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程序制度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1218702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险管理程序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风险管理程序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风险管理程序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风险管理程序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风险管理程序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险管理程序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险管理程序制度(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风险管理程序制度 风险管理程序制度之相关制度和职责,风险管理3.1范围与评价方法3.1.评价组织:由公司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织生产、技术、设备、电气、安全、工程等相关人员组成风险评价小组,必要时可委托或聘请外部专业评价组织或评价专家。1.风险管理3.1范围与评价方法.1.1评价组织:由公司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织生产、技术、设备、电气、安全、工程等相关人员组成风险评价小组,必要时可委托或聘请外部专业评价组织或评价专家。)公司风险评价领导小组组长:总经理(主要负责人)副组长:安全主任成员:安全管理员及各部门负责人注1:如因人员变化,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讨论确定新成员组成,并以文件的形式公告。本份文件

2、不再作换版修改。注:风险评价小组成员应具备下列要求。、熟识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及其他要求;、具备化工专业知识和经验;、熟悉风险评价方法等。31.2评价范围: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常规和异常活动;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丢弃、废弃、拆除和处置;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13.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时,应根据评价项目的内容和特点选用科学、有效、合理、可行的风险分析方法。本企业主要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HA)和安全检查表分

3、析法(CL)。当以上两种方法都不能有效满足评价目的时,可考虑选用预危险性分析法(PH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法(FM)、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AZO)、故障树分析法(FA)、事件树分析法(ET)等其他分析方法。34.评价准则:进行风险评价时,首先依据有关的安全法律法规、行业的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本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本企业与相关方所签署的合同等事项制定评价准则。采用“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的判断方法判定风险程度。等级标准5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4危害的

4、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3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2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1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表5.2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表5.-2事件后果严重

5、性S的判断准则等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停工公司形象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死亡万元部分装置或设备(2套)停工省内影响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丧失劳动能力1万元2套装置或设备停工行业内或市区内影响3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2万元套装置或设备停工乡镇区域内影响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2万元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公司及周边范围完全符合无伤亡无损失没有停工形象没有受损表52-3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风险度R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2025巨大风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立刻整改51

6、6重大风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立即或近期整改912中等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2年内治理可接受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4风险轻微或可忽略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风险评价3.2.风险评价应考虑的因素根椐公司的实际情况,在风险评价时,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重点考虑对以下过程、场所、设备设备设施等进行评价:a)油漆的生产过程,包括配料混合、分散搅拌、研磨、调漆、检验、过滤、包装、入库;b)成品、半成品的储运过程;c)溶剂物料储存、物料进出(或装卸)过程;)水电气供

7、输过程;e)工艺参数的偏差等。.公司的各级管理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工作,岗位员工要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3.2.3风险评价结束,应提出评价结论。评价结论应明确风险程度等级,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措施建议经审核后纳入安全隐患整改和安全管理计划,并按计划加以实施和检查。.2.4根据公司生产工艺流程,参照(G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结合类比项目的生产实际情况,公司在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火灾爆炸;触电伤害;机械伤害;中毒;车辆伤害;噪声危害;物体打击;其他伤害。其中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是火灾爆炸、中毒,发生危险的场所为生产车间和仓库。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和总工会等颁

8、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公司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是有毒物质引起的职业中毒、噪声及“三废”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其中主要有害因素为职业中毒、粉尘危害、噪声危害及高温伤害。依据202X年安全评价报告运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对该公司的生产和贮存现场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分析评价。分析结果如表所示:危险性单位名称火灾爆炸中毒与窒息伤害机械伤害触电伤害物体打击伤害噪声危害车辆伤害仓库单元生产车间单元公用工程单元3.风险控制3.3.风险是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结合。经过风险分析,判定风险程度,再结合拟定的评价准则判断该风险是否在本企业可接受的范围。对于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无须采取控制措施,但

9、需保存风险评价纪录;对于超出本企业可接受范围的风险,必须采取技术、管理、教育或个体防护等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公司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1)应考虑: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3.32根椐风险评价的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因素,公司对风险的优先控制顺序为:严禁火源带入防止雷电严禁冲击和碰撞电焊气割、动火、溶剂搅拌拉缸内清理、临时用电等危险作业按相应的安全作业许可证劳动保护.3.相对应的预防性措施为:a、生产车间、仓库有防护墙,能够防止物料泄露、漫延。b、生产车间、仓库设有避雷设施,避雷设施覆盖整个

