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1238582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65.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锡市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无锡市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无锡市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无锡市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无锡市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锡市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锡市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稿 2003-3-27无锡市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一、旅游资源赋存环境(一)区域环境要素概述1、地理位置与区位优势无锡市(含江阴、宜兴)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腹地的 太湖之滨,北部31 07至32 00与东经119 31至120 36 之间,东邻苏州,西接常州,南濒太湖,北倚长江与泰州市隔水相望, 西南端与浙江、安徽两省接壤。行政区划辖江阴、宜兴、锡山、惠山 4个县级市(区)及崇安、南长、北塘、郊区、马山、新区、滨湖7 个区,总面积4650.45平方公里,人口总计432余万。市区东距上海 市128公里,西距南京市183公里。无锡市正处长江下游“金三角地区”中心,其北临长江,沪宁铁

2、路与高速公路及京杭大运河纵横市境,为水陆交通枢纽;又处于江苏 省重要经济发达地区苏州、无锡、常州三市的环太湖旅游区,周边有 大量中心旅游城市、旅游城市和特色旅游城镇,如苏州、南京、上海、 徐州、杭州等中心旅游城市,扬州、镇江、常州、南通、昆山、常熟 等旅游城市以及周庄、同里、朱家角、木渎、洞庭东山等特色旅游城 镇。所以,无锡市的区位优势非常突出。1992年国务院批准建立江苏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次年又行文 将度假区更名为两个度假中心,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随即成立, 成为全国12个国家级度假区之一。无锡市集湖泊风光、古典园林、古城、吴文化和现代旅游景观于 一处,是我国江南著名的旅游胜地,成为中外

3、旅游的热点之一。2、地文基础太湖乃是无锡市旅游开发的核心环境支柱,太湖古称“震泽”、“具区”。其南北长68.55公里,东西最宽56公里,呈浅碟形,平均 水深2米。无锡地区最早成陆于距今约1.8亿年前的中生代,燕山运动(距 今1.5亿年0.7亿年)及其后的喜马拉雅运动(距今2500万年)发 生的火山活动、断陷、褶皱与差异性升降运动等构造作用结果形成了 以太湖为中心的凹陷盆地和茅山、宜溧等断块褶皱山地。但在距今约 11.2万年的全新世,无锡地区曾遭到最后一次海侵,今日之锡山、 惠山、马迹山等均为那时海中孤岛,后因长江与钱塘江的泥砂不断淤 积,遂形成与大海隔离的古太湖盆地,无锡也在距今6650年前后

4、最 终脱离海洋成为陆地。按照成因与形态,无锡地貌可分为剥蚀构造低山丘陵和冲积平原 两个类型区,共有下列五种主要地貌类型: 低山丘陵 其面积约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6.8%,以太湖北面 的雪浪山、珲嶂山、龙王山、鹿顶山、石塘山、笔架山,湖北面的青 龙山、横山、惠山和锡山等沿湖山岭为代表,山体由砂岩、石英砂岩、 砂砾岩组成,海拔一般200米左右,惠山三茅峰高328.98米。但湖滨山岩悬崖在水浪长期冲蚀作用下形成有浪蚀穴、湖蚀平台 及锯齿形、半岛形的湖蚀岩等湖蚀地貌景观,在湖东12渚皆可见到, 尤以鼋头渚最为典型。 湖中孤岛 出露于太湖水域中的孤岛和矶石,经受风化剥蚀与 湖水浸蚀作用,山体大多呈馒头形

5、,海拔2050米,如三山岛、拖 山、田鸡山、焦山等星散错落小山岛。 倾斜平原 为低山丘陵的山前地带、如马山的耿湾、古竹,惠 山、锡山东南坡脚山坞,晖嶂山的漆塘和许舍一带,地面相对高度为 510米。地表为红土与黄土为主的冲积湖积物。 冲湖积平原分布于无锡市城区的东部、南部和北部,属长江、 太湖水系流域,地形平坦辽阔,河纲密布,地面高程24.3米。地 表冲湖积物一般为亚粘土、淤泥质亚粘土与亚砂土,局部有泥炭堆积。 低洼平原 分布于马山的庙西一西村湾以及马围地区,五里湖 围湖区、城北古芙蓉地域,地形低洼平坦,地面高程12.3米,局 部低于湖面,地表物质为淤泥质亚粘土和亚砂土,局部夹有淤泥及泥 炭层。

