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在安庆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1253287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洋务运动在安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洋务运动在安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洋务运动在安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洋务运动在安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洋务运动在安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家乡安庆位于安徽西南部,面朝长江,背靠大别山,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 疆第一州”之称。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宜城”的自然环境不仅孕育了安庆深厚悠久的历史, 也使它曾长期是安徽省府所在地和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发 挥了重要作用,一个标志性的历史事件就是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沿着安庆市现在最繁华的人民路向东走,在市立医院和人民路小学附近的地方就是当年 内军械所旧址.曾经的辉煌和沧桑已难觅踪迹,我们只好通过史料来还原那段历史,重温那段 在祖国风雨飘摇的大背景下的振奋人心的历史.十九世纪后半期,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朝面临着内忧外患的窘境,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 何解决一系

2、列的内忧外患分裂成为洋务派与顽固派。羊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诉为代表,在 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以“师夷长技以自强”和中体西用的思想为指导, 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的工商业的手段和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的封建统治。19世纪 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前期, 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后 期,洋务派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 一批民用工业。而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曾国藩(18111872),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

3、南省湘乡县(今双峰县荷叶 塘)人,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戊戌科进士。他本是一介书生,太平天国革命暴发后, 为对抗太平军,他以吏部侍郎身份回到湖南. 1852年正值太平军转战湘鄂,曾国藩奉命帮 办团练,后编为湘军,成为清廷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主要军事力量。开始,战事不顺,”屡败 屡战”,直至1856年乘“杨韦事变”之机全力反扑,转败为胜。1860年8月曾国藩被授为 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在攻陷天京上游重镇安庆后,派李鸿章率淮军支援被 太平军围攻、危在旦夕的上海,又派左宗棠图浙,并同意江浙绅商“借洋兵助剿”的意见, 对天京逐渐形成和缩小包围圈,终于1864年7月破天京。早在1860年

4、12月初,曾国藩就上奏清廷说“: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曾国藩又有了在镇压太平军中“实赖洋炮之力”的亲身感受,从而认识到引进和学习西方科 学技术的重要性,他认为这既能“平内患”,又能“勤远略”以抵御外侮。曾国藩本想先通 过买船仿造的方式求得先进技术,他说:“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 继而试造”。但因形势所需,并且他相信中国人“智者尽心,劳者尽力,无不能制之器,无 不能演之技”,于是曾国藩在攻陷安庆后的 1861 年秋冬之交决定创办一个新式军火工厂. 那么,如此重要的军事要所该建在哪呢?曾国藩选中了安庆.当时的安庆不仅是安徽的省会和 第一重镇,也是八百里皖江的

5、首要军事屏障;更要紧的是,它处在长江下游的入口处,是下游 天京(南京)、上海等各大都市和系列重镇的天然门户。所谓“安庆安而皖安,皖安而金陵安, 金陵安而天下安”。基于这一战略思想,曾国藩首选安庆为最早的军工科研基地,首先考虑的 就是军事需要。在安庆这座湘军总指挥部里,曾国藩拟定了4 个计划:续办团练、造机器船、造枪炮、 造火药。不久,饬令“两江”(总督)属下访求机巧能人。很快,江苏巡抚薛焕访得常州金匮(今 江苏无锡)人徐寿、华蘅芳,于 11月送至安庆王府督帅行辕内,他们为曾国藩幕客身份从事筹 局工作。徐寿、华衡芳均为常州金匮县(今属无锡)人。徐寿早年曾涉足科举,但认为科举 无裨实用,乃转攻自然

6、科学,尤以化学、物理见长。华衡芳数学特别出众,虽比徐寿要小十 五岁,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甚笃。不久,徐寿和华衡芳结伴来到上海,学习近代西方科学 技术。当时鸦片战争刚结束不久,有感于列强的船坚炮利,他们特别搜集了大量轮船制造方 面的资料。曾国藩一见到徐、华,便询问他们的学习经历和技术特长,并提出仿制小火轮(轮 船)之事。徐寿将蒸汽机原理及轮船构造的轮廓简单地作了个介绍。曾国藩听后大喜,立即 委任徐寿、华衡芳为幕客,命他们与吴嘉廉、龚云棠及徐寿之子徐建寅等试制轮船,并勉励 他们“勿存畏怯,耐心试造。凡需造船材料及设备,尽可索用”。为了保证试制工程能够顺 利进行,曾国藩特派湘军水军将领蔡国祥任督造,

