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程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1225170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程(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程 YS5418-1995【颁布日期】1995-11-02【实施日期】1996-04-011总则1.0.1为统一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技术要求,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促进技术进步, 并为尾矿设施的顺利投产和长期安全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特制定本规程。1.0.2本远程适用于选矿厂规模300t/d及以上,或尾矿库等别为四等及以上的尾矿设 施的施工及验收。其他的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可参照执行。1.0.3 承担施工的单位,应具有相应的施工资质等级证书和营业许可证。1.0.4 尾矿设施施工应按照施工图和本规程进行。当实际情况与设计不符需修改 设计时,应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1.0.5 尾矿设

2、施施工应按国家现行的有关法规做好环保、防火、防水、防尘和劳 保安全工作。1.0.6 尾矿设施施工应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并征得建设单位 同意。1.0.7 尾矿设施施工应对工地原有控制点进行复查和校核,补充不足部分,建立 地面测量控制网。1.0.8 尾矿设施施工中采用的材料、设备和构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标准。1.0.9 施工新技术的采用应经过试验和鉴定。对于重大施工新技术,应经审批方 可实施。1.0.10 尾矿设施施工中应建立技术档案。工程验收时,应具备施工原始记录、 各种试验记录、隐蔽工程记录和质量检查记录等资料。1.0.11 竣工工程应按国家基本建设管理办法及时组织验收,验

3、收合格即可移交建 设单位;验收前应由施工单位负责管理和维护。1.0.12 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规范的规定。2 初 期坝2.1 一般规定2.1.1 本章规定适用于尾矿库的碾压式土、石坝的施工及验收。2.1.2 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对施工导流进行规划,并考虑非常情况下的临 时处理措施,确保工程及下游地区渡汛安全。施工期间,必须保证导流和泄水建 (构)筑物的正常运行。2.1.3 施工导流宜利用永久性排水设施。当采用共他临时导流设施时,应取得设 计单位的同意,并在工程竣工前拆除或封堵,不得影响永久工程的质量与运行。2.1.4 施工渡汛应根据尾矿库等别的施

4、工阶段分别采用下列洪水标准:a) 从开工到临时导流设施封堵前的施工第一阶段,渡汛洪水标准按表2丄4-1确 定;施工第一阶段洪水标准表 表 2.1.4-1尾矿库等别II III W V洪水重现期(a) 50 3050 2030 1020b) 从临时导流设施封堵后到工程竣工的施工第二阶段,渡汛洪水标准按表2.1.4-2 确定。施工第二阶段洪水标准表 表 2.1.4-2尾矿库等别II III W V洪水重现期(a) 100200 50100 3050 202.1.5开工前,应坝轴线两端坝体以外不受施工、滑坡或爆破等影响的适当地点,设置 永久性的测量标石,并标明桩号,架设标架。2.1.6 坝的平面控制

5、和高程控制,应符合国家现行的碾压式土石坝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2.2 坝基开挖及处理2.2.1 开挖前,应将坝基范围内的树木、草皮、树根、乱石、坟墓及建筑物等全部清除。开挖后,应认真做好水井、泉眼、地道和洞穴的处理。对于不利于坝体 稳定的淤泥、腐植土、泥炭层、坡积物、残积物、滑坡体和强风化岩石等均应按 设计要求进行处理。2.2.2 对有防渗要求的尾矿库,坝区范围内的工程地质钻孔、试坑等均应按工程地质布孔图逐一检查和处理。2.2.3 坝基开挖过程中,当发现新的工程地质问题或与勘察结果有圈套出入时,应与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处理措施。必要时,应进行补充勘察,修改设计。2.2.4 开挖清理工作应在填筑前完成

6、。不得边填筑边开挖。清出的杂土应全部运 出坝外,堆放在指定的场地。开挖的坝基,在纵断面上不得出现台阶或大于20 的急剧变坡。2.2.5 对于易风化、易崩解的岩土坝基,开挖后不能及时回填者,应留保护层。对岩基也可喷水泥砂浆或混凝土保护。2.2.6对于粘性土坝基,应在冻结前处理完毕,并预选填筑12m厚的坝体或采取其他防冻措施。2.2.7 对于软粘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粉细砂中岩溶等特殊岩土的坝基,均应按设计要求认真处理,并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2.3 筑坝材料控制2.3.1 对各料场勘察报告和试验资料应进行认真核查。当发现与实际不符时,应 及时提出,并与勘察、设计单位共同研究解决。当

