒内盛,即仲景所言“亡阳也”。因此,治疗主要从少阴(心肾) 入手,重在温壮心肾阳气,即“急温之”,四逆汤类方正是根据这样的病机而创立 的。四逆汤类方的代表方是四逆汤。方中附子大辛大热,上助心阳以通脉,下补肾 阳而破阴,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与附子相配一走一 守,气味雄厚,扶肾阳而破阴;炙甘草性温而补,补脾胃而调诸药,且可缓姜附燥烈 辛散之性,使其破阴复阳而无暴散之虞

12、。三药功专效宏,可速达回阳之效。仲景运用四逆汤类方治疗心衰症状时,以整体衡动观和心肾相关理论作为指 导,着眼于心肾及全身的失调,而辨证、立法、处方,既有规矩准绳,又灵活多变。 证轻药轻,证重药重,药随证变,“随证治之”的特色也可见一斑。心肾阳气内衰, 阴寒内盛,用四逆汤;若仍恶寒脉微,用四逆加人参汤;若下后复汗,阳气暴虚, 用十姜附子汤;若汗下后阳虚者,用茯苓四逆汤;若阴寒内盛,格阳于外,用通脉 四逆汤;在此基础上更进一层,用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若阴寒内盛,格阳于上,用 白通汤;病情更甚,阳亡阴竭,阴不敛阳,虚阳上脱,用白通加猪胆汁汤。虽然这些 方药同用于急救回阳,但药量、药味的变化却因病情轻

13、重不同而呈现一定的规律 性:附子皆为生用,随着病情加重,弃用甘缓之甘草,附子、干姜用量增多,并且加 用人参、猪胆汁。一系列四逆汤类方证之中,生熟附子的应用随证情轻重而变化。 心肾阳虚时用熟附子,如真武汤证、附子汤证;心肾阳亡时用生附子,如四逆汤证、 四逆加人参汤证、通脉四逆汤证等。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生附子中消旋去甲乌药 碱含量较熟附,故前者的强心作用优于后者,证明了这种用药的合理性。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附子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出量以及升高心 衰动物的血压,所含的去甲乌药碱具扩张冠状动脉和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作 用,干姜也有强心、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甘草则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这 些作用与现代医学强心、扩血管、利尿的心衰治疗原则不谋而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