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化学竞赛(天原杯)预赛试题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123715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化学竞赛(天原杯)预赛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化学竞赛(天原杯)预赛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6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化学竞赛(天原杯)预赛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6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化学竞赛(天原杯)预赛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6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化学竞赛(天原杯)预赛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化学竞赛(天原杯)预赛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化学竞赛(天原杯)预赛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化学竞赛(天原杯)预赛试卷(总分100分 时间1小时) 得分_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Cl-35.5K-39Fe-56Co-59Cu-64Zn-65Pd-106Ag-108Ba-137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不属于新能源的是A. 化石燃料 B. 风能 C. 核能 D. 潮汐能2、某同学测定了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其中一定存在错误的是A. 肥皂水:6 B. 食醋:3 C.柠檬汁:3 D. 自来水:63、上海市政府颁布的相关规定和措施中,与促进空气质量的提高无关的是A. 外环内禁放烟花 B. 空

2、气污染红色预警时,中小学幼儿园停课C.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D. 本市行驶的机动车、船不得排放明显可见的黑烟4、科学合理的膳食,使人身体中各种元素形成“收支平衡”,以保障健康。某些元素缺乏所导致的健康问题,分析错误的是A. Ca:佝偻病 B. I:甲状腺肿 C. F:龋齿 D. Zn:帕金森综合症5、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A. 不锈钢保温杯 B. 手机塑料外壳 C. 陶瓷花盆 D. 真丝围巾6、某品牌化肥标签如右图所示,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 该化肥属于铵态氮肥,易溶于水B. 该化肥是由N、H、C、O四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C. NH4HCO3能与碱性物质反应D. NH4HCO3受热可

3、能会产生含氮元素的气体7、下列方法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A. 通入二氧化碳 B. 滴加碳酸钠 C. 放入CaO D. 放入KNO3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可以通过物理变化实现红磷和白磷的转化B. 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C.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化合物D. 灼烧石灰石时火焰呈砖红色可能是其中的C元素造成的9、下列实验数据读取正确的是A. 用10mL量筒量取8.2mL水 B. 用电子天平(精度:0.1g)称取50g食盐C. 用胶头滴管取1.0mL水 D. 用广泛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pH=5.610、玻璃棒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下列实验过程中一般不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A. 配置5

4、%的稀硫酸溶液 B. 除去悬浮于河水中的不溶物C. 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固体 D. 用量筒量取50mL水11、关于化学反应“甲+乙丙+丁”的分析正确的是A. 若丙为气体,则甲、乙中一定有单质 B. 若丙为沉淀,则甲、乙中有一种物质是碱C. 若丁为水,则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 若丙、丁为盐和水,则该反应可能是中和反应12. 等物质的量的下列物质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消耗的氧气量相同的是 A. C6H6和C5H10 B. C4H8和C5H10 C. C4H8和C6H6 D. C6H6和C6H12O6 13. 右图中“”表示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代表相连的两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

5、以发生反应,甲、乙、丙、丁分别是一氧化碳、碳、氧气、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种物质,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甲一定是一氧化碳 B. 乙一定不是二氧化碳C. 丙可能是碳或二氧化碳 D. 丁可能是碳或氧气14. 下列行为错误的是 A. 强碱溶液溅到皮肤上,涂硼酸溶液中和 B. 用玻璃棒将石碱研磨成粉末 C. 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D. 进行化学实验时佩戴防护眼镜15. 右图为物质W(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M、N两点分别表示含物质W的两种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中溶质质量一定大于N中的溶质质量B. 将N蒸发部分水可得到与M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溶液 C. 向N中加入(b-a)克W后降温至t2 ,得到

6、饱和溶液D. 将M降温至t1再升温至t3,得到溶液N16.A、B、C、D四个试管中分别盛有无色待测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实验结论正确的是实验现象结论A放入镁带剧烈反应,是关口有白雾原溶液为浓盐酸B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溶液进行颜色反应火焰呈黄色原溶液中有Na元素,无K元素C滴加氯化钡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具有硫酸根的物质或硝酸银D通入过量二氧化碳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原溶液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钙17.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氮气、氯化氢、一氧化碳中的一种或几种。将上述气体样品依次通过足量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灼热的氧化铜后恢复至原来的温度(室温),气体体积均无明显变化,但氧化铜部分变红。再将气体通过足量氢氧化

7、钠溶液,气体体积减少但仍有少量气体剩余。则该混合气体的成分是 A. N2、HCl、CO B. N2、CO C. 一定有 N2、CO,可能有氯化氢 D. 一定有CO,可能有N2和HCl18.物质M和N反应生成X和Y的化学方程式是aM+bNcX+dY,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a+b=c+dB. 取M与N各Wg,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大于2WgC. 参加反应的M、N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X、Y的质量比 D. 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或置换反应中的一种19.为获得单质钯,进行如下实验:取100g17.7%的PdCl2溶液加入10.0g铁粉使其充分反应,得到金属钯和铁的混合物15.0g。将中所得固体金属放入足量

