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察报告编写参考格式(2010深度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1200222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勘察报告编写参考格式(2010深度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勘察报告编写参考格式(2010深度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勘察报告编写参考格式(2010深度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勘察报告编写参考格式(2010深度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勘察报告编写参考格式(2010深度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勘察报告编写参考格式(2010深度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勘察报告编写参考格式(2010深度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房屋建筑工程勘察报告编写参考格式据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修改说明:文中2010版规定即指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目 录文字部分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11.1拟建工程概况 11.2勘察目的、任务和依据的技术标准 1.3岩土工程勘察等级1.4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情况1.4其他必要的说明 2、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2.1气象、水文情况2.2区域地质构造情况2.3地形、地貌 2.4地层岩性 2.5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2.6不利埋藏物情况 2.7水文地质条件 2.8地震效应 3、岩土参数统计3.1土

2、工试验3.2原位测试3、岩土工程分析评价3.1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 3.2岩土工程特性评价 3.3地表水和地下水评价3.4岩土工程参数分析3.5地基基础方案分析3.6基坑工程分析 3.7其他岩土工程相关问题分析评价4、结论与建议 图表部分(只例出了主要的,编排格式应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处理)附表:主要有:钻孔主要数据一览表、原位及室内试验成果表附图:勘察钻孔平面布置图、剖面图、柱状图及其他所附图件,如:1、(工程名称)勘察钻孔平面布置图(1:500或1000等)2、工程地质剖面图(1-1)3、钻孔柱状图(ZK1)附件:勘察任务委托书及工程设计平面图、(有测时)波速测试报告、现场见证报告等1、勘察任

3、务委托书2、详细勘察阶段报告正文部分格式如下:(指建设单位)(指工程名称)建设场地(或地基)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1.1拟建工程概况 本节应写明工程名称、委托单位、勘察阶段、工程位置(地理位置及其行政区划、相邻关系)、工程设计条件(整平地基标高、底面形状、长宽、地上及地下层数、结构类型、基础形式、埋置深度等),当设计条件已明确时,应叙述室内外设计地面标高、荷载条件、拟采用的地基和基础方案、大面积地面荷载、沉降及差异沉降的限制、振动荷载及振幅的限制等,如:(指业主或建设单位)拟建的(指工程名称)位于(指地理位置),属(指行政管辖单位)所辖。(指周边相邻关系及交通情况)。该工程

4、由设计(不知到设计单位时,此处可略去)。受(业主或建设单位)委托,(勘察单位名称)对该工程(写明场地或地基)进行了详细勘察。(如果本次勘察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此处应写明具体对象内容)。本工程由(设计单位不明确时可不写)设计,(指单一工程或子项工程,子项工程较多时,写主要的)地上层,地下1层(没有时写明“无地下室”),室外设计地面整平标高m,室内(有地下室时应写明“地下室室内地面标高”)地面标高,单位荷重KN/m(或KN/单柱),拟采用天然地基和毛石条形基础,差异敏感程度不敏感。拟建工程设计特征见插表1:工程设计特征简表 插表1工程名称整平地面标高层数高度(m)首层平面尺寸结构类型基础形式基础埋深

5、对沉降敏感性地下室备 注(说明:上表格数多少视子项工程数量增减)1.2勘察目的、任务及依据的技术标准 本次勘察为一次性(未有其他勘察阶段资料时宜说明)详细勘察。勘察的目的是查明拟建场地或地基的岩土工程条件,为设计和施工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及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释义,下同:由持力层条件决定的,如天然地基、人工处理复合地基、桩基,或按埋深分浅基础、深基础等)、基础形式(与上部结构及荷载特点相配套的,如条形基础、独立柱基础、箱筏基础、桩箱基础、桩筏基础、桩基础等)、地基处理(无适宜天然持力层时,从经济角度考虑合算方案,含整体和局部处理两种情况,不论何种处理方式

6、,不仅提出处理方案,还必须按处理规范要求进行处理评价)、基坑支护(一般指有地下室的工程)、工程降水(地下水对基础施工有影响时都要提出控水方案和必要的水文地质参数)和不良地质作用(包括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采空塌陷、地面裂缝与沉降等,挖填形成的工程边坡也不应忽视)的防治等提出建议(见4.1.11)。 根据勘察任务委托书(详见附件),具体工作主要有:(按任务书摘抄即可)。本次勘察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有:(列出主要执行的现行规范及代号,切忌多多益善。注意执行顺序:一定要注前瞻性地方标准,地方行业国标,即是说,有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时,应首先执行地方标准,有行业标和国家标准时,应首先执

7、行行业标准)。1.3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根据拟建建筑物层数、功能特征与场地情况,参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9年版(为高层建筑时,可写成“参照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3.0.1条规定”)的规定:(说明勘察等级)本工程勘察重要性等级为级(按GB50021规范3.1.1条条文说明,对“住宅和一般公共建筑”,30层以上可定为一级,730可定为二级,6及6层以下可定为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级。1.4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情况根据场地地质条件,本次勘察以钻探为主、辅以原位试验及采取岩土试样进行室内试验。勘探孔的布置(如果是委托单位或委