10、厂区,防止遭受雷击,每个拉缸在使用中都加装静电导线,确保接地;防雷设施按要求定期检查检测,确保有效。c、生产车间、仓库配置干粉灭火器,消防水带、黄沙等。、加强对危险源的重点部位和关键装置的监控,严格按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杜绝“三违”现象,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定期对生产车间、仓库进行检查,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落实对安全隐患的整改,确保安全生产正常进行。、要求从事危险化学品作业的人员严禁冲击和撞击溶剂、油漆、稀释剂等物料桶,使用后要加盖密封,开启桶盖要用铜制开口器。电焊气割、动火作业、屋面高空作业、临时用电、外来施工维修等作业,需经过审批手续,取得作业许可,安排监护人员方可作

11、业;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吸取事故教训,提高员工对危险源的认识。3.34相对应的恢复性措施为:启动消防水系统和灭火器启动应急预案335公司安全办应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掌握、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3.4隐患排查与治理3.4.隐患排查安全办制定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定期组织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对隐患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隐患等级,登记建档,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隐患排查前应制定排查方案,明确排查的目的、范围,选择合适的排查方法。排查方案依据: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设计规范、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企业的安全生产目

12、标。4.2排查范围与方法3.4.1安全办对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公司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4.22安全办应根据公司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需要和特点,制定安全检查管理制度,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方式进行隐患排查。各种安全检查均应按相应的安全检查表逐项检查,建立隐患排查台帐,并与责任制挂钩。3.4.3隐患治理.4.根据风险程度,将企业存在的风险分为巨大、重大、中等、可接收、轻微或可忽略五级。(详见5.2.1之表格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4.3.2不同程度的风险,采取不同的风险控制措施。巨大风险须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必要时应停

13、产停业整顿;重大风险应建立档案、制定方案尽快落实治理;中等风险和可接受风险应制订计划在一定期限内改善或降低;轻微或可忽略风险可以不采取措施,但应保存风险分析记录。3.4.3.3安全办应对风险评价出的隐患项目,下达隐患治理通知,限期治理,做到定治理措施、定负责人、定资金来源、定治理期限。安全办应建立隐患治理台账。34安全办应对确定的重大隐患项目建立档案,档案内容应包括:)评价报告与技术结论;)评审意见;c)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预算情况等;)治理时间表和责任人;e)竣工验收报告。3.4.3重大隐患项目(巨大风险和重大风险)治理方案内容包括:责任部门、责任人、拟采取的治理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

14、措施、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等)、费用预算、治理时间计划、实施情况检查、验收报告。.4安全办无力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应书面向企总经理和当地政府报告。.5企业主要负责人对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重大事故隐患,必须采取防范措施,并纳入计划,限期解决或停产。3.4.6预测预警安全办应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运用定量的安全生产预测预警技术,建立体现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及发展趋势的预警指数系统。重大危险源3辨识3.1.企业应依据有关规定对本单位的危险设施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物质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188-2X),本公司危险化学品产贮存场所的重大危险源

15、辨识结果不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设备、设施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依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2X6号),结合本公司采用的设施、设备的情况,对本公司可能构成重大危险源的设施、设备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压力管道:本公司无压力管道,所以该企业不构成压力管道重大危险源。压力容器:本公司无压力容器,所以该厂压力容器不构成重大危险源。可见,工艺设备不构成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辨识小结1)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18218202),生产贮存场所不构成重大危险源。2)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256号),本公司设备、设施不构成重大危险源。生产现场物质、设备、设施构成重大危险源时,将按照本制度35.23.5进行登记建档与备案、管理和监控,保留相应的文件制度和记录。3.登记建档与备案.52.1企业应当对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及时登记建档,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内容主要包括:)物质名称和数量、类别、性质;b)所在位置;)检测报告;)管理制度;e)管理人员;)应急救援预案与演练方案、演练记录;g)监控检查记录;h)评估报告等。3.5.22企业应将重大危险源及相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送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3.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