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预控管理制度5则范文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1228791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险预控管理制度5则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风险预控管理制度5则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风险预控管理制度5则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风险预控管理制度5则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风险预控管理制度5则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险预控管理制度5则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险预控管理制度5则范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风险预控管理制度5则范文 顶板事故分析 一、顶板事故隐患分析 构造带自身围岩强度低、采掘面遇到的较小构造在精查报告和补勘资料不能提供及时性预测、过构造带时支护不及时,顶帮暴露时间长、支护参数不合理、工人违章漏支或少支、开采地质条件多变,造成矿压显现相差较大,掌握规律不够等造成掘进和回采过程中顶板冒落。冒顶灾害事故多发生在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失修巷道等地点。在地质构造复杂顶板管理困难地区,如断层带、冲刷带、裂隙发育带附近是顶板事故易发生地点。 1、地质条件等因素 掘进工作面影响顶板事故因素主要是工作面在过断层、过应力集中区、过老巷、过顶板破碎带、过巷道交岔点,

2、在以上情况下地质条件较差是顶板事故的主要因素。 2、其它主观因素 ()工作面的支护参数是否能满足巷道变形需要是造成顶板冒落的主要原因,是酿成矿井恶性重大事故的危险源之一,也是我矿重点防范的危险源。 (2)掘进工作面是否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措施提前预测顶板事故是矿井顶板事故因素之一,例如在工作面安装矿压监测仪监测顶板变化,为预防顶板(冒顶)提供科学、可靠的技术数据,在采煤工作面支架上安装测压表,监测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在掘进工作面安装顶板离层仪,监测顶板下沉等。 (3)在工作面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是否采取有效措施,也是矿井顶板事故的因素之一,例如采取打点柱、联锁棚子等方式加强支护,工作面过断层等情况

3、时是否编写专项安全措施等。 ()加强员工培训,增强员工预防顶板事故的安全意识,员工是否能熟悉掌握和判断采掘工作面顶板冒落的预兆是矿井顶板事故另一因素,如煤壁片帮、放煤炮、顶板裂隙加深、加宽、顶板掉渣、漏顶、岩层发出响声、顶板离层(敲帮问顶时发出“空空”的响声),顶板淋水加大、巷道及支护变形等现象。 二、矿井顶板事故分类: 顶板事故是指在采掘过程中,顶板意外冒顶、片帮、顶板掉矸,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等事故。可分为局部冒顶和大型冒顶两类。 1、局部冒顶是指冒顶范围不大,伤亡1人的冒顶。多发生在地质破坏带附近、掘进工作面迎头及交岔点。 ()地质破碎带附近的局部冒顶。地质破碎带及附近的顶板裂隙发育、

4、破碎,断层面间多充以粉状或泥状物,断层面都比较尖滑,使上、下盘之间的岩石无粘结力,极易造成局部冒顶。 (2)掘进巷道交岔处的冒顶。由于巷道在开岔口的时候,巷道面积较大,开岔处巷道容易形成煤岩分层,分层后就形成顶板离层,如不及时支护,就形成大面积的离层,导致冒顶。 2、大型冒顶。大型冒顶是指冒顶范围较大,伤亡3人以上的冒顶。多发生于局部冒顶附近及地质破碎带附近。 (1)地质破碎带(断层、褶曲)附近。在这些地点顶板下部直接顶岩层破断后易形成大块岩体并下滑。 ()倾角大的地段。这些地段由于重力的作用,岩石倾斜下滑加大。 (3)顶板岩层含水地段,这些地段摩擦系数降低,阻力大大减小。 ()局部冒顶区附近

5、也有可能导致大冒顶。 3、顶板事故预兆:在矿山压力作用下,掘进工作面顶板经常有压力显现现象,一般在来压之前都有不同程度的预兆,主要有以下几种: ()响声。顶板下沉,矿山压力剧增,掘进头支护材料变形、断裂、弯曲,并伴有响声。 ()掉渣:顶板严重断裂时,顶板出现掉渣 (3)片帮。巷壁受压加大,巷壁片帮比平时严重,露网片,网片严重变形。 ()裂缝。岩层面出现不同程度的裂隙,巷道扭曲变形,浆皮脱落。 (5)离层。采用敲帮问顶的方法,如顶板发出“空空”声说明浆皮与岩体脱离,易冒顶。 ()瓦斯涌出量增大。(7)有淋水。 三、矿井可能发生的主要顶板事故及威胁程度、范围分析 1、冒顶事故存在地点。掘进工作面多

