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三上学段期中检测 地理试题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1253529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三上学段期中检测 地理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2年高三上学段期中检测 地理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2年高三上学段期中检测 地理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2年高三上学段期中检测 地理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2年高三上学段期中检测 地理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三上学段期中检测 地理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三上学段期中检测 地理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三上学段期中检测 地理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综合题。考试时间90分钟。2.请把第I卷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II卷的答案直接做在试卷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和第II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以下各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完成12题。1图示区域最高处与乙村的高差最有可能为 A658米 B876米 C1037米 D1203米【答案】A【解析】最高处的海拔范围为8001000米,乙村的海拔范围为200400米,两者高差为400800米。2下列地点位于处视野范围的是

2、 A镇、乙村 BI山山顶、镇 C镇、II山山顶 D甲村、I山山顶【答案】D【解析】处与乙村之间有山脊阻挡,处与镇和镇之间有山脉阻挡。台湾省台东市以东约33千米处的绿岛,是台湾东部的海上乐园。右图为绿岛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34题。3岛上夏季水量最大河流的流向为A西北流向东南 B西南流向东北 C东南流向西北 D东北流向西南【答案】A【解析】河流水量大小与河流长度,降水量多少等有关,绿岛东部地区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4关于该岛的描述正确的是A该岛面积约为20km2BM地点最适合夏至日观测海上日出 C东南部地势平坦降水少,适宜晒盐D7月份该岛与澳大利亚西北部的风向相同【答案】D【解析】该岛面积

3、需根据比例尺进行计算,把该岛看成一个近似的正方形,观测海上日出的最佳时间为降水较少的季节,而夏至日M地区降水较多,不易观测日出,西北部地势平坦降水少,适宜晒盐。右图是不同地点6月22日的日出时刻与日照时数之间的关系。读图回答57题。5下列地点位于同一半球的是 A B C D【答案】A【解析】两地日出时间都在6点之前,说明位于北半球,地日出时间为6点,位于赤道,地日出时间在6点之后,位于南半球。6造成地日照时数少于地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因素 B大气环流 C地面起伏 D天气状况【答案】D【解析】地日照时数少,说明阴雨天多。7如果6月22日在、两地同时看到日出,那么9月23日当地日落时,地的地方时为

4、 A15:OO B16:30 C19:30 D21:00【答案】C【解析】、两地的时间间隔为1.5小时,由太阳光照图可知,地位于地的东侧,9月23日当地日落时,时间为18点,所以地的地方时为19:30。 从气候学上讲,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算作冬季。读我国冬始日期分布图,完成89题。8.影响我国东部季风区冬始日期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海陆分布 C.纬度 D.光照 【答案】C【解析】由图知,我国冬始日期大体上由南向北时间越来越早,所以影响我国东部季风区冬始日期分布的主导因素是纬度。 9.下列关于我国各地冬始日期分布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C地入冬日期可能为11月2

5、5日 B.受地形影响,沿海地区比同纬度内陆地区入冬晚C.海口一年中没有冬季,不存在季节更替现象 D.A地地势高,B地纬度高,入冬日期相近 【答案】D【解析】C地为四川盆地,入冬日期要晚于12月1日,华北地区比同纬度的塔里木盆地地区入冬日期要早,海口一年中没有冬季,也存在季节更替现象。 下图为某区域地形图,R地分布两片沼泽,时常发生季节性离合现象。此时为7月份。完成1011题。10.7月,、两河下游A降水充沛 B水能丰富 C处于枯水期 D甲地气温低于乙地【答案】C【解析】、两河流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7月为南半球的冬季,处于干季,降水少,所以河流处于枯水期。11.次年1月,R地两片沼泽可能发生的变

6、化及主要原因是A分离,冰雪补给量小 B连片,降水量大 C分离,地下水补给少 D连片,蒸发量大【答案】B【解析】次年1月,处于河流的丰水期,沼泽水量大,水位高,R地两片沼泽连在一块。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214题。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地层形成的顺序为 B图中褶皱和断层是同时形成的 C先形成断层,后发生处的岩浆侵入活动 D华北平原与M地形成原因相同【答案】C【解析】图中地层形成的顺序为,褶皱发生在断层之前,华北平原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13若图示区域河流两岸的地质条件相似,则A河口附近的岛屿更容易和e岸相连 Ba、b、c三处适合兴建水电站的是c处Ca河段以沉积为主,b河段以侵