6、3、气候特点位于中纬度的无锡市,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 其特征是一年四季分明,春秋季短,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全年日光充足,无霜期长,风力不大。全年平均气温15.4C,最热的七月平均气温为28C,最冷的一 月平均气温为2.5C。极端最高与最低气温分别的38.9C(1978年7 月7日)和-12.5C(1969年2月6日)。与邻近的苏沪宁三市相比, 冬天温度稍低于苏州、上海,但不及南京冷;夏天则不如苏州炎热, 但温度稍高于上海、南京。总之,四季冷热程度与邻近城市相差无多 (见表1 )。表1无锡市与邻近城市各月平均气温比较单位C地点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

7、11月12月全年无锡2.54.08.414.219.523.828.027.722.917.111.24.915.4苏州3.34.68.814.719.523.928.428.023.417.912.15.915.9上海3.14.48.513.918.823.327.827.623.317.611.85.715.5南京1.43.87.214.919.424.027.527.323.116.911.55.015.2全年平均雨日127天,平均降水量1112.3毫米,最多年份1630.7 毫米(1991年),最少年份仅552.9毫米(1978年),有80%的年份 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56%的年份

8、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近61%的降水集中在汛期(59月),但出现有春雨(35月)、初夏梅雨 (67月)和夏秋之间台风秋雨这三个明显的多雨期。与此相应, 无锡市年平均日照时数2019.4小时,日照百分率仅达46% ;而年平 均相对湿度为80%,故湿润多雨的气候特征很明显。无锡市全年盛行东南风,但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常刮西风,年 平均风速为3.2米/秒。但偶受台风影响,一天中瞬时风速达到17米/ 秒的大风日数每年平均8.1天,最多23天(1974、1975年),最少1 天(1985年),可以说,全年风力不大。4、河湖水系与地下水无锡市属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河湖水网密集,为著名水乡泽国。 旁临的太湖

9、,古称“震泽”、“具区”,是我国仅次于鄱阳、洞庭两湖 的第三大淡水湖,湖域面积2338.1平方公里(不计岛屿),号称三万 六千顷,但无锡辖区为644.67平方公里,不到太湖三分之一。其湖 水平均深1.89米,最深2.6米。太湖是个吞吐湖,有进出口河道200余条,上游入湖水系在西部 和西南部,有三条:发源于宜溧山地的荆溪水系;发源于天目山区的 苕溪水系和发源于茅山山脉的洮滆水系。出水河道主要有梁溪河、望 虞河、拦塘河、吴淞江、太浦河等。无锡城西南部的五里湖,原名蠡湖,乃太湖之内湖,面积9.5平 方公里,平均水深不足2米,湖西南的中犊山、鹿顶山、充山等诸峰 将其与太湖相隔,仅两水口与太湖相通。无锡

10、市共有大小河道6288多条,总长7024公里,其中骨干河道 55条,总长893公里。市区河道总长150公里,平均城区每平方公 里面积拥有3.88公里长的河道。其中京杭运河无锡段在1958年开凿、 1983年通航的新运河之后仍保留着长为12.4公里的老运河(古运河 段)。其它还有梁溪河、伯渎港(京杭运河支流、为江南最古老的人 工运河之一)、锡澄运河等,分别连通太湖或长江,构成市内河网水 系。无锡市地下水资源很丰富,深厚的第四纪松散沉积层是地下水赋 存及运动的有利场所;而由砂岩、石英砂岩组成的惠山、马山、晖嶂 山等山体拥有众多断层、节理和裂隙、有利于降水和地表水的渗入补 给、蕴含丰富的基岩裂隙水;

11、还有在分布较广的碳酸盐岩类山区众多 裂隙和溶洞也蕴藏着丰足的裂隙溶洞水。初步估计,仅无锡市区地下水资源量约为6349万立方米。至于 水质方面,基岩裂隙水和裂隙溶洞水的PH值7.48.0,总硬度8 14德度,矿化度为0.290.46克/升,水温17.522C ;水化学类型 属Hco3-Ca型、Hco3-CaM8型或Hco3-Na型等。均为硬度适中的优 质低矿化淡水。但埋深不一的松散沉积层孔隙潜水除稍深的承压水的 水化学类型以Hco3-Na型与Hco3-Na -Ca型为主及硬度适中的低矿化 度淡水外,埋藏浅的孔隙水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硬度明显增大, 部分矿化度已达1克/升,为微咸水。5、生物资源

