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芯片技术及其应用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1204427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流控芯片技术及其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微流控芯片技术及其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微流控芯片技术及其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微流控芯片技术及其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微流控芯片技术及其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流控芯片技术及其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流控芯片技术及其应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流控芯片技术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摘要:微流控芯片最初起源于分析化学领域,是一种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在数 平方厘米的基片,制作出微通道网络结构及其它功能单元,以实现集微量样品 制备、进样、反应、分离及检测于一体的快速、高效、低耗的微型分析实验装 置。随着微电子及微机械制作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微流控芯片技术发展迅 猛,并开始在化学、生命科学及医学器件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首先简单 介绍了微流控芯片的相关技术,然后主要阐述了其在蛋白质研究、细胞研究、 DNA分析和测序、仿生研究等方面的应用。关键字:微流控芯片,生命科学,应用Abstract: Microfluidic chip technol

2、ogy originated from analytical chemistry, adopts microfabrication technologies to make microchannels on a chip about several square centimeters. The technology can integrate the sample s injection, separation and detection into a single chip. The advantage of microfluidics is rapid, high efficiency

3、and low consumption. With the progress of microelectronics and other microfabrication techniques, the technology of microfluidic chip developed rapidly recent years, and began to play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s in chemistry, biology and medical instruments. This artical introduced the related tec

4、hnologies of microfluidic chip, and then mainly expounded its applications in protein research, cell research, DNA analysis and detection, and bionic research.Keywords: microfluidic chip; life science; application-前言微流控芯片是一种以在微米尺度空间对流体进彳亍操控为主要特征的科学技 术,具有将生物、化学等实验室的基本功能微缩到一个几平方厘米芯片上的能 力,因此又被成为芯片实验室。在

5、现阶段,主流形式的微流控芯片多由微通道 形成网络,以可控流体贯穿整个系统,用以实现常规化学或生物等实验室的各 种功能。微流控芯片的基本特征和最大优势是多种单元技术在卫校可控平台上 灵活组合和规模集成1。根据研究领域的不同,微流控芯片实验室可简单划分为微流控芯片化学实 验室、微流控芯片生物实验室、微流控芯片光学实验室以及微流控芯片信息实 验室等,其中,最早形成的是微流控芯片化学实验室中的微流控芯片分析化学 实验室。分析化学是微流控芯片最早最直接的应用领域之一,微流控芯片分析 化学实验室的构建和完善是21世纪前20年分析化学发展的一个主流趋势2。1彳微流才空芯片相关技术1.1彳微流体控制及驱动技术

6、微流空芯片中流体的操控尺度在微米量级,介于宏观尺度和纳米尺度之 间,这种尺度下流体运动显示出二重性。一方面,微米尺度仍然远大于通常意 义上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因此,对于其中的流体而言,连续介质定理成立,连 续性方程可用,电渗和电泳淌度与尺寸无关。另一方面,相对于宏观尺度,微 米尺度上的惯性力影响减小,黏性力影响增大,雷诺数变小(通常在10-6-101之 间),层流特点明显,传质过程从以对流为主转为以扩散为主,并且面体比增 加,黏性力、表面张力及换热等表面作用增强,边缘效应增大,三维效应不可 忽略。与此同时,微米尺度和纳米尺度又有很多重要的区别。在纳米尺度下, 物体的尺寸和分子平均自由程相近,因此

7、电泳淌度变得和横截面尺寸有关,偶 电层电荷重叠,电渗减少,进而影响到给予流体的动量。此外,空间的压缩会 改变大分子的形状,大分子的淌度也将受到非平面流速矢量场的影响,最终导 致对流体的控制相对困难3。1.2分离技术分离是微流空芯片样品分析的重要一步。芯片中分离毛细管槽负载了大部分 外加电压,其场强多在200-500V/cm 之间,因此在设计时应尽量设法降T氐负载 电压4。为了提高分离的效率,微流空芯片中使用了许多方法,如 Kutter根据 HPLC中梯度洗脱的方法,设计了两个缓冲液池,内装不同极性的缓冲液,以不 同的体积比混合缓冲液,再以此混合液作样品的支持电解质,实验表明效果较好, 分离时间

