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池包组件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1237124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电池包组件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汽车电池包组件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汽车电池包组件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汽车电池包组件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汽车电池包组件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电池包组件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电池包组件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汽车电池包组件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一、 汽车塑料零部件市场前景汽车塑料零部件按用途分大致可以分为内饰(装)件、外饰(装)件和结构功能件。其中内饰(装)件主要包括仪表板、车门内饰板、座椅、方向盘、顶棚、地毯垫、遮阳板、门手柄、饰条、侧窗防霜器、杂物箱及盖、吸音衬里等,一般用可吸收能量的弹性改性塑料和发泡塑料,起到减少碰撞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提高安全性,同时增加美观时尚的效果;外饰(装)件主要包括汽车保险杠、散热器格栅、挡泥板、侧防撞条、进气管、导流板等,在不影响安全性的前提下用以替代钢材,减轻车身重量;结构功能件主要包括散热系统、空调系统、燃油箱、安全气囊、车灯、发动机前段模块、发动机罩盖、各类

2、连接管路等,大多运用高强度工程塑料和改性塑料,以达到降低产品生产制造的难度,简化工序,节约成本并增加零部件寿命的效果。大部分汽车塑料零部件需要与其他金属或电子类零部件进行集成才能形成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部件,结构功能件尤其如此。汽车塑料零部件行业作为汽车零部件的子行业,受汽车消费市场的波动、汽车制造技术和工艺路线的演变影响较大。与钢、铝等金属材料相比,塑料零部件除了重量轻之外,还有可以注塑一次成型、生产工艺简单、周期短、安装维修方便、无需焊接、生产过程中废品率低、成本较低等优点,而金属零部件重量大、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成本高、安装维修难度较大。再者,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许多具备优良的耐热性、力

3、学强度、耐油性、易加工性塑料合金和复合材料被研发出来,因其同样具备金属材料所具有的优异性能而被大量采用,塑料占汽车自重的比例不断提高。而从技术演变趋势来看,当今世界汽车材料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也是轻量化和环保化,轻量化已被证明是汽车节能减排的关键技术路线,而以塑代钢成为汽车减重的重要路径。有研究表明汽车自重每减少10%,可降低油耗6%至8%,降低二氧化碳排放13%。由于新能源汽车因整体电池质量较重,为提高续航里程,其对汽车轻量化的要求更为迫切。为此,增加塑料类零部件在汽车中的使用量,便成为降低整车成本及其重量,增加汽车有效载荷的关键。目前,汽车塑料用量的占比多少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汽车设计和制

4、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二、 市场规模2020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规模达36万亿元,预测2026年规模将突破55万亿元。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获得持续增长,2011年到201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营收规模从19,77891亿元持续增长到38,80039亿元,虽然2018年零部件行业规模跟随整个汽车市场出现下降,但2019年又呈现回升态势,2020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营收规模达36,31065亿元。随着技术创新,国内零部件配套体系逐步与世界接轨,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根据前瞻研究院的预测,至2026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55

5、万亿元。近年来,国家政策不断推进汽车行业调整升级,鼓励研发制造高质量、高技术水平的自主品牌汽车,并对新能源车保持较大的扶持力度,依靠政策红利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同时,伴随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发展,汽车零部件在汽车产业中的地位凸显。因此,我国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对汽车制造业的宏观管理和政策指导也不断涌现,并形成了汽零行业自律组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汽车零部件种类与数量繁多,且涉及到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在技术标准、生产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国家关于汽零制造业相关政策主要分布在汽车产业相关政策中。三、 轻量化电动智能化打开零部件量价空间通过轻量化、电动智能化的升级改造,

6、为国内厂商创造更多机会接入整车厂配套环节,同时提升自身产品价值量进一步实现量价齐升。具体地,轻量化是指在保证汽车的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汽车的整备质量,从而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排气污染。电动智能化是指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汽车。其中,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智能配件等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智能座舱方面,根据IHS估算,全球及中国市场中智能座舱渗透率稳步增长,全球/中国市场分别由2019年的38%/35%发展到2021年的49%/53%,我国加速赶超全球市场渗透率。自动驾驶方面,全球ADAS

7、市场规模由2010年的1463亿美元上升为2020年的1757亿美元,同比增速达201%;根据中汽协数据,2020年中国ADAS市场规模达到844亿元,同比增长193%;同时,2021年,国内L1/L2占比分别达259%/164%,L1-L2级别即以车道保持、自适应灯光控制、盲点辅助系统、交通信号识别等技术为主的辅助自动驾驶技术。线控制动方面,行业尚处于发展早期阶段,总体渗透率位于低位;受益于电车销量高增且新能源汽车配置率较高,整体增速较快;根据佐思数据中心,我国汽车线控制动搭载率2022年9月已突破20%。国内自主厂商客户拓展加速,继峰股份、伯特利、德赛西威分别深耕智能座椅、智能电控方向、智

8、能座舱及驾驶,22Q1-Q3分别实现归母净利48/-08/69亿元,同比+30%/-148%/+41%。四、 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一)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汽车零部件被誉为汽车工业的根基,与汽车工业互相促进,协同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汽车产业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不仅与国内整车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而且在全球汽车配套市场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各大整车制造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综合竞争力,逐渐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采购零部件,构建全球产业链。但受益于先发优势,欧美日韩等国家的零部件企业主导推动了产业升级和发展,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国际市场影响力相对有限,即使在发展最快的中国市场