12、无锡市水热条件丰裕,土质肥沃,是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 林适生之地,植物种类繁多,动物种类也不少,生物资源很丰富。但 受人类长期经济活动影响,原始的地带性植被面貌已有很大变化,野 生动物种类也渐趋少。目前除栽培作物处,常见的天然乔木主要有白 栋,山槐、榆、朴、榉、构树、黄檀、枫香和锥栗等,还有杉、马尾 松、柏、栋、樟、银杏、水杉等次生林木也较广见。而人工栽植的, 诸如柑桔、桃、板栗、李、杏、茶、桑及竹类等经济林木则成为当地 重要土特产。此外还有种类更为繁多的灌草植物及湿生与水生植物 等,内中不乏颇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和美化环境的绿化树种,如桧柏、 柳杉、金钱松、罗汉松、垂柳、紫薇、五角枫、香樟、

13、冬青、杜鹃等 乔灌木以及睡莲、荷花等水生植物;而草本植物中更有许多药用植物 种类。在太湖及众多支流水域中盛产银鱼、白鱼、鳜鱼、白虾、清水蟹 和黄鳍等数十种经济鱼类。水禽则可见鹭鹭(白鹭、苍鹭)、野鸭、 鸳鸯、水鸭及少量大雁与天鹅等候鸟。陆地山林中栖居着喜鹊、伯劳、 画眉、柳莺、鹡鸰、绣眼、隼、斑鸠、杜鹃等百余种鸟类和少量如刺 猬、黄鼬、野兔和野鼠等小型兽类。狼、草狐、豹猫等中型食肉动物 已经绝迹,草龟、水龟及水蛇等爬行动物已变稀少。6、自然灾害受大气环流变化的影响,无锡市也不尽是风调雨顺,安全无虞。 据历史记载,自9世纪北宋王朝以来,灾害性大风就不曾断过,仅在 1983年以前五十多年间,共发生

14、过20次飓风和台风的侵袭,摧毁庄 稼、倾覆船只、倒塌房屋、压伤众多人畜。同样,大雨引发的太湖和 长江大水灾也不时浸害过本市,从公元278年的西晋至1983年的1705 年间发生过97次大水(大多是太湖大水),平均不到18年就有一次 严重涝灾,淹没大量农田,部分民居和厂房进水,轮船也停航。与此 相反,本市也出现过许多次旱灾,历史上太湖水涸、运河几乎绝流的 记载至少有四次,庄稼绝收或蝗祸,瘟疫肆虐,民饥疫死象现象时有 发生;最近的1978年降水量不足常年的一半,出现1934年来最严重 的旱象。除风、涝、旱之外,本市也偶有雹、大雪和冻害等天气灾害,对 本市的工农业生产与居民生活造成一定的危害和影响。

15、其它诸如山 崩、塌坍与泥石流之类地质灾害则很少发生,仅在一些采矿(石)较 剧,植被破坏严重的裸露山崖处偶有崩坍现象发生,对环境有所影响。(二)社会人文环境1、社会经济背景无锡乃我国江南盛产鱼米花果的富庶之地,既有流贯市域南北的 京杭大运河,又居长江三角洲腹地,扼东西沪宁要道,四通八达的水 陆交通之利,使无锡成为苏南地区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商业活动颇盛。 早在清未已跃居全国四大米市之一,并成为著名的“布码头”,与当 时长江沿岸的汉口“船码头”及镇江“银码头”齐名。十九世纪末叶 以来无锡相继开设了机器纺织、缫丝、制粉、碾米、榨油等工厂,成 为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和民族工商业孕育之地,及到20世纪五十年 代新中国成立后又陆续办起了钢铁、水泥、五金、化工、电机等品种 较齐全的现代工业,遂成为轻工业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特别是上世 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后,按市场经济规律,通过产业结构调整, 引进外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使 无锡市的经济实力有了惊人的提高,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已超 过1200亿元,列全国12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2.77万元, 居全国第6位,江苏第一位,在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仅次于上海。现 今的无锡市已列入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