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净沙秋思》教案姜春生 (2)(教育精品)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1251861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天净沙秋思》教案姜春生 (2)(教育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0《天净沙秋思》教案姜春生 (2)(教育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0《天净沙秋思》教案姜春生 (2)(教育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0《天净沙秋思》教案姜春生 (2)(教育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天净沙秋思》教案姜春生 (2)(教育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天净沙秋思》教案姜春生 (2)(教育精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语文)学科课时计划 主备人:姜春生 总序号_10_课题天净沙秋思课型古诗教师王双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 学生通过课前自主查找资料以及课上教师点拨,能用自己的话介绍作者马致远的相关情况,诗歌创作背景和元曲的相关知识。2. 学生通过查找工具书以及课上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体会诗歌的意境与诗人思乡的情感。3. 通过朗读指导,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4. 通过课外拓展阅读,学生能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讨论景物描写在诗歌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评价任务1. 课前布置预习任务,查找作者马致远的基本情况,创作背景,查找元曲的相关知识,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小组交流后介绍作者、背景和元曲的相关知识。(检测目标1)2.

2、 课前通过预习查找工具书,结合书下注释,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诗歌的基本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检测目标2)3. 通过听录音,指导学生朗读,自读,小组读,齐读等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检测目标3)4. 通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钱塘湖春行送元二使安西进行拓展阅读,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讨论景物描写在诗歌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检测目标4)重点、难点通过拓展阅读,掌握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了解景物描写在诗歌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法学法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板块一导入同学们,你们能感受秋的萧瑟吗?你们能体会秋的悲凉吗?在七百多年前,有一位戏曲作家、散曲

3、家马致远,用他那无限凄凉的心勾画出一副秋的荒凉图境,那是思乡的呐喊哭泣。今天,我就带着你们一起走进马致远的那凄苦的人生。导入新课,渲染情境,学生快速入境,进入学习状态。设置悬念,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快速入境,没开始学习就能初步感受到诗歌所渲染的悲凉气氛。板块二了解王湾、背景和律诗相关知识。1.教师呈现评价任务1(1)小组交流课前查找资料,马致远是个怎样的人?这首诗创作的背景是怎样的?(2)小组交流课前查找资料说说你所了解的元曲有什么样的特点?2.交流反馈(1)教师让各小组进行交流反馈,然后出示大屏幕,进一步强调补充。(2)随机抽查学生进行介绍,检测学生掌握。1.围绕评价任务1进行学习(1)学

4、生根据评价任务小组内展开交流,了解马致远和诗歌创作背景(2)小组交流讨论元曲有什么特点。2(1)各小组派代表发言,互相补充,根据老师出示的大屏幕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2)教师随机指名检查,看看学生是否掌握。让学生明确评价任务,根据评价任务小组间展开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做到资源共享。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意识。板块三了解整首曲子基本意思,体会作者情感1. 教师呈现评价任务2(1)小组合作交流课前查找资料,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整首诗的基本意思。(2)请找出整首曲子哪些语句是描写?哪些是抒情?曲作家一共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2.交流反馈(1)小

5、组交流,对整首曲子意思进行梳理。(2)思考作者如何通过描写景物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的1围绕评价任务2进行学习(1)学生根据评价任务进行交流,理解整首曲子的意思。(2)小组讨论,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构成一幅怎样的图画?思考作者要借此表达什么情感?2(1)小组交流讨论,说说这首曲子的意思。(2)学生交流曲作者如何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思乡之情。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整首诗有初步理解,明白作者通过描写景物渲染气氛,表达思乡的感情。这种方法就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板块四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1. 教师呈现评价任务3(1)读这首曲子要如何控制语气的轻重缓急?(2)“断肠人在天涯”这句在朗读诗要注意怎样的

6、情绪?2交流反馈(1)注意语气轻重缓急,读准节奏。(2)最后一句语气应读出内心的悲伤,痛苦。1围绕评价任务3进行学习(1) 学生自读,注意断句。(2) 小组内尝试诗歌最后一句应以怎么样的语气读?2(1)分小组读,看哪个小组读得好 (2)全班齐读,注意最后一句的情感把握。诗歌重在朗读,诗歌教学离开朗读课堂就会变得死气沉沉,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音乐美,体会作者的情感。板块五对比阅读,学会鉴赏简单诗歌。板块六总结1教师呈现评价任务4(1)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钱塘湖春行送元二使安西三首诗,学生进行朗读。(2)小组合作交流三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通过什么感受到的?2交流反馈(1)教师

7、让学生自主朗读(2)教师让学生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来把握诗歌的情感,体会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因为“断肠人在天涯”,在天涯的断肠人的精神家园已化作了一片荒芜,他眼中的景自然是满目萧然。于是作者眼中的藤、树、马、水都是萧条的、凄凉的、无助的,其实是人的落拓与哀愁的写照,这是以景托情,融情于景。这景无疑传达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乡之情,这景与人,境与情,自然意象与社会境遇,和谐的统一于这首小令中,充分的道出了游子羁旅之悲。请大家齐声诵读,让我们将景语化为情语,体验体验游子的悲苦与心酸。1围绕评价任务4进行学习(1) 学生进行自主阅读(2) 学生通过

8、小组合作交流,初步感受三首诗表达的作者的情感2.(1)要读好断句,读出感情,读好语气的轻重缓急。(2)通过分析“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讨论这些景物描写对诗人表达情感的作用。(1)课外找一首借景抒情的诗,并把它背下来。(2)课后阅读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分析诗人是怎么样通过描写景物渲染气氛,抒发对友人依依不舍之情的。通过拓展性阅读,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古诗词积累,这也是主题阅读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让孩子学习自己通过分析景物描写的方法分析诗人的情感。感受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这种写作手法在诗歌表情达意方面的重要作用,课外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文化积淀。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作者的资料,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为理解诗意做了充分的准备,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2、针对诗歌内容,设计了合理的问题,使深入理解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不足之处:学生在翻译前三句的时候,缺少联结,语言比较生硬,没有美感。改进措施:让九种景物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感,真正走近作者的内心,理解情与景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