8、小于1 min5。1.3彳微液滴技术微液滴操控包括微液滴生成和微液滴驱动,按生成方式可以将操控微液滴的 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被动法,即通过对微通道结构的特别设计使液流局部产 生速度梯度来对微液滴进彳亍操控,主要为多相流法6。该法的主要特点是可以快 速批量生成微液滴;另一类是主动法,即通过电场力、热能量等外力使液流局部 产生能量梯度来对微液滴进彳亍操控,主要包括电润湿法7、介电电泳法8、气动 法9和热毛细管法10。该法的主要特点是可以对单个微液滴的操控。与传统连续 流系统相比11,离散化微液滴系统有一系列潜在优势,如消耗样品和试剂量更少, 混合速度更快,不易造成交叉污染,易于操控等。1.4检测

9、技术分离物的高灵敏度检测对于微流控芯片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微流控芯片 的检测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3类:光学检测、电化学检测及质谱学检测。紫外吸收检测法12 是一种常规光学检测法,相应的检测器已经趋于成熟, 但由于芯片的通道小、灵敏度不高,因此该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对低浓度和极 微量样品分析的要求。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是所有荧光检测中灵敏度最高的一种 方法。多数情况下其检测下限可达10-1010-12mol/L,所以该方法得到了广泛 的应用。电化学检测13有安培法、电导法和电位法3种基本模式,其中安培法是应用 最普遍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测量化合物在电极表面受到氧化或还原反 应时,会失去或得到电子,

10、产生与分析物浓度成正比的电极电流,通过测量微 通道中的电流即可得到溶液浓度的变化情况。电化学检测的灵敏度可以与荧光 检测相媲美,同时,因为微电极可以加工到芯片上,因此更适合于微芯片的检 测。质谱检测14 的原理是根据分子质荷比的不同而达到检测的目的。其最大优 点是能够提供分子空间结构信息,因此在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的结构研究 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但因为质谱检测系统本身比芯片还要大,所以也很难实现 整个系统的微型化。单一的检测方法将很难完成全部检测任务,因此应对多种 检测方法的联合使用及新的检测方法进彳亍研究。2微流控芯片的应用2.1微流控芯片在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在蛋白质分析技术中,蛋白质芯片是

11、一种高通量、微型化和自动化的新型 分析手段。目前蛋白质芯片主要分两种:一种类似于 芯片,即在固相支持物表 面高密度排列的探针蛋白点阵,可特异地捕获样品中的靶蛋白,然后通过检测 器对靶蛋白进彳亍定性或定量分析;另一种就是微流控电泳芯片,通过在玻璃片 或硅片上设置各种微泵、微阀、微电泳以及微流路,可将生化实验室的分析功 能浓缩固化在蛋白质芯片上,然后在电场作用下,样品中的蛋白质通过芯片上 的孔道分离开来,经喷雾直接进入质谱仪中进彳亍检测,以确定样品中蛋白质的 分子量及种类。蛋白质芯片将为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提供强有力的分析工 具。相对于 DNA 芯片,蛋白质芯片的研究进展显得相对滞后,主要原因是

12、15: (1)芯片材料表面的修饰方法尚不成熟;(2)样品制备和标记操作过于繁 琐;(3)信号检测灵敏度低,如低拷贝蛋白质的检测和难溶蛋白的检测精度更 加难以保证,因此需要研制和开发高度集成化样品制备及检测仪器。这些问题 不仅为蛋白质芯片技术增加了难度,同时也是蛋白质芯片能否从实验室推向临 床应用的关键所在。Clemmens等人16制作出一种具有螺旋形通道网络的微流控芯片,可使微 管沿着覆盖有驱动蛋白的螺旋轨道运动并对其进彳亍实时监测和浓缩,称之为动 力蛋白“绕彳亍”。在细胞中,动力蛋白在物质运输及细胞组分构建等方面起着十 分关键的作用。活性生物运输分子如驱动蛋白不仅被用在细胞体系中运输纳米 尺

