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班级量化管理的反思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214217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班级量化管理的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班级量化管理的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对班级量化管理的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班级量化管理的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班级量化管理的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班级量化管理的反思(谢逊冰)摘要:当前广大中小学校运用量化管理,班级量化考核在中小学管理中占越来越重要的地 位。本文通过对广东省新闻出版高级技工学校随机的11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 广大学生普遍表示了对于学校实行量化管理的理解,但同时也认为班级量化考核存在着诸多 弊端。通过对班级量化管理的重新审视,本文提出了学校量化管理应体现人本管理思想,应 进行“以人为本”的非理性管理以及若干对策。关键词:量化管理,班级量化考核,人本管理,非理性管理一、问题的提出 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科学地实施目标管理,有助于学 校组织目标的实现和发展。如何正确认识和做好量化管理

2、是保证学校各项目标得以实施的重 要前提。量化管理作为科学管理的一种方法,被广泛地应用到学校管理实践中。班级量化考 核应用于我校学生管理中,运作了三、四年,貌似风平浪静,这样那样的问题接却二连三地 出现,如突发事件不断出现,量化得高分的班级的班风、学风却不尽人意等,这引起了我们 的关注和重视。我们在不断地反思,是量化考核制度本身有问题?是管理者在实施时走进误 区?还是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难以量化的因素呢? 为此,笔者对11个班级随机的110名在校技校生(其中男生42 人,女生68人)进行问卷 调查,结果显示:1、有 70%的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对个人进行各项考评。班级对卫生、出勤、纪律等项目严 格要

3、求,87.27%的学生认为最主要是为了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表明了广大学生对于学 校实行量化管理的理解。2、有 67.27% 的学生对“学校实行量化考核评分细则有助于自己的个性发展”持肯定态度 但认为不够全面,而14.55%的学生认为学校实行量化考核对自己的个性发展没有帮助。3、在对学生进行的调查中,26%的学生表示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各项考评是不太必要或没必 要的。作为学生,如果学校不实行德育考核评分细则,认为自己“完全能”做到自觉遵守各 项规章制度的占 30.91%,认为自己会“尽力自觉遵守”的占61.82%。4、我们发现还有 57.27%的学生认为量化考核需要修改,42.73%的学生认为纪律

4、方面的考核 最不合理。实行班级量化考核后,超过一半(58.19%)的学生感到容易被扣分。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如果我们知道目标,目标管理是有效的。不幸的是,大多数情况下, 我们并不知道我们的目标。追求考核上的量化指标,而不是目标的明晰一致,这是量化的误 区。”当前广大中小学校在运用量化管理的过程中,对教育教学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不 利于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目的的实现。正确地分析当前学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弊端,有利于学 校管理工作者认清问题,并进一步改进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从而促进教育教学。二、班级量化管理在学生方面存在的弊端 为了减少对学生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许多学校实行了班级量化管理,这样可以

5、使对学生 的评价更科学、更精确,使管理工作更细致、更严格。然而,如果过分依赖量化管理,一味 地追求精确,而忽视了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则会在班级管理中产生许多负面影响。(一)不利于学生的行为自律 对学生行为表现进行量化的基本形式是将学生行为规范分成四大模块:常规模块、升旗模块、 宿舍模块和奖惩模块。每个学生每一学期初赋予100 分作为底分。每一模块都有细项的要求, 每一细项都赋予相应的分数,学生每违反一项就扣掉相应的分数,在一阶段结束后学生所得 分数总和就是他这一阶段表现的终结性评价。目前,我校实施班级量化考核是以减分为主线, 每一个学生都期望能获得好的评价,然而要想得到一个好的评价,就必须保证

6、不违纪。在实 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么三种现象: 现象一:有些学生坚持出满勤,但人在心不在。有了100 分的分底,对加分欲望并不强,参 加其他活动的动力锐减。这样即使考核得满分,但人得不到发展。 现象二:有些学生平时懒懒散散,经常被扣分,等到操行分剩70 分(黄色警告)时才补救 -争取加分。然而,加分的机会毕竟是有限的。外向开朗型的学生获得加分的机会始终多于 内向型的学生,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差表现又一般的学生,加分的大门是半掩半闭的,而减 分的无形棒紧箍着他们。日积月累,心里的不满和压郁总会爆发。所以,突发事件时有发生。 现象三:有个别学生自暴自弃。技校的学生中有一小部分是奉父母之命来度过未成

7、年期的, 这类学生因目标不明确容易自暴自弃。在调查中 42、73%的学生认为量化考核中的纪律方面最不合理。在学生管理中,纪律的评 定是最具弹性的,用具体而固定的分值实行减分,学生的行为既达不到自律反而有负面影响。 因为在以人的行为表现作为量化的内容时就忽视了人本身的需要和兴趣,必然会影响自律行 为的形成。由此看来,我们的班级量化考核制度本身的制定值得反思,特别是底分的设定及加、减分方 面。底分设定为100分还是 60 分好?以加分为主线呢还是以减分为主线?哪一种既能符合 学生的心理需要又能有效地实施管理?(二)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调查结果显示,67.27%的学生认为学校实行量化考核评分细则未

