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基本知识测试题82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1209621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知识测试题82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知识测试题82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知识测试题82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知识测试题82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知识测试题82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知识测试题8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基本知识测试题82(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一、填空题1. (稳定性 )、(快速性)和(快速性)是对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2. 线性控制系统的特点是可以使用( 叠加)原理,而非线性控制系统则不能。3. 根据系统给定值信号特点,控制系统可分为(定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和(程序 )控制系统。4. 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有(开环 )控制、( 闭环)控制和(复合)控制。5. 一个简单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由(被控对象)、(执行器)、(控制器)和(测量变送器)四个基本环节组成。6. 自动控制系统过度过程有(单调)过程、(衰减振荡)过程、( 等幅振荡)过程和(发散振荡)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1. 下列系统中属于开环控制的

2、为(C )。A. 自动跟踪雷达B.无人驾驶车C.普通车床D.家用空调器2. 下列系统属于闭环控制系统的为( D )。A. 自动流水线 B.传统交通红绿灯控制C.普通车床D.家用电冰箱3. 下列系统属于定值控制系统的为(C )。A. 自动化流水线B.自动跟踪雷达C.家用电冰箱D.家用微波炉4. 下列系统属于随动控制系统的为( B )。A. 自动化流水线B.火炮自动跟踪系统C.家用空调器D.家用电冰箱5. 下列系统属于程序控制系统的为( B )。A. 家用空调器 B.传统交通红绿灯控制C.普通车床D.火炮自动跟踪系统6. (C )为按照系统给定值信号特点定义的控制系统。A.连续控制系统B.离散控制

3、系统C.随动控制系统D.线性控制系统7. 下列不是对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的是( B )。A.稳定性 B.复现性 C.快速性 D.准确性8. 下列不是自动控制系统基本方式的是( C )。A.开环控制 B.闭环控制 C.前馈控制 D.复合控制9. 下列不是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环节的是( B )。A.被控对象B.被控变量C.控制器 D.测量变送器10. 自动控制系统不稳定的过度过程是( A )。A.发散振荡过程B.衰减振荡过程 C.单调过程 D.以上都不是第二章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一、填空题1. 数学模型是指描述系统(输入)、( 输出 )变量以及系统内部各变量之间( 动态关系 )的数学表达

4、式。2. 常用的数学模型有(微分方程)、( 传递函数)以及状态空间表达式等。3. ( 结构图)和(信号流图 ),是在数学表达式基础演化而来的数学模型的图示形式。4. 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定义: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的(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拉氏变换之比。5. 系统的传递函数完全由系统的( 结构、参数)决定,与( 输入信号)的形式无关。6. 传递函数的拉氏变换为该系统的( 脉冲响应)函数。7. 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子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 零 )点。8. 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 极 )点。9. 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为零,则可

5、得到系统的(特征 )方程。10. 方框图的基本连接方式有(串联)连接、( 并联)连接和(反馈)连接。二、单项选择题1. 以下关于数学模型的描述,错误的是( A )A. 信号流图不是数学模型的图示B. 数学模型是描述系统输入、输出变量以及系统内部河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的数学表达式C. 常用的数学模型有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及状态空间表达式等D. 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有解析法和实验法两类2. 以下关于传递函数的描述,错误的是( B )A. 传递函数是复变量s的有理真分式函数B. 传递函数取决于系统和元件的结构和参数,并与外作用及初始条件有关C传递函数是一种动态数学模型D. 一定的传递函数有一定的零极点

6、分布图与之相对应3. 以下关于传递函数局限性的描述,错误的是A. 仅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B. 只能研究单入、单出系统C. 只能研究零初始状态的系统运动特性D. 能够反映输入变量与各中间变量的关系4. 典型的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11A. K B.C.D. ssTs + 15. 典型的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11A. K B.C.D. ssTs + 16. 典型的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11A. K B.C.D. ssTs + 17. 典型的一阶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11A.B.Ts 2 + 2gTs +1sD)C.D. sTs +1A18. 典型的二阶振荡环节的传递函数为A 1 B 1A. Ts2 +

7、 2Ts +1B. 79. 常用函数l(t )拉氏变换L1(t)为(11A. s B.C.D.lss210. 以下关于系统结构图的描述,错误的是(C.Ts +1B )D. sA. 结构图是线性定常系统数学模型的一种图示法B. 同一系统的结构图形式是唯一的C. 利用结构图可以直观地研究系统的运动特性D. 对应于确定的输入、输出信号的系统,其传递函数是唯一的11. 方框图化简时,串联连接方框总的输出量为各方框图输出量的( A )A.乘积B.代数和C.加权平均D.平均值12. 方框图化简时,并联连接方框总的输出量为各方框输出量的( B )A.乘积B.代数和C.加权平均D.平均值13. 系统的开环传递

8、函数为G(s)= N(L),则闭环特征方程为(B )A. N(S)= 0B. N(S)+ M (s)= 0C. 1 + N(S)= 0 D.与是否单位反馈系统有关K (s + 3)14.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s)=(s * 2)(s + ),A.s = 3B.s = 2C.s 二 0D.15.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s)=(s + 2(+1),A.s = 3B.s = 2C.s 二 0D.第三章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则系统的极点为(则系统的零点为(B)A)一、填空题1. 系统的瞬态性能通常以系统在(零 )初始条件下,对(单位阶跃)输入信号的响应来衡量。2. 线性定常系统的响应曲线不仅取决于系