8、稀盐酸中,充分反应仍有10.6g固体未溶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活动性Fe(H)Pd B.中生成了Pd和FeCl3 C. 实验剩余的溶液的质量为95g D.实验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2.7g20、相同质量相同形状的铁和锌,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表示锌与盐酸的反应B、铁可能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而锌有剩余C、两个反应消耗金属的物质的量相等D、所得溶液的质量相等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有1个或2个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2个正确选项的,选对1个给1分,选错1个该小题不给分)21、关

9、于化学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一定发生变化B、原子核一定不发生变化C、元素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D、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22、相对原子质量是以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为标准,若改为一改原子质量的1/24为标准计算相对原子质量,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A、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B、二氧化碳的式量C、6.021023个H2分子的质量D、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23、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的示意图如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装置有助于降低氮氧化合物的排放B、该装置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C、该装置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中的PM2.5D、NO2是该过程的中间产物24、NaCl、NaHCO3、

10、Na2CO3、三种物质的部分溶解度如表格所示(单位g/100g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种物质都易溶于水,B、不存在等浓度的NaCl和Na2CO3得饱和溶液C、出去NaHCO3中少量NaCl,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D、030之间,NaCl饱和溶液与NaHCO3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同25、如图所示,若先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滴入烧杯甲中,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滴入烧杯乙中,气球又明显鼓起,用下列各组物质进行试验,能够观察到上述现象的是选项滴管甲烧杯甲滴管乙烧杯乙A双氧水二氧化锰水氢氧化钠固体B稀盐酸镁盐酸碳酸钠C稀硫酸碳酸钠盐酸氢氧化钠溶液D稀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

11、水生石灰下图是某小组设计的用粗盐(杂质为泥沙、硫酸镁、硫酸钙)制备氯化钠晶体的流程,请完成2628题26. 完成“步骤I”不需要的行为或操作是A.称量粗盐的质量B.量取一定量的水C.查阅氯化钠的溶解度D.充分溶解后,过滤27. 于“步骤II”的分析错误的是A.加入的试剂应足量或过量B.可依次加入氢氧化钡、碳酸钠C.得到的溶液中含有四种溶质D.发生若干个复分解反应28. 于“步骤III”和“步骤IV”的分析正确的是A.加入的盐酸一定不能过量B.III中只发生中和反应C.操作IV是蒸发结晶 D.若不考虑损失,理论上最终得到的氯化钠的质量等于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29. mg氧化铜放入玻璃管中,先通入一

12、段时间的CO,再加热,当大部分固体变成红色的铜时,停止加热并停止通入CO,在空气中将剩余固体冷却后,称量其质量为ng,实验中共用去agCO,生成bgCO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B.C.D.30. 右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一个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K2关闭、K1打开、塞子塞紧时,若M中的水不能流下则装置气密性好B. M中盛放双氧水,N中盛放二氧化锰,可以制取氧气C. M中盛放稀盐酸,N中盛放块状大理石,可以制取二氧化碳D. N中储满气体时,将水不断由M注入N中,即可将气体排出31. 12g固体氢氧化钠样品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放入98g某浓度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得到0.05mol 二氧化碳。向

13、反应后的溶液中再加入40g 10%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根据上述数据计算,不能得出的值是A. 最终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B. 最终得到的溶液质量C. 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 D. 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32. 氨气极易溶于水,可以还原氧化铜生成水和一种无色气体单质M,该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I中的固体逐渐变为红色 B. II中试纸会变成红色C. 该实验无法证明有水生成 D. M可能是N2 某小组以固态TiO2和气态CCl4为原料在无氧、无水的条件下制取液态TiCl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TiO2(固态) + CCl4(气态) TiCl4(气态) + CO2(气态),实验装置和相关数据如下(熔点和沸点为101.3千帕时测得)。请完成3335题物质熔点沸点其他性质CO27878不易溶于CCl4CCl42376与TiCl4互溶TiCl25136遇潮湿空气产生白雾33.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实验过程中应持续通入氮气 B. 热水的温度不低于76 C. 冰水使生成物全部液化 D. 反应消耗的CCl4和TiO2的物质的量相同34. 对于装置V中的试剂及其作用的分析正确的是A.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 B. 氢氧化钙溶液:检验产物C. 水:吸收未液化的TiCl4 D. 浓硫酸:防止空气中的水和氧气进入装置35. 分离IV中得到的液态混合物的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