7、需改变筑坝材料时,应征得设 计单位的同意。2.3.2 对于已确定使用的料场,应设置若干固定基桩,并在地形图上标明位置。2.3.3 规划料场的实际可开采总量时,应考虑料场的勘察精度、土料天然重度与 坝体压实重度的差值以及开挖、运输、雨后坝面清理、坝面返工、削坡等损失。 可开采总量与坝体填筑量之比宜为:土料 1.52;砂砾料 1.21.5;石料 1.31.5; 砂、砾反滤料根据筛选有效方量确定,但不宜小于 2。2.3.4 砂、砾反滤料宜在天然料场选用。当难以找到合适的天然料场时,可考虑 采用人工砂,但其颗粒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否则应进行筛选配制。2.3.5 当粘性土料的天然含水量大于施工含水量的上

8、限值时,应采取措施降低其 含水量;小于施工含水量的下限值时,则应进行加水处理。2.4 坝体填筑2.4.1 坝体填筑应在坝基处理及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进行。2.4.2 坝体填筑前,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压实干重度和施工采用的压实机具进行碾 压实验,确定施工最优含水量、最佳铺土厚度和碾压遍数等压实参数。施工中应严格控制压实参数,压实机具的类型、规格不得随意再改,铺土不得超厚。2.4.3 坝体填筑不应在填筑断面之内的岸坡上卸料。特殊情况下必须从岸坡上卸 料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岸坡和卸料场地的清理。2.4.4 坝体各部位的填筑应按设计断面进行。上坝坝料种类、级配、含水量、超 径颗粒、填筑部位以及相应的压实

9、标准等,均应符合设计规定。不合格的坝料严 禁上坝。2.4.5 坝体碾压应沿平行坝轴线方向进行,不得垂直坝轴线方向碾压。分段碾压 时,相邻两段交接带碾迹应彼此搭接,顺碾压方向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0.30.5 米; 垂直碾压方向搭接宽度应为 11.5。分段填筑时,各段土层之间应设立标志,上 下层分段位置应错开。应防止漏压、欠压和过压。压实合格后方可铺筑上层新料。2.4.6 粘性土料坝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A)铺料与碾压应连续进行。当气候干燥,土层表面水分蒸发较快或需短时间停工 时,其表面风干土层及铺料应经常洒水湿润,使含水量保持在控制范围以内;当需长时间停工时,应铺设保护层,复工时应仔细清除,经检查

10、合格后始准填土。B)向接缝的结合坡度不应大于1:3,高差不宜大于10米。除高压缩性地基上的 土坝外,可设置纵向接缝,但宜采用不同高度的斜坡和平台相间形式,平台间高 差不宜大于 15 米。C)坝体接缝坡面的处理,应配合填筑上升,陆续削坡,直到合格层为止。粘性土 或砾质土的接合面削坡合格后,应边洒水,边刨毛,边铺土,边压实,并控制其 含水。横向接缝当陡于1:3 时,在接合处应采取专门措施压实,压实宽度不应小 于12 米,且距接合面 2 米以内不得用夯板夯实。D)铺土时,上下游坝坡应留有削坡余量,并在铺筑护坡前按设计断面削坡。E)雨季施工时,其填筑面可中内凸起,向上、下游倾斜。雨后填筑面应晾晒或清

11、除,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复工。应做好坝面保护,下雨及雨后不许践踏坝面,禁止 车辆通行。F)负温下施工时,应特别加强质量控制工作。铺土和碾压应采用快速作业,做好压实土层的防冻保温工作。压实时土料温度应在-1C以上。当最低气温在-10C 以下,或0C以下且内速大于10米/秒时,应停止施工。填土中不得夹有冰雪。 粘性土的含水量应略低于塑限;粒径小于5毫米的砂砾料,其含水量应小于4%。 严禁在接合面或接坡处有冻层、冰块存在。2.4.7 堆石坝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A)堆石和砂砾料等粗粒岩土的卸料高度不宜大于2米。当岩土颗粒产生离析时, 应混合均匀。B)堆石和砂砾料铺料后应充分加水。在无试验资料情况下,砂砾

