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坤斌个人的论文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1215111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坤斌个人的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张坤斌个人的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张坤斌个人的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张坤斌个人的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张坤斌个人的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张坤斌个人的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坤斌个人的论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教师在学生探究性学习中的地 位 和 作 用蓬溪县新胜小学教师 张坤斌【内容提要】笔者认为探究性学习是新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对教师提出的新挑战,要求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成为学校内外教育资源的开拓者。在实施探究性教学时要注意防止教师激励作用的边缘化,空洞化;防止教师过分的干预学生的探究过程。要有效的指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关键词】 探究 地位 作用21世纪是一个经济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基础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新的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探究性学习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

2、景下提出来的。探究性学习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它泛指探究问题的学习,可以贯穿各类学习之中;从狭义的理解,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过程的体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社会道德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将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的角度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这对于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笔者就教师在学生探究性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一些探讨。一、探究性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新的

3、挑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也必须发生改变,教师在参与指导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不断的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将面临巨大的挑战。首先,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地位。以前,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教师所拥有的知识在学生面前是权威,居高临下,一切由教师说了算。现在,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由于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学习的内容大大超出了课内教学教材、教学参考资料的范畴,教师们失去了书本和大纲

4、的依托,也就失去了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这样也导致了师生关系的变化。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商量讨论问题,方能达到满意的教育教学指导效果。在探究性学习中,师生之间的界限趋于淡化教与学的互换日趋频繁,教学变为一起讨论,一起商量,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其次,教师将从个体走向合作。以往的教学中,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都能独立完成教学工作。在探究性学习中,围绕课题的探究,知识面宽,形式多样,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关注其他相关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教师建立联系,教师在教会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首先自己学会合作,这是教师面临的又一个挑战。二、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的角色变化及其作用1、教师是学生

5、学习参与者。在探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教师主动参与到学生的研究之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经常深入学生学习活动中倾听学生意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和老师无拘无束的一起交流和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要在参与中学习在参与中指导。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探究性学习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但教师要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以往学科教学的指导主要是找出学生问题的所在,但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探究的内容有差异,教师对学生探究的内容最后得到的答案事先并不很明确,将学生引到早有的“标准答案”上的指导路径

6、已经不复存在,而且也不应该把事先的探究引向已有的结论。而应该是探究思路的指导,探究方法的指导,信息来源的指导,指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探究性学习中学生的活动是分散的,自主管理的,由于学生自控能力的差异会导致各组活动的管理组织和活动质量有较大的不同。各个小组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之间还会发生各种意见分歧和情绪波动,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协调工作,教育学生相互尊重和相互欣赏,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积极性。4、教师是学校内外教育资源的开拓者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学习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放,与学生周围社会有着密切联系,要求寻找、发现和利用

7、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源。教师应成为这些教育教学资源和材料的主要发现者和开拓者,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起好校内外教育资源的开发和挖掘作用。在校内,从视听材料、多媒体教学软件、图书杂志以及本校其他教师的学术专长等方面开发。在校外从家长的专业和职业,学校周围的公共文化教育机构、文化遗址、社区特色、企业团体等方面发掘,为学生探究提供良好的条件。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求教师的角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行为都将发生变化,教师将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挑战自己、改变自己和完善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探究性学习也为提升教师素质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我们应充分认识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的

8、地位和作用,尤其应注意两种错误倾向:1、在发展学生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旁观者,更不要做局外人。教师和学生都应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必须深入学生探究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深入开展。如在“加法的含义”教学中,教师板书:问: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生:左边有4个三角形。问:你是怎么知道的?生1:我是一个个数出来的。生2: 左边三角形下面写着4个。所以不用数一看就知道了。师: 你的方法真好!你还知道什么?生: 右边有3个三角形。小问号问我们“共有几个三角形”师: 谁来把三角形算一算,一共有几个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1: 4+3=7,一

9、共有7个三角形。生2: 3+4=7行不行?师: 都可以。要求共有几个三角形,只要把两边三角形的个数加起来就可以了。等式可以是4+3=7也可以是3+4=7。在这样的探究性学习中,师生间通过广泛的信息交流,就形成了教师与学生间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学习共同体”,从中也体现出教师在其中应发挥的作用。2、防止教师过度的干预学生的探究过程成人常常认为孩子生来是需要被帮助、被保护的,没有成人的帮助孩子怎么长大?教师也一样,害怕一旦放开手以后,学生会跌跌撞撞、会错误百出、学习会偏离既定的方向,课堂会不可收拾。所以教师认为自己必须善尽保护、帮助职责。但殊不知,对于学生发展而言这样的帮助更是束缚,更是