6、发生在过断层、过应力集中区、过老巷、过顶板破碎带、过巷道交岔点。 2、风险分析。矿井顶板(冒顶)是我矿造成危害严重的危险源之一,矿井顶板(冒顶)与支护强度是因果关系的,支护参数不能满足巷道变形需要是造成顶板冒落的原因,是酿成矿井恶性重大事故的危险源之一,是我矿重点防范的危险源。 3、矿井顶板事故威胁程度分析 矿井顶板事故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无论是局部冒顶还是大型冒顶,事故发生后,一般都会推倒支架、埋压设备、造成停电、停风,给安全管理带来困难,对安全生产不利。 (2)如果是地质构造带附近的冒顶事故,不仅给生产造成麻烦,而且有时会引起透水事故的发生。 ()在有瓦斯涌出区域附近发生顶板事

7、故将伴有瓦斯的突出易造成瓦斯事故。 (4)如果是掘进工作面发生顶板事故,人员被堵或被埋,将造成人员伤亡。 顶板事故的预防措施 一、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 1、掘进工作面的冒顶事故一般规律(1)过地质构造带。(2)开窝、贯通、过老巷时。()直接顶较厚的锚网(索)巷道。()复合顶板。 (5)受采动等因素影响的工作面。 2、在通常情况下冒顶有以下预兆。压力大,爆破或截割后常出现放煤炮、片帮、掉顶、漏顶;支架变形,棚腿蹬出,背板折断;点柱开裂或折断;螺纹(钢筋)锚杆托板变形折裂、锚杆、锚索拉断;片帮、底鼓;喷浆体开裂掉渣;顶板出现裂缝,甚至有断裂声,顶板离层指示刻度值超过警戒线;锚杆拉力计压力指针刻度值超

8、过锚杆设计锚固力。 3、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预防措施 ()综掘工作面煤、岩性质,矿压规律及周围巷道关系等相关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支护设计。 (2)根据掘进工作面煤、岩性质,严格控制空顶距。(3)过老空及破碎带应针对性地制定出合理的支护措施。(4)劳动组织科学合理并严格组织施工,当班作业当班支护至迎头。 ()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严格现场管理,护帮和护顶锚网锚索按作业要求同时跟进,杜绝盲目生产的思想观念。 ()要坚持做锚杆拉拔试验和锚索的锁紧力试验,并做好锚杆(索)矿压监测记录。抽查锚杆(索)锚固质量。锚杆必须垂直于顶板,各种技术参数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并作好记录,发现隐患时,立即停止掘进,撤

9、出人员,并报告有关部门和领导。 ()超宽超高巷道要根据情况采取增补锚索加强支护加强支护措施。或采用加长钢筋托梁或锚索进行补强。顶板铺网时,要拉直接紧,网间搭接长度不小于1mm。 (8)严格工程施工标准化作业,并有严格的监督考核体系。(9)掘进工作面巷道开口和巷道贯通期间,组织相应领导小组,现场跟班,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10)严格执行安全规程、操作规程、作业规程等有关规定。锚网喷巷道必须按作业规程施工,各种技术参数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必要时增加锚索之护。 (1)加强巷道维修工作,修复旧巷道必须制定措施,严格执行由外向里、先加固后处理的原则,冒顶地带必须留有安全通道,严防冒落伤人、堵人。 (1

10、2)安监员加强三班检查工作,重点头要有专人把关,破碎顶板应严禁放炮或控制装药量,必须使用超前临时支护。 (13)必须积极进行支护改革,在高压区或破碎带中回采巷道维护困难,采用新型支护。 (1)强化干部现场跟班管理,提高跟班质量。(5)坚持一次成巷,缩短围岩暴露时间和暴露面积。 四、巷道交岔点冒顶事故的预防措施(1)岔口应避开原来巷道冒落的区域。(2)开岔口应避开软岩、破碎带及地质构造带。(3)定科学合理的支护设计及施工措施。()执行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预防措施。 五、支设锚杆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锚杆必须按作业规程规定的间排距施工,锚杆至工作面迎头的间距必须小于锚杆的设计排距。 ()打眼前必经敲帮问顶,撬掉活矸,必须先支设临时支护再钻眼,钻眼时应按事先确定的眼位标志钻进,钻完后应将眼内的岩粉和积水吹净。(3)锚杆眼应做到当班眼当班锚,施工一个眼锚一个眼。(4)锚杆眼必须按规定角度施工,不得沿顺层面、裂缝施工眼。()使用树脂锚杆应用防护手套,未固化的树脂药包和固化剂具有毒性和腐蚀性,避免与皮肤接触。破损的药包,应及时处理,严禁树脂药包接触明火。 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