8、能全面地有助于自己的个 性发展。班级量化管理涉及到学生的各个方面,甚至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各个细小环节,细而 零碎,分值划分具体而固定,缺乏弹性。量化管理的实质是以奖分、扣分为手段,达到对学 生进行行为控制的目的。由于指标的全面具体,致使学生时刻提高警惕,力争不失分。这样 面面俱到,疲于应付,平均用力,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发展特长。学生处在成长发育的时期,其自我评价、自控能力都处在一个不断完善的阶段,在处理问题 的过程中情绪化色彩很浓。学生的这一特点致使他们的外在表现与内化的道德行为标准反映 不一致,这给量化评价带来了难度。虽然心理教育得到了重视,但还有部分班主任对学生的 心理把握不够,常把心理问题当

9、成品德问题来对待,出现了心理问题德育化的现象,如把学 生的孤独感和好静说成脱离集体,把由于心理障碍引起的不稳定情绪说成是故意破坏课堂纪 律等等。这样,由于在制定标准和具体量化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量化结果就必然会 有偏差。这种偏离学生实际的评价会误导学生的行为,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 学生个性方面中有许多方面是难以量化或无法量化的,一味地在评价技术上追求精确,迷信 数字,必然会轻视个性中那些难以量化方面的评价,使评价偏离了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现代教育的目的不仅应该讲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应该讲人的个性发展,就此,我们所造就 的就只能是碌碌无为、缺乏个人特点和创造性的庸才。(三)不利于

10、学生创新性的发挥 很多研究指出,创新始于问题。全部科学史和思想史也证明,科学和人类思想的发展都始于 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提出 新的问题,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就是说,我们首先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自由”的心理空间,使 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必有太多的条条框框,不必有太多的约束,能够比较自由地思维和表达。 而过细的量化往往使学生在行为中不敢做这不敢做那,从而失去发展创造力的空间。这样, 极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另外,在实行班级量化考核中,重形式的条文太多,把极富于创造性的

11、教育工作变成以分数 定量的机械划分。班主任的工作变成机械操作、统一指令。在教育管理上重视共性,轻视个 性。一所学校上千人甚至几千人,用一个模式去进行管理,难免会出现形式主义、弄虚作假、 以偏概全等问题。目前学校实行量化考核重视的是短期目标的事实情况,着重的是眼前的量 化分数,不利于学生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思路与对策 理性管理因素如定量指标、规章制度等,对人行为的影响是以服从和奖惩等为基础的,方式 直接但效果短暂,而且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而非理性管理正是从“管理中的人本出发”, 力图通过非理性管理的指向性和调节性,弥补理性管理的缺点,实现理性管理无法实现的功 能,以将人的潜能发挥到最大。非

12、理性主义理论的提出弥补了理性管理理论的不足,对发挥 人的积极性,开发人的潜能起到革命性的作用,使人本管理成为新的发展潮流。因此,量化 管理和人本管理相互融合才能促进班级长效管理。(一)量化的内容宜粗不宜细 学校非理性管理是指在学校管理中,除发挥严密的组织机构、计划和严格的规章制度的管理 作用以外,以人为中心,以情为主线,重视人的非理性因素,突出感情、意志、心态、形象 等人的主体意识在管理中的作用,充分挖掘师生潜在的自尊、自信、自控、自强意识,形成 群体价值观,共同实现教育目标的管理模式。其核心是高度重视人的情感因素,尊重人、信 任人、发展人、强调人的共识、协作和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班级量化考核过

13、于追求在评价技 术上的精确,容易走进量化考核的误区,也极易使班主任和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他们在工作 和学习中无法满足其社会和心理的需要,从而降低了管理效率。就学生的行为表现而言,有 许多是属于主观评价范畴,没有明确的指标,无法实施量化,也可以说是不需要量化的。因 此,在制定评价标准时应根据学生的行为特点和心理需要粗化条款,即量化的内容宜粗不宜 细。(二)量化评价带有模糊性 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管理观。人本主义教育观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对学生的尊重 和爱护。它以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核心,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罗斯杰主张,教育 的目标应该是促进成长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和知道如何学

14、习、又具有独特个性 和充分发展的人。为了给学生的行为发展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在量化考核具体的评分标准 上使用模糊性的语言,即班级量化评价必须带有一定的模糊性。这样不仅给学生在个性发展 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方面留下了空间,而且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健康地发展。(三)管理权力“下放”到班 把学校管理的权力“下放”到每个班级,让班主任放下了盲目攀比的包袱,根据班级内的实 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避免心理问题德育化。这其中存在一个如何把握 考核指标的量与度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平衡量化与不量化之间关系的问题。考虑到量化考核 中存在着难以量化的因素,学生管理有时允许跳出量化考核的条条框框,尊重师生情

15、感,充 分体现人性化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坚持做耐心细致的疏导工作,因人而异,充 分发挥自己的机智和班级的集体力量,对差生、后进生进行有效的跟进和转化工作。(四)营造宽松、高洁、清新、有人情味的校园文化 著名学者马尔库塞认为:“观念和文化的东西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它可以改变人,而人是 可以改变世界的。”人确实存在着生理上(物质上)和心理上(精神上)的多种需要,并且 希望自己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因此,在学校改革中充满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等人文精 神,营造团结、和谐、奉献、进取的工作氛围,建立清新有人情味的校园文化,让学校具有 浓厚的文化气息,积淀浓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学校非理性管理的最高层次。学校学生管理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工作,在民主意识高度发展的今天,非理性管理的作用将越 来越明显。但是,非理性管理也有其局限性,它在管理中注重人性的因素,但同时也存在者 忽视甚至排斥科学管理的倾向。因此,在现代学校管理中,应该将理性管理与非理性管理结 合起来。可以说,理性管理和非理性管理的相互融合,将是21 世纪学校管理科学发展的主 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