12、料的加水量宜为 基填筑方量的 20%40%。中、细砂的加水量,应按其最优含水量控制。堆石和 砂砾料的加水,应在压实前进行一次,边均匀加水边碾压。对于软弱石料,碾压 后也应适当洒水,尽量冲走岩粉。C)堆石及其他坝壳纵、横向接合部位,应优先选用台阶收坡法。当无条件时,接 缝的坡度不应大于其稳定坡度。与岸坡接合时,物料不得离析、架空,并应对边 角处加强压实。D)碾压堆石坝上下游坝坡铺料时,可不留削坡余量,只按设计断面留出块石护坡 的厚度,边填筑,边整坡。2.4.9 坝体、防渗体与坝基、岸坡、坝下埋管、齿墙的结合部位,应按设计要求 认真处理,保证结合质量。2.4.10 填筑过程中,施工人员应保证观测仪

13、表埋设与计量工作的正常进行,并 保证埋设仪表和测量标志的完好。2.5 反滤层铺筑2.5.1 砂砾料反滤层铺筑应符合下列要求:A)砂砾料的粒径、级配、不均匀系数、含泥量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加工好的 反滤料,应经检验合格方可使用。B)运输过程中,砂砾料应处于湿润状态,并防止杂物或不同规格的物料混入。C)铺料应自下向上进行,不得从坡顶向下倾倒。D)铺筑时,砂砾料应适当加水,相邻层面应拍打平整。铺料厚度应严格控制,当厚度较薄时,应采用人工铺筑,每 10 米宜设一个样板,并经常进行检查。E)分段铺筑时,应做好接缝处各层之间的连接,使接缝层交清楚,不发生层间错 位、折断、混杂。平面或斜面接头,均应为阶梯

14、状,上层应比下层缩进一定宽度。 在斜面上的横向接缝,尚应收成不小于1:2的斜皮。F)不得在铺好的反滤层上自上向下滚石或其他物料,施工人员行走应铺跳板。G)负温下施工时,砂砾料应呈松散状态,不应含有冻块,下雪天应停止铺筑,并 妥善遮盖。雪后复工时应仔细清除积雪。2.5.2 土工布反滤层铺筑应符合下列要求:A)土工布铺设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施工需改变铺设方向时,应取得设计单位 的同意。B)土工布的幅间连接宜采用专用缝纫机和线进行。当采用手工缝合时,针距不得大于 20 毫米,且应缝合两道。幅间搭接宽度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最小宽度。C)土工布嵌入坝基和岸坡齿槽内的结合部,应按设计要求认真做好,其回填土

15、应 用人工仔细夯实。D)对已铺好的土工布应妥善加以保护,避免长时间曝晒,防止极细颗粒泥土堵塞 孔隙。E)按设计要求的颗粒级配及厚度做好上下部保护层。保护层铺料应按第2.5.1条 的要求进行。2.6 护坡砌筑2.6.1 砌筑护坡前,坝坡应按设计断面进行削坡。2.6.2 采用石料护坡时,石料的抗水性、抗冻性、抗压强度、几何尺寸等均应符 合设计要求。砌筑护坡块石时,应认真挂线,自下而上,错缝竖砌,紧靠密实, 塞垫稳固,大块封边,表面平整,注意美观,并不得破坏保护层。2.6.3 采用草皮护坡时,应选用易生根、能蔓延、耐干旱的草类均匀铺植。不得 采用白毛根草作草皮护坡。2.7 观测设备设置2.7.1 观测设备的设置应纳入施工计划,适时进行。共类型、规格、数量和设置位置等,均应符合设计规定。采用的观测设备性能应可靠,并应事先仔细检查、 校定、编号。2.7.2 表面变形观测标点的埋设,应在坝体填筑至规定高程时及时进行。观测用 起测基点、工作基点应设在坝体轮廓之外,不碍施工,引测方便,易于保存,不 受坝体沉降和其他影响,无岩溶及风化破碎的地带。固定觇标的设置应符合设计 要求。2.7.3 测压管的埋设,应按设计要求进行。2.7.4 施工期间,对观测设备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严防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