7、以便及时为徐寿等人提供各种服务。不久, 曾国藩又正式委令候补道丁仲文(丁杰)为督铸火药局洋炸炮委员,委令湘军水师巡湖营提督 蔡国祥为督造火轮船委员。筹局办厂的主要目标任务是生产火药、炸炮、劈山炮、子弹、小 火轮。1862 年 1 月,曾国藩正式命名所筹办的机器局为“安庆内军械所”,军械所的行政办 公地点就在今安庆市东门沿江路航道段往北15 米处。下设3处手工工场(厂):一在安庆城西门, 今德宽路老染织厂(造船厂);一在东门,今人民路第一小学与迎江区政府办公楼之间(火药厂);还有一 个在北门,今南庄岭(火炮场)。当时国内还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在缺少资料、实物的情况下,徐寿、华衡芳等仅 仅依靠

8、所学的西方汽机原理与图形,运用自己在数学、物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潜心摸索。每 遇难题,废寝忘食,“必求涣然冰释而后已”。终于在1862年 7月30日(清同治元年七月初 四),经过徐寿等人3 个月的日夜奋战,完全由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台蒸汽机终于研制成 功。该机以锌类合金制造,汽缸直径1.7 寸,引擎转速每分钟240 转。曾国藩观看后记道: “同治元年七月初四日,华衡芳徐寿所作火轮船之机来此试演。其法以火蒸气贯入筒。筒中 三窍。闭前二窍则气入后窍,其机自退而轮行上弦;闭后二窍则气入前窍,其机自进而轮行 下弦。火愈大则气愈盛,机之进退如飞,轮行亦如飞。约试演一时。”曾国藩非常满意,感 叹道“窍喜洋人

9、之智巧,我中国人也能为之”!蒸汽机试制成功之后,曾国藩下令立即着手试制轮 船。徐寿组织众人集思广益,在总结我国传统造船经验 的基础上,设计出许多独具特色的造船设备。经众人努 力,不到一年,就初步完成了轮船模型的研制。据当时 上海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报道“消磨一年之时间, 以置备国产工具、器材,绘制设计图案,而于同治二年十月(1863年11月)造成一艘螺旋 式之汽船。试航,仅能行驶一华里,即因蒸汽耗尽而完全停顿。”徐寿、华衡芳等并不因此 气馁,而是很快查明了原因,发现主要是因为蒸汽输送不畅导致动力不足的问题。针对存在 的问题,他们立即重新设计制造了蒸汽机汽锅,并对轮船船身进行了改进,使动力大大提高

10、。在此基础上,他们正式制造了一艘可以供人乘坐的样轮。1864年1月28日(清同治二年十 二月二十),这一天,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艘木质轮船在安庆成功下水试航。为了显示自己 的信心,曾国藩亲自坐在船上督看。对这次试航的情况,曾国藩记道:“看蔡国祥驾驶新造 之小火轮,船长约二丈八九尺。因坐至江中,行八九里。约计一个时辰可行二十五六里。试 造此船,将以此放大,续造多矣。”整个制造过程均“全用汉人,未雇洋匠”。着也是安庆内 军械所所以称之为”内”的一个原因安庆内军械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坚定了曾国藩“师洋技而用之”和“求强,求富”的信 心,为了进一步发展军事工业,他在安庆接见了中国第一位留美学者容闳。并决定

11、委派容闳 到美国采购新式机器,以便建设更大规模的武器制造工厂。与此同时,徐寿、华衡芳等人则 按照曾国藩的要求,继续在原有的基础上“放大”制造新式轮船。1864年(清同治三年)夏,清军攻陷太平天国最后的堡垒天京(今南京)。年底,安庆 内军械所随同曾国藩迁往南京,次年初与苏州制炮局合并组建为金陵机器制造局。1866年4 月(清同治五年三月),徐寿、华衡芳等“放大”“续造”的新船完工,并于南京下关公开试航,船名就叫“黄鹄”号。嗣后,徐寿等受曾国藩指派,又随金陵机器制造局的一部分被李 鸿章带往上海,接收了曾国藩派容闳从美国采购回国的机器设备,并与从美商处购买的旗记铁厂等一起,组建成规模更大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负责修造枪炮和制造轮船,成为洋务派 举办的最大的也最为先进的军事工厂和造船企业。安庆内军械所虽已踪迹难寻,但它的历史意义是巨大的.它不仅为安庆机械工业之始,更 是中国依靠自己力量建立的第一个近代军事工业企业,是中国近代机械工业的发起,是中国 近代第一家官办军用企业 ,标志着我国近代工业的起步,也是我们每一个安庆人的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