9、,全球性的大型汽车零部件集团受益更大。随着汽车消费主体的迁移,主要汽车整车企业的属地化建厂消费模式,带动了当地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过去10年中,中国逐步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和生产国家,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也逐步成长,凭借成本优势进入国际整车企业的零部件配套体系。(二)汽车生产本土化在实施全球化战略的同时,积极推行本土化策略,即利用本土资源、在本土生产适合当地消费者需求的车型和零部件产品,同时提供营销和金融服务,形成本土化的竞争力,以实现贴近本土客户和市场的目标。随着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外零部件企业进入中国,汽车零部件本土化取得明显进展,目前国内商用车及中低档乘用车投产时国内配

10、套率基本达到100%。中国已基本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零部件配套供应体系和零部件售后服务体系,为汽车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我国是汽车零部件大国,但非汽车零部件强国,汽车主要核心零部件仍然掌握在外资手中。随着全球汽车消费进入微增长、存量竞争阶段,成本成为整车企业竞争的重要因素,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凭借成本优势,逐步获得合资品牌的合格供应商资质,进入车企巨头的全球供应体系。同时,随着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参与全球竞争,我国自主零配件企业也跟随出海,配套整车企业,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将会继续保持稳步发展的态势。(三)汽车零部件轻量化塑料零部件的应用对于降低汽车重量、节约燃油、促进环保以及可回收利用等方面均有显著作

11、用。汽车轻量化是未来节能减排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全球汽车制造业中呈现出汽车塑料化的趋势,汽车塑料件的应用推广有望提速。汽车轻量化,使以尼龙、聚丙烯、聚氨酯、聚氯乙烯、ABS和聚乙烯等为原材料的塑料零部件市场得以迅速扩大。对于最终用户而言,塑料产品的质量优势越发显著,其较轻的重量有利于节约燃油,同时,塑料的隔热性能有利于汽车节能指标的实现。(四)汽车零部件行业趋于精细化、多层级化汽车产业逐渐呈现精细化分工的趋势,整车厂从最初拥有全流程生产链条,逐步转变为专注于汽车设计、技术研发、核心部件生产,其余各类零部件均从其合格供应商目录中实施采购,不同零部件的供应商遍布全球,充分发挥不同地区、不同供应商

12、的比较优势。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多层级化主要体现在多层级的供应商系统中。整车厂通常向其一级供应商直接采购零部件,一级供应商再向上游供应商,即二级供应商采购零部件,以此类推,形成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多层级分工。(五)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质量控制不断提高整车厂采购零部件时,要求零部件生产企业满足一系列质量标准,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国际汽车工作组(IATF)制定的国际汽车质量技术规范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另外,整车厂对其零部件供应商的考核标准也在不断提高,整车厂在确定其零部件供应商前会对供应商的生产能力、研发能力、产品质量等进行长时间、多轮次的考核,部分整车厂还会对其零部件供应商的整个生产流程进行过程控制

13、。(六)我国自主零部件产品的进口替代趋势从长期来看,我国汽车市场的容量仍将不断提升,有利于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稳定发展。随着研发水平和制造工艺的不断提升,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诸多领域实现了突破,由标准的被动接受逐步转变为主动参与标准的制定。我国自主零部件产品质量稳定,性价比高,具备参与全球竞争及进口替代优势。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中,70%以市场份额被外资背景企业占据,在汽车电子等高端汽车零部件领域,外资背景企业占据超过90%以上的市场份额,替代空间巨大。五、 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是伴随整车厂起步发展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通常围绕整车生产基地集聚发展。目前,我国已逐步形

14、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京津冀、中部、西南六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六大产业集群产值占全行业的80%左右。但是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市场集中相对较低,低端市场上规模较小的企业较多。起初,中小企业可以凭借成本价格优势获得一定的利润空间。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利润空间逐渐被压缩,很多小供应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但行业内的大型厂商可以继续发挥自主创新优势,凭借高端优质的产品逐步扩大在市场的占有率,加快并购重组,整合产业连锁的步伐,继续向海外市场拓展。总体来看,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有进一步提高市场集中的趋势。六、 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全球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的历程表明,汽车零部件工业是随着汽车工业

15、发展逐步成长起来的,汽车工业带动了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而发达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又极大地推进了汽车工业飞速发展。早期,汽车零部件企业多数为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的附属机构,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制造一般交由整车制造商的下属企业或分支机构实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汽车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格局下,应专业化分工之需,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趋势,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纷纷从大型整车厂商独立出来,形成了独立、完整的企业组织,汽车零部件工业逐渐脱离整车厂商,迈向独立化、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并不断发展壮大。与此同时,整车生产商开始专注于整车研发、动力总成开发及提升装配技术,并面向全球零部件供应商进行采购,零部件供应商承接由整

16、车厂商转移而来的零部件研发与制造任务,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与整车厂商同步研发,并实现大规模生产,模块化供货。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趋势的推动下,汽车零部件产业在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市场地位逐步提升,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整车设计、开发与制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越来越深。从目前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竞争力格局来看,世界汽车工业强国不仅拥有世界知名的整车厂商,还拥有世界一流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企业中以美国、欧洲和日本企业为主,行业内规模大、技术力量雄厚、资本实力充足的企业也主要集中在国家或地区,目前,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主要分布于全世界16个国家及地区,日本、德国及美国为百强零部件企业数量最多的三个国家,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呈三足鼎立格局。百强企业中日本上榜23家,美国上榜22家,德国上榜18家,中国共7家企业进入全球百强名单,全球排名第五位。2020年,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头部企业营业收入基本保持稳步增长。以美国、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