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郑人买履教学设计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123828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郑人买履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3年郑人买履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3年郑人买履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3年郑人买履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3年郑人买履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郑人买履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郑人买履教学设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郑人买履教学设计 郑人买履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课文借一个宁可相信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用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课文分两层,先陈述这个人从量尺码准备买鞋到后来“遂不得履”的全过程;然后用简单的对话点明他没买到鞋的原因。前后两部分的内在联系都很紧密。用对话来作为点睛之笔,用人物自己的话来点明寓意,引发思考。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工具书和课后注释,理解故事内容,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对课文的内容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

2、和疑问,并能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能将全文译为白话文。 2、结合图画,能讲郑人买履的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2、剖析生活中类似的事例,净化学生思想。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字义,将文言文译成通顺、完整的白话寓言故事; 2、理解两则寓言故事内容,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学策略与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文中字、词、义,理解句子意思,把全文译成白话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课文朗读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下面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稀奇古怪两只船,没有浆来没有帆,白天载人

3、四处走,夜晚横卧在床前。”(出示课件1)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一下,好吗? 生:鞋 师:你们真聪明!那谁知道鞋在古代叫什么? 生:履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一则与履有关的寓言故事郑人买履(板书课题)。 二、板书课题,指导书写。 “履”指导书写:“第三笔要长一点,这双鞋才能盖住脚”“最后一笔是捺,和第三笔的撇相呼应,这样平衡,这双鞋穿起来才走得稳”学生写写练练,师巡视。板书“郑人买履”,“这个寓言故事是两千多年前法学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写的,韩非子大家了解多少?都可以说说。(出示课件2)郑人就是古时候郑国的一个人,那么从题目上你知道这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什么事吗?(一个郑国人买鞋的故事) 三、质疑课题,读通

4、课文。 1故事如此普通,竟然会千古流传。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探究什么样的问题呢?(学生质疑)看来,我们得好好读读寓言,把这些问题弄个水落石出。我们先一读寓言,大家认为初读寓言应该读几遍?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学生回答)师肯定要求:不管几遍,只要把寓言读正确,流利,也就是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读通寓言就可以了。听明白了吗?现在我们先一读寓言,开始。 2学生读课文,师巡视。 3师检查一读情况:读的过程当中有没有问题?如果没有,师提出“度”的读音问题。大家看文中有几个“度”,分别读什么能辨别出来吗?(学生先交流读音)师告知读音规律:这是个多音字,在表示“动作”的时候,它读“du”,在表示尺度的时候读“

5、d”,谁愿意读课文帮大家把这个字音区别开来?指名读书,检查读音和节奏,指导学生把书读正确。 四、理解寓意,读懂课文。 1. 看来大家一读寓言做得很好,但是光把寓言读通是不够的,我们还得二读寓言,把书读懂,这是一篇文言文,不太好理解,大家现在做个选择题:你们让老师当服务员还是讲解员?讲解员就是一句一句讲解,帮助大家理解课文:服务员就是你们自己结合注释理解,遇到不懂的问题举手示意,我这个服务员随叫随到。(学生回答)看来你们的自主意识很强呀,老师喜欢你们这样的学生。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理解寓言: 2.学生二读寓言,师巡视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 3.交流汇报。你理解了哪一句,哪一个词,或发现了什么问题

6、都可以和大家交流汇报,“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相信连老师在内我们这么多臭皮匠一定会赛过几个韩非子的。(出示课件3)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在交流汇报的同时指导朗读) 交流回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之”的含义,(点击课件4)并指导学生说说寓言的大致含义。交流完毕再读寓言,师引导学生抓住寓言中的对话指导朗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不同理解。师:同学们,这则寓言故事虽然很短,但描写准确,生动,尤其是文中的人物语言描写得生动传神,并且给我们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大家找

7、一找文中有几句人物语言的描写?对了,总共3句,我们先来看第一句怎么读?大家读的时候要结合全文去读。 (1)第一处:“吾忘持度!”可用遗憾后悔的语气,也可用突然想起的语气,还可以用心急如焚的语气,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 (2)第二处:“何不试之以足?”可用好心提示的语气,也可用旁观嘲笑的语气,还可以用气愤责备的语气,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 (3)第三处:“宁信度,无自信也。”可用执拗可笑的语气,可用傲慢无礼的语气,可用懊恼生气的语气。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 四、三读寓言,表演再现。 1.大家都读懂了寓言,接下来老师希望同学们把这个寓言故事变成自己的故事,你们可以选择讲故事给别人听,还可以几

