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披文入情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200566 上传时间:2022-07-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披文入情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案例:披文入情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案例:披文入情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案例:披文入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披文入情(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披文入情,巧妙设计我盼春天的荠菜阅读设计赏析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新课标也提出了三维立体的目标,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情感目标。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促进主动探究,蔡老师在我盼春天的荠菜一课中作了很好的实践。教者善于挖掘文本内蕴,紧抓“我”对荠菜的“特殊”感情,巧妙设计,启发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与文本的情感产生共鸣、交融,既强化了语言训练,又获得了思想上的感悟提升。本文仅对教者“披文入情,巧妙设计,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的策略,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一、 品词赏句中受感染。词句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表达着作者的情感。要达到“披文入情激发学生的情感”这一目的,引导

2、学生阅读课文时,必须抓住关键的词句指导学生分析、比较、细细体会,强化语言的感染力。在品词析句中理解文中的思想内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情感得到激发。蔡老师在这方面作了很有实效的范例,在引读本课的5、6自然段时,紧抓“害怕到了极点”、“不顾一切”、“纵身跳进”、“挣扎”、“扑腾”、“透不过气来”、“冷酷的笑声”等词句,使学生通过反复品读,议论,感受到了“我”在受追赶落水时的扣人心弦的场面,深切地体会到“我”当时的紧张、恐惧、可怜,激发学生“憎恶扬善”的情感;学习第7、8自然段时,主要抓住“我并不是怕妈妈打我,而是怕看见她那双哀愁的眼睛。”这句话,师提示“妈妈哀愁的是什么?那双哀愁的眼睛

3、似乎对我们说什么?从那双眼睛还会看到什么?”等导向性问题,学生通过读读评评,评评再读,体会到“我”不回家,游荡在荒凉的田野上是出于更不想让妈妈心痛哀愁以及年幼时的不知所措的那种无耐、凄凉的心情;研读第9自然段时,围绕“坦然的心情”展开探究研读,学生悄然融入了作者的那份轻松愉悦、自由自在的心境中,情感又一次得到了熏陶感染。二、抓住重点情节,引发学生情感共鸣。要达到“披文入情激发学生情感”的目的,除了品词赏句,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抓住重点情节,借助形象生动的描述,为学生架起一座认识的桥梁,不仅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还能激发学生思想情感,引发情感共鸣。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紧紧扣住第二大段(48自然段),不

4、惜时间和精力重锤敲打,重点抓住“我的恐惧的情景描写”,“妈妈哀愁的目光的含义领会”,“人物心情的衬托灰色的田野景色的描绘”等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读中升华,较透彻地理解体会作者当时的遭遇、困境,从而为学生在下文中更好地体悟作者挖荠菜时的无拘无束、悠然自得的心情作好铺垫,深入地体会文本的中心:我对荠菜的特殊感情以及我爱荠菜的深层内因。这样,学生就能深刻地体悟文本,在课末的讨论“作者仅仅是盼望春天的荠菜吗?”中,学生众说纷纭,并有不少独到且有深度的见解,发展了个性,积淀了情感。三、抓住情感主线,激发学生的情感。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披文入情激发情感还需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

5、学生理解把握作者的情感的发展线索,既而激发自己的情感。在组织本课的教学时,教师紧紧抓住“掰玉米棒的遭遇时紧张恐惧、无助凄清”与“春天挖荠菜时的轻松坦然、自由自在”这一截然不同的情感对比为线索,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研读分析,了解“我爱春天荠菜”的生活背景及原因,重点抓住“我的遭遇”品读探究,借此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深切体验了我的困苦生活,然后相机引导学习“挖荠菜”部分,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了“我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心情,更称得上是一种享受”。在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春天的向往,对自由的盼望,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也领略了描绘精美的文采,更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课文的情感主线把准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也被激发了。蔡老师别具一格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令人耳目一新:教学语言是精炼的,寥寥数语便能为学生指点学习的方向,激发学习的热情、点燃思维的火花;营造的课堂氛围是和谐的,学生们敢说、敢想、敢争议,不断地闪现出智慧的光点,激起了情感的高潮;教学层次是清晰的,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尤其是能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巧妙设计,调动、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作了有效的尝试,值得同仁借鉴学习。 龙西九年一贯制学校潘行龙2010年5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