7、蚀为主 Dd河段附近地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答案】A【解析】北半球的河流向右侵蚀,在北岸堆积,所以河口附近的岛屿更容易和e岸相连。14若图中所示水循环发生在亚欧大陆东部中纬度地区,则A甲环节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 B通常用环节乙的数量表示水资源的丰歉C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与丙环节有关 D目前人类可对丁环节施加显著影响【答案】C【解析】甲环节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通常用地表径流的数量表示水资源的丰歉,目前人类可对地表径流环节施加显著影响。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严重,到5月鄱阳湖水面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仅为历史同期多年平均面积的一半;而这一年北方黄河流域降水偏多。下图为2011年5月鄱阳湖某地

8、干涸形成“大草原”的景象。读图回答1516题。洞庭湖鄱阳湖长江南京武汉15.图中的“大草原”所处地区的自然带是A热带草原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温带草原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答案】B【解析】图中所示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16.2011年我国北方地区夏季降水量较常年偏多,而南方地区偏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使低纬度降水减少,高纬度降水增多B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势力偏弱,使雨带长时间停留在北方C西北太平洋水温异常升高,使南方水汽供给量不足D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偏西偏北,雨带停留北方时间长【答案】D【解析】2011年我国出现“北涝南旱”的现象,原因是夏季

9、风势力偏强,雨带停留北方时间长。17右图表示河流流速不同,其搬运物质颗粒大小不同。根据该关系图,判断河流能够搬运砾石的流速至少是A50/s B200/sC300/s D400/s【答案】A【解析】砾石的粒径最小为0.02cm,通过0.02cm这条线与河流流速曲线的交点向下做垂线,可得答案。2011年3月11日,日本仙台以东海底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附近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放射性物质外泄,核辐射污染范围不断扩大。读图回答1819题。 18.造成这次地震的主要原因是A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 B地处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C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10、地壳不稳定 D地处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答案】A【解析】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19.造成福岛核电站核辐射污染在全球范围扩散的主要途径有水循环 大气循环 地壳物质循环 生物循环A B C D【答案】A【解析】福岛核电站核辐射污染可以通过洋流、大气环流等在全球范围扩散。新安江水电站于1959年9月21日建成蓄水,两座历史悠久的浙西县城(淳安县城-贺城、遂安县城-狮城)悄然沉入了千岛湖底。2012年4月27日到5月1日,浙江卫视联手央视,对千岛湖水下古城之一的狮城也就是原遂安县城进行全景式的直播拍摄。阅读上述材料,回答2021题。20.本次直播选在10:00

11、14:00之间进行,原因是A. 收视率最高 B.水温高 C.光线好 D.风速小【答案】C【解析】本次是对千岛湖水下古城进行拍摄,所以对光线的要求较高。21.国际考古界把水下遗迹,包括沉船和建筑物,称为“时间胶囊”。此次水下探秘发现新安江水下古城淹没50多年后,众多古建筑依然保存较为完好,最有可能的原因包括:流水侵蚀作用弱 水底水温低于0 水底水温年较差小 风力搬运作用弱 A. B. C. D.【答案】B【解析】众多古建筑依然保存较为完好,是因为受外力侵蚀较小,即湖底水流速度较慢,流水侵蚀作用弱,水底水温年较差小,使湖底处于“恒温”状态,对古建筑损坏较小。读云南洱海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完成2

12、223题。22.据图判断,洱海的成因是 A.冰川作用 B.火山口积水C.地壳运动 D.熔岩堵塞河道【答案】C【解析】洱海两岸为断层陡坡,可知洱海为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23.若图示区域林地遭到严重破坏,则图中河流 A.径流增加,洱海水位上涨 B.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洱海枯水期水位上升 C.含沙量增大,洱海汛期水域面积增大 D.含沙量季节变化增大,洱海汛期水质变化【答案】C【解析】若图示区域林地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汛期径流量增大。下图为某山脉山坡的垂直植被分布图,读图完成2425题。24.图中山坡原有的一类自然植被现已完全缺失,该类自然植被可能是 A.热带草原B.常绿硬

13、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高山苔原【答案】C【解析】根据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可知缺失的是落叶阔叶林。25.导致图中自然植被类型缺失的因素最可能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D.人类活动【答案】D【解析】图中缺失的植被处变为次生针阔叶混交林,可知为人类活动破坏植被。xx学年度第一学段检测高三地理得分栏题号选择题26272829总分得分第II卷(综合题) 二、综合题(共4个小题,50分)26(11分)读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虚线为晨昏线,回答下列问题。(1)地位于地的 方向,地距地约 千米。(2分)(2)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 ,地有 (极昼或极夜)现象。(2分)(3)此时,地的风向为 ;地的天气特点是 。(2分)(4)该季节地的气温比地还低,试分析原因。(3分)(5)近年来,有关海域的国际竞争愈演愈烈,试从地理角度简述其主要原因。(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