8、个同学组合,把这个故事用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出来,表演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文言文说。下面就请同学们开始准备,待会儿我们来汇报,看看哪个同学故事讲得生动,哪组同学创作的课本剧最有创意,合作得最愉快!现在开始。 1.学生活动,师巡回指导。 2.指名学生上台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五、谈思说解,升华感悟。 师采访表演郑人的同学:这位郑人,请你从两千多年前回到21世纪,此时你最想对所有的人说些什么?(学生发言)那么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最想对这位郑人说些什么呢?(学生交流感受)同学们,郑人买履的故事许多人看了这篇寓言,大概都觉得这个买鞋的郑国人傻得实在有点可笑。但笑过以后仔细一想,其实在现实生活中

9、这样的人并不少见。比如在生活中,有的同学明明自己能做的事情,却让父母帮助做。在学习上,应该自己做的数学题,却不动脑而去抄袭同学的作业。相信习惯、理论、成规而不相信自己,不相信自己根据实际得出的体会与结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程度不同地存在于许多场合、许多人身上。 最后,老师想用歌德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和大家共勉:(出示课件5) 歌德说得好:“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长青。” 这句话是说,具体的现实永远高于理论的教条。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郑人买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郑人买履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它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的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讽刺墨守成规

10、、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课文分两层,先陈述这个人从量尺码准备买鞋到后来“遂不得履”的全过程;然后用简单的对话点明他没买到鞋的原因。前后两部分的内在联系都很紧密。用对话来作为点睛之笔,用人物自己的话来点明寓意,引发思考。 教学目的、重难点、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新标的要求,我制定了本课的以下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基本技能: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过分拘泥于形式,要注重实际。 【教学的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指导

11、学生朗读和背诵。 【教学难点】 除了继续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外,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是学习本课难点。 教学时间 本节课的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1、我们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荒唐、可笑的事,比如自己手里拿着笤帚却去放笤帚的地方找笤帚;正在玩电脑时突然停电了,心想既然玩不成就看电视吧等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其中的人做事更荒唐。(此时板书并让学生齐读课题:郑人买履) 、解疑: (1)同学们,你们知道“履”是什么意思吗?那就请你认真听一听这个谜语吧! “稀奇古怪两只船,没有桨来没有帆。白天在人四处走,夜晚横卧在在床前。” (2)是啊!

12、同学们真聪明!(在黑板上画一古代人穿的鞋的简笔画) (3 ) 那么“郑人”指的又是谁呢?是郑州的人吗?(战国时期郑国的人()师在黑板上板书一古装人像)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课文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同学们再来读一读,把字音读准,把握不准的标出来。 学生自由读 注意那些你把握不准的字的读音。 (3)指名读 谁愿意站起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读的和你读的有什么不同? 指名读正音(吾w 宁nng 度du 度d) 提示:有个字出现了次,两个读音。你知道是什么吗?(度du量长短;度d尺码)为什么?(若不知道就留在理解时解决) (4)师示范读 同学们,你们愿意听老师读一读吗?边听边划出节奏。(教

13、师朗读时要注意语气和节奏,正确停顿,突出重音) 老师读的和你读的有什么不同吗?指明说一说。 (5)齐读课文 (三)、合作交流,理解内容 过渡:看来同学们已经能够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了,下面让我们仔细地读课文。同学们先想一想有什么好的办法,能读懂了这个文言文的小故事? 师出示自学提示 1.结合注释; 2.反复朗读; 3.联系全文; 下面同学们就先自己运用这些方法学习学习,难理解的地方标出来,然后小组交流解决。 学生自学 小组交流 把你们小组有争议的地方提出来,咱们全班共同研究一下。 要求:他站起来发言时同学们要仔细地听,如果你有看法想法,可以立刻站起来给以补充、甚至谈出你的不同的见解。 哪个

14、小组在理解的时候解决了这个问题? 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重点研究。 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鞋呢?)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郑国有一个人想去卖一双鞋,先自己量了脚的尺码,放在座位上。等到他走到集市上时,忘记拿量好的尺码。)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不得履。(他拿起鞋子,才说:“我忘记拿量好的尺码来了。”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等到他赶回来时,集市已散了,鞋子也就没买成。)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解决争议的过程,通过思维的碰撞引导学生小结运用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争议解决了后) 刚才通过读你解决了字同、音不同的问题了吗? 小结:看来深入得读就能解决问题! 哪个小组愿意来讲讲这个故事,其他小组仔细得听,看他们和你理解得一样吗? 不一样。谈出来 一样。再请同学讲一讲。 (三)探究寓意,加深理解 最终这个郑国人有没有买到鞋?为什么没有买到?你们还想说些什么? (做事不能过分固执己见,太死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