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1242279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权劝学》教学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宝鸡市陈仓区新街镇初级中学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翻译课文。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品味文章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效果。对比阅读,理解孙权劝学与伤仲永的异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勉励同学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教学重点】1、翻译课文,背诵课文。2、揣摩文中的对话,感受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体味利用对话组材的妙处。【教学难点】1、美读课文,力求声情并

2、茂,读出人物的个性,读出文章特有的韵味。2、理解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体味这段话的情味。【教学方法】1、朗读法。可采用多种形式,如教师范读、学生练读,齐读、散读,分角色朗读等。在反复朗读中,理解文意,体味对话描写,最终实现美读课文。2、竞赛法。为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可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包括辨字音、析词义、翻译等,分步落实文言知识,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3、文言文五步阅读法。初读课文,正音正字;译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思读课文,理清文章背诵思路;品读课文,赏析本文言简意丰的对话美;悟读课文,体验反思。4、比较阅读法。延伸拓展,通过比较孙权劝学与伤仲永,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具准

3、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已打印好的文字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译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思读课文,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品读课文,赏析文章意简意丰的对话美,指导学生美读课文;体验反思,本文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对比阅读,比较本文与伤仲永的异同,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前面我们学习了伤仲永一文,文章写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古人学习,才略有了惊人长进的文章,它就是孙权劝学。二、作者、作品及背景介绍多媒体显示:司马光(1091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属山西省)涑水乡人,

4、也称涑水先生。谥号文正,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政治上他反对王安石的新政,力主祖宗之法不可变。作为史学家,他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吕蒙(178219),三国汝南富陂(现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初不习文,后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学识英博”。三、整体把握文意,背诵课文、初读课文,准确认读。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配乐朗读,学生听读,掌握字音。教师提示

5、一些字词的读音。多媒体显示:卿(qn) 岂(q) 邪(y)孰(sh) 遂(su) 更(n)2、译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翻译课文。小组竞赛,共分3轮竞答,第1轮翻译课文,第2轮认读课文,第轮文言知识大会战。第轮:翻译课文把学生分为两大组,每组任选一名代表,口头翻译课文,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底分100分,每发现一处错误扣5分。从开头到“蒙乃始就学”,由第一小组选代表翻译,第二组成员补充纠正,质疑评价;从“及鲁肃过寻阳”到“结友而别”,由第二组选代表翻译,第一组成员质疑评价。第轮:认读课文多媒体显示: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

6、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底分仍为100分,比赛方法同上,两组选代表各认读一遍,每错一处扣10分。第3轮:文言知识大会战多媒体显示:解释加粗的词语。卿今当涂掌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卿今当涂掌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蒙辞以军务及鲁肃过寻阳蒙乃始就学见往事耳辨析古今异义。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辨析一词多义。当:卿今当涂掌事就:蒙乃始就学但当涉猎指物作诗立就意:收族为意名:并自为其名意少舒

7、不能名其一处也翻译下列句子、蒙辞以军中多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卿言多务,孰若孤?底分仍为100分,错一处扣10分。明确:卿:古代君称臣或朋友之间爱称,相当于“你”,这里指吕蒙。孤:古代王侯自称。当涂:当道、当权。见事:认清事物。涉猎:广泛浏览和学习。更:重新。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辞:推托。过:到。就:从事。见:了解。博士:(今)一种学位名;(古)当时专指负责经学传授的学官。往事:(今)过去的事;(古)指历史。当:正在就:从事应当完事: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注意语序):我难道想要你钻研

8、经书当博士吗?(注意“邪”,表反问,译作“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注意“耳”,表限止语气,译作“罢了”):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士别三日,就要另眼看待了,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注意“乎”,表感叹):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背诵课文。请同学们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学生明确: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有惊人的长进以至于令鲁肃叹服不已,并且与他结为朋友的故事。理清背诵思路。学生自由发言。生:本文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生:我想用“学”一字作一线穿珠

9、式的概括,即“孙权劝学”“吕蒙治学”“鲁肃叹学”。生:文章是用对话组材,借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的,抓住“劝”“议”即可。教师评议:同学们的说法都有道理,请大家任选一种作为思路提示,尝试背诵全文。(3)学生齐背课文。四、研讨与赏析1、赏析本文言简意丰的对话美。学生品味文章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的对话描写,感受这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然后自由发言。生1: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

10、又不失人主身份。生2:鲁肃叹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在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简直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此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非同一般。生3:吕蒙味学,“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选一位同学范读课文。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说话者的语气,体会人物的心理。甲同学扮演孙权,乙同学扮演鲁肃,丙同学扮演吕蒙。读毕,

11、其余同学评议:孙权谆谆告诫,应读得语重心长;鲁肃惊异、赞叹,应读出情不自禁的神态;吕蒙显得自得、自豪,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读出人物不同的个性、情趣。五、体验反思,总结全文教师提问:吕蒙由不学到学乃至学有所成,这个变化过程给你什么样的启发?生1:读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读书可以改变人生,非学无以长才。生2: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生3: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开卷有益”是良言。生4: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

12、结合的过程。生5: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只要你愿意,你就会成活,成长。教师评议学生发言,赞赏中略含期盼,给他们成长的信心。六、延伸拓展1、学生齐背孙权劝学。2、学生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谈谈两文内容、写法上的异同。学生背诵伤仲永。明确:孙权劝学和伤仲永两篇文章,从内容上看,都与学习有关,却恰好一正一反,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吕蒙接受孙权劝告,在繁忙的军务之余,读书学习,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的长进,使鲁肃不得不“刮目相待”。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利其然”“不使学”,后变得平庸无奇。孙权劝学一文,以对话为主,语言描写生动。另外侧面描写也很

13、突出,以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表现了吕蒙学有长进。伤仲永借事说理,生动具体地阐述了作者的才能观。文章叙议结合,道理蕴含在叙事之中。七、布置作业1、有两则成语典故涉及到本文,你知道是哪两则成语吗?请解释成语的意思并造句。(提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2、将下文与孙权劝学一文中的“及鲁肃过寻阳结友而别”一段作比较阅读,说说两文的异同。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鲁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

14、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明确答案1、吴下阿蒙:吴下指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刮目相待:刮目指擦眼睛,意思是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人。造句:出国这几年,他一改往日浮躁不钻的坏毛病,变得沉稳聪慧起来,让人刮目相看,邻居们都说“吴下阿蒙真的变了。”2、相同点:都写出了吕蒙的变化及鲁肃的赞叹之意。不同点:课文主要是记言,而本文则既有语言,又有人物的动作及心理描写。课文突出的是吕蒙的变化,而本文还表现出了鲁肃对吕蒙的态度由轻视而叹服的变化。课文略去了两人谈话的内容,此处作了清楚的交代。八、板书设计孙权劝学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