9、统本身的(结构和系数),而且还与系统的( 初始状态)以及加在该 系统的(外作用)有关。3. 系统瞬态性能通常用(超调量)、上升时间、(峰值时间)、(调节时间)和衰减比等指标来衡量。4. 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为系统响应达到稳态值的( 63.2%)所需时间。或,若系统响应曲线以(初始)速度增加, 达到稳定值所需时间。5阶系统G(s) = I 的时间常数T越大,系统的输出响应达到稳定值的时间(越长)。Ts +16. 阶系统在阶跃信号作用下,其响应是(非)周期、(无)振荡的,且b % =( 0)。7. 一阶系统在阶跃信号作用下,其响应达到稳态值的95%所用的时间是( 3T ),达到稳态值的98%所用时间

10、是(4T),达到稳态值的(63.2%)所用的时间是T。&决定二阶系统动态性能的两个重要参数是(阻尼比E )和(自然振荡角频率)n9在对二阶系统阶跃响应进行讨论时,通常将g二0、0V VI、E二1和 1称为(无)阻尼、(欠)阻尼、( 临界 )阻尼和(过 )阻尼。工程上习惯于把过渡过程调整为( 欠 )阻尼过程。10. 超调量仅由(E值)决定,其值越小,超调量(越大 )11. 调节时间由(E )和()决定,其值越大,调节时间(越短 )。n12. 在零初始条件下,当系统的输入信号为原来的输入信号的导数时,系统的输出为原来输出的(导数 )。13. 如果要求系统的快速性好,则(闭环极点 )应距离虚轴越远越

11、好。14. 利用代数方法判别闭环控制系统稳定性的方法有(劳斯判据 )和赫尔维茨判据。15. 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s平面的左半部分是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16. 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闭环控制系统传递函数的全部极点都具有( 负实部 )。17.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仅由系统本身的(结构和参数)决定,而与系统的(初始状态)以及加在该系统(外作用) 无关。18. 在某系统特征方程的劳斯表中,若第一列元素有负数,那么此系统的稳定性为(不稳定)。19. 若系统的特征方程式为S3 + 4s +1 = 0,此系统的稳定性为(不稳定)。20. 若系统的特征方程式为s3 -2s2 + 4s +1 = 0,则此系

12、统的稳定性为(不稳定)。21分析稳态误差时,将系统分为0型系统、I型系统、II型系统这是按开环传递函数的(积分)环节个数来 分类的。22.设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 $(s + 2),该系统的型数为(I型)。23在单位阶跃输入信号作用下,1型系统的稳态误差e二(0)。ss24. 在单位斜坡输入信号作用下,0型系统的稳态误差e二( a )。ss25在单位斜坡输入信号作用下,11型系统的稳态误差e二(0)。ss26. 如果增加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积分环节的个数,则闭环系统的(稳态精度)将提高,稳定性将( 变差 )。27. (增大)系统的开环放大系数,可以增强系统对参考输入的跟随能力,但会使

13、稳定性( 变差 )。28. 在高阶系统响应中,距离虚轴(最近 ),且其附近没有( 零点 )的极点将起到主导作用。二、单项选择题1. 系统时间响应的瞬态分量( C )。A.是某一瞬时的输出B.反映系统的准确度C.反映系统的动态特性 D.只取决于开环极点K2. 一阶系统G(s)=的放大系数K越小,则系统的输出响应的稳态值(C )。Ts + 1A.不变 B.不定 C.越小 D.越大3阶系统G(s)= 二 放大系数K越大,则其(D )。Ts + 1A.响应速度越慢B.响应速度越快C.调节时间越短D.响应速度不变4. 一阶系统的闭环极点越靠近s平面的原点,其(A )。A.响应速度越慢B.响应速度越快 C

14、.准确度越高D.准确度越低5. 下列性能指标中的(D )为系统的稳态指标。A. b % B. t C. t D. espss6. 在对二阶系统阶跃响应进行讨论时,通常将 = 0称为(A )。A.无阻尼(或临界稳定)B.欠阻尼C.临界阻尼(或临界振荡)D.过阻尼7. 在对二阶系统阶跃响应进行讨论时,通常将0Vg V1称为(B )。A.无阻尼(或临界稳定)B.欠阻尼C.临界阻尼(或临界振荡)D.过阻尼&在对二阶系统阶跃响应进行讨论时,通常将 = 1称为(C )。A.无阻尼(或临界稳定)B.欠阻尼 C.临界阻尼(或临界振荡)D.过阻尼9. 在对二阶系统阶跃响应进行讨论时,通常将g 1称为(D )。A

15、.无阻尼(或临界稳定)B.欠阻尼 C.临界阻尼(或临界振荡)D.过阻尼10. 工程上习惯于把过度过程调整为( B )过程。A.无阻尼(或临界稳定)B.欠阻尼 C.临界阻尼(或临界振荡)D.过阻尼11. 二阶系统当OVg 1时,如果增加g,则输出响应的最大超调量b %将(B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定12. 对于欠阻尼的二阶系统,当阻尼比g保持不变时,(B )A. 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越大,系统的峰值时间t越大npB. 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越大,系统的峰值时间t越小npC. 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越大,系统的峰值时间t不变npD. 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越大,系统的峰值时间t不定np13. 对于欠阻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