13、度的物质颗粒,而且还可用于组装及定位细胞结构,它利用ATP水解所释放 的能量沿着微管向其正极运输小泡。因此,掌握并控制这些动力蛋白的运动情 况对于构建生物纳米材料是十分重要的。Clemmens等17在微通道上覆盖了一层 驱动蛋白,并在蛋白溶液中加入 ATP,因此用荧光标记的微管可在驱动蛋白的 作用下,利用 ATP水解所释放出的能量沿着轨道滑彳亍。由于控制动力蛋白的运 动十分关键,因此必须设计出最为适合的轨道。他们首先设计了种不同形状的 通道网络即十字交叉形、三角交叉形以及螺旋形。结果表明,微管在前两种轨 道中运动时会陷于拐角处而无法持续前彳亍;而在螺旋形轨道中,微管能够一直 沿着通道运动并最终

14、浓缩聚集于螺旋中央。微流控装置的用途广泛,但目前流彳亍的微流控装置最大的不足之处是它们 需要大量辅助的外部设备,体积庞大且成本很高,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应 用。Garcia等18研制出一种全新的微流控装置,可以控制某种功能蛋白从脱水 的无活性状态恢复至其功能状态。他们在微通道壁旁做了一个储藏室,在体系 封合之前,往该室中装上浓缩的海藻糖及葡聚糖溶液,溶液中含有我们需要的 化学试剂,如。-半乳糖苷酶。当这种含有的。-半乳糖苷酶的糖溶液凝固以 后,形成一种储藏母体,然后将体系封合。这样,半乳糖苷酶就处于脱水的无 活性状态。RBG作为。-半乳糖苷酶的底物,本身不发荧光,但是当它被0- 半乳糖苷酶分解

15、后,所得产物为半乳糖和荧光染料试卤灵。该分解反应是一个 一步完成的简单酶促反应,其动力学曲线符合米氏方程,因此可以通过检测荧 光强度来检测酶活力。当8.2 mM 的RBG溶液流过微通道并进入穴中时,可使 葡聚糖母体溶解并释放出。-半乳糖苷酶。该酶在溶液中从脱水的无活性状态转 化为活性状态,并催化分解,生成荧光产物试卤灵,通过检测荧光强度可以测 得半乳糖苷酶的活力。结果表明,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储存室中的酶仍然保持 着30% -50% 的初始活力。酶活力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浮动,可能源于所加酶溶 液的体积不一致(15075nL )。他们还比较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圆柱 形与方形储存室对酶活力的影响

16、,结果表明,用圆柱形储存室时酶活力较高, 并且释放平稳,效果较佳。2.2微流控芯片在细胞研究中的应用微流控芯片技术用于细胞培养及其生化分析已引起较广泛的关注,如细胞 操作,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基因转染,细胞活性测试,细胞分离,细胞内钙 离子的测量,激素分泌监测以及高通量的细胞含量分析等。自从 Harrison等人 19首次在微流控芯片上对细胞进彳亍操纵及传输试验后,Yang等人2。用微流控芯 片研究细胞群体的排列彳亍为,并用荧光检测其摄取钙离子的反应情况。微流控芯片技术在动物细胞的应用研究非常广泛,尤其是哺乳动物细胞。 除上述的基本细胞培养以外.研究者还开展了大量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正常细胞 和肿瘤细胞操作、分析及其实践应用研究.包括细胞分类、细胞融合、单细胞 捕获与基因分析、细胞与微环境相互作用,细胞应答(如细胞形变、细胞骨架重 组、细胞内蛋白分泌、及细胞趋化等)高通量药物筛选等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