10、枷锁。如果教师长期为孩子提供这样的帮助,而学生也习惯依赖这样的帮助。那么,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又从何谈起呢?当习惯于依赖教师的帮助后学生面对的问题不会再说“我试试”,而只会说“老师还没教过我不会”。老师这样好心的帮助就成了扼杀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元凶”。学生要不要这样的帮助答案就不言而喻了。其实我们应该知道,孩子并不怕跌倒,他们本来就是在跌跌撞撞中认识这个他们原本陌生的世界的,如果生命的成长需要成本,那么这样的跌跌撞撞就是他们该付出的成本之一。我们惟有懂得释放,孩子才能展现独立,才能张扬个性。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而不是学生学习的领导者、驱赶者和搀扶者,这个“度”

11、的把握在让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参考文献:四川教育 人民教育 教育科学研究 中小学教师培训数 学 因 生 活 而 鲜 活蓬溪县新胜小学 王玉平【内容提要】数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终要服务于生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联系生活实际,寻找数学“原型”,激发学生兴趣;应借助“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数感;应创设情景,再现生活画面,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数学知识;最后是返回实际生活,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数学这门功课就会变得鲜活,有趣有用。【关键词】 数学 生活 鲜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论述小学数学时,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

12、和运用”。其实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对生活的超越,二者联系紧密。数学这门功课是生活化和数学化的完美整合。即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更重要的是儿童天生是有好奇心的,天生具有探索和发现事物的兴趣,在生活中经常问为什么,这种好奇和兴趣更多地集中在关注他们的生活,关注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周围的一切,儿童就是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去开始认识数学的。作为数学教师就应该充分认识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儿童天性的关系,不要一天只是给学生灌输数学知识,讲解数学公式,而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加到数学教学过程中来,从熟悉的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中体会到数学

13、就在身边,并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取知识,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领悟到数学鲜活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从小学数学教学实际中总结出以下几方面:一、联系生活实际,寻找数学“原型”,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第一要素,有的学生始终认为数学是抽象不可捉摸的,是枯燥无味的,是神秘难懂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兴趣,没有找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孔子曾说过:“喜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当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时,才能唤起他们学习的欲望,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和潜力,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探索、去发现。例如,在教圆的认识一课时,我

14、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如果是别的形状行不行?”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被这个司空见惯但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深深的吸引住了,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别的形状不行因为无法滚动,只有圆形无棱无角,好滚动,而且滚动起来平稳。”有的反驳说:“椭圆形也可以,推土机、挖土机的履带的外形就是椭圆形的。”“是呀,既然椭圆形的也可以,那为什么汽车的车轮是圆形的而不是椭圆形的呢?”我趁机引导。学生在高涨的学习热情之中,思维状态也变得异常活跃起来,“用椭圆做车轮子的车子笨重”、“椭圆形车轮的车子跑不快”、“用圆形的做车轮的车子既轻便速度又快”.学生的回答一个接一个。“那么使圆形车轮行驶既快又稳

15、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我继续追问学生,在学生充满期待和迷惑的眼神中,学习开始了二、借助生活经验培养数感数学就在身边,时时处处都有数学的存在,每个人在生活的经历中,最初的感知一定离不开数学。比如,我在教学6-8各数的认识巩固阶段的教学时是这样做的: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认识了6、7、8,想想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它们,什么时候用到过6、7、8,把你们想到的在小组交流一下。(学生讨论后汇报)生1:我家昨天买了6个苹果。生2:我家院子里有7棵树。生3:今年我8岁了。师:8可以表示你的年龄。很好,想到的与众不同。生4:我家的摩托车号码里有6和8。生5:我家的电话号码里6、7、8都有讨论越来

16、越激烈,有的说遥控板上的数字,有的说电脑键盘上的数字。我就是这样让学生找这些数在生活中的用处,有助于学生对这些数字的理解,表示几个物品,几层楼,几号,第几,表示特定的号码,如车牌号码等等,这些都是来源于学生生活经验的总结。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有亲切感,从而让学生喜欢数学。三、再现学生生活画面,引导学生探索数学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尽管教师讲得口干舌燥,一遍又一遍,但学生始终理解不透彻,其实,数学课堂经常被认为是比较枯燥、乏味,缺乏激情的。特别是一些数学概念抽象得难以理解,其实只要学生置于生活现实情境中变课堂教学为课堂生活,就能化难为易,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时,有的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认识区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