8、托单位按设计单位布置要求的,只要说明即可)主要沿建筑轮廓边线和角点(当场地较大,且建筑设计方案还未最终敲定时,也可以采用网格状方式布孔),点间距按二级地基要求控制在?m,勘探孔深按土质(或岩质)(具体指明天然地基或桩基)要求,结合场地地形地貌(和待拆建筑)条件共布施?个孔,其中控制性孔施工?个,原位测试及土样采取共?个孔,取土孔(为采取原状土试样和扰动样的孔,不包括岩样和易溶盐分析样等其他样的孔)?个(注意施工时不仅孔和样的数量应符合规范要求,而且要注意均匀分布和有代表性)。按受勘察任务后,我(单位)于(年月日)进场,至(年月日)结束施工,主要完成工作量见插表2: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插表2项 目

9、 名 称数 量单位提 交 的 成 果注:表格栏数根据地实际增减。1.4其他必要的说明一般是交代坐标及高程引测点位置、标高(高程引测点宜采用绝对标高,当采用假定高程时,假定基准点应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可追溯性,标志醒目,并在报告中说明。坐标系很多,有54北京的,80西安的,地方的,建筑的等,宜作交代。无坐标时,也要自己在平面图上假定一坐标系统,以正北方向为Y轴,但不宜以钻孔为原点,更不能以钻孔为高程引测点);如若钻孔位置是设计委托方圈定的也可说明,此时在完成工作量部分的布孔叙述就要注意不同了。有的场地仅有基岩或碎石土,未取原状土样也可在此交代;有些与勘察有关的但又不便列入报告某一章节而又必须说明的也

10、可在此节交代。2、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2.1气象、水文情况本节应根据工程需要叙述。当工程简单、区域地质构造及水文对工程无影响,且设计无要求时可简化或简略。简略后,场地水文情况宜在“地下水和地表水评价”一节中说明。2.2区域地质构造情况本节繁简与上节要求基本相同。为评价场地稳定性,评价叙述场地断裂构造情况还是不可缺少的。如;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本工程拟建场地地质构造简单,无断裂构造(含活动性断裂)通过。本区域地壳现处于缓慢抬升期,其不影响场地的稳定性。或: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本工程拟建场地地质构造较复杂,有一条(或条)规模较大的断裂从场地位置通过,属非活动性断裂,可不考虑其对场地的稳定性影响。2.

11、3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二者又是相互关联的,不能绝对分开。前者主要讲地面的高低起伏,可用标高(高程)和地形线表示;后者是讲地面的形态外貌,一般用约定成俗的名称表示,如山地(细分有山脊、山顶、山坡、山脚等),盆地,丘陵,高原、湖泊、河流、阶地、沟谷、夷平面等。本节主要说明拟建场地所处位置的地形地貌特征。先应用一句概括性的话说明拟建场地所处的地貌单元(区域范围),后着重于勘察地段(工程拟建地段),讲清微地貌特征,如地势起伏变化、切割情况(此与水系或构造坡坎有关)、倾斜方向及(一般以钻孔计)高程情况等。如:本工程拟建场地地处澧水上游河谷,微地貌类型属左岸(北岸)一级阶地。拟建地段

12、阶面平缓,微向河床方向倾斜,超伏变化小。现为农田和菜地。以钻孔高程计,m,相对高差m。或:本工程拟建场地地处低山丘陵地带(或沟谷地段),微地貌类型属山麓坡脚(或山坡或山顶)。地势上北高南低(或),。2.4地层岩性 根据地表调查和钻探揭露,场地产出的地层有第四纪松散堆积层和纪基岩,岩土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例)2.4.1粉质粘土(为地层序号,下同)(Q4al):褐黄色,可塑状,局部硬塑状(此处状态描述一定要结合室内试验成果),不均匀含少量褐色褐黒色铁锰质团块,底部含少量砾石,砾径一般,呈零星分散状。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结构致密。与下伏地层呈相变整合(或渐变或不整合)接触。全

13、场地均有分布,厚度。:每层应根据规范要求叙述相关特征、分布情况、按触关系、厚度或控制厚度。岩土分类、定名时,应在野外编录基础上,结合室内试验开土记录与试验结果综合确定,使之符合执行的标准(注意:现行不同标准间是有一定差异的)。2.5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一是地面情况,二是地下揭露情况,讲清楚有、无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采空塌陷、地面裂缝与沉降等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情况,当场地平整可能产生或已产生不稳定工程边坡情况时,千万不要忽略,应按规范要求查明、评价其可能影响、并提出相关处理措施建议和设计参数。文字应力求精练简洁(当然也是整个报告的要求!),没有时可:“根据地面调查和钻探揭露,本场地未发现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也不存在影响场地稳定性的地形、地貌、地质及其他条件(包括人类工程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