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社戏》导学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200097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社戏》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6《社戏》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6《社戏》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6《社戏》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社戏》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社戏》导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社戏导学案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2、能力目标:学习本篇叙事有详有略和生动描写农家少年形象,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和抒情作用。3、情感目标: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教学重难点:景物描写的优美、心理描写的细腻、语言的流畅。资料链接:鲁迅(18811963),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主要作品

2、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二心集等。自主学习:1.给下列带点的字注音:归省() 怠慢() 凫水() 蕴藻()家眷() 潺潺( ) 絮叨( ) 撺掇( ) 橹 ( ) 旺相( ) 棹 ( ) 楫 ( )你认为还有那些需要掌握的字词,请写出来并识记: 2.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我们年纪都相仿,()论起行辈来,( )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我们是朋友,( )偶而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3.自选一个角度,概括一下全文内容,力求用最简洁的词语来表达。 4.围绕课题,从

3、时间角度来看,全文是这样安排的:看戏前看戏看戏后。从事情角度来看:(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 )(看社戏前的波折)( )( )(看社戏归航偷豆)( )合作探究:阅读1到3小节,完成下面题目。1“我”是在什么时令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的? 2“我”在平桥村得到了什么样的优待?表明了村民的什么特点? 3“我”在平桥村有哪些乐事? 4本篇题为“社戏”,写这些在平桥村的一般乐事又有什么样的作用? 第二课时小组学习:1小说描写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你最喜欢谁,为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全文写了这几件事:A 赵庄看社戏 B 夜航去看社戏途中C 看社戏前的波折 D 看社戏归航偷豆 E 六一公公送豆 F

4、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G 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在这些事件中,哪些是详写?那些是略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当堂测评: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

5、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1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朦胧”的意思是 _ “踊跃”的意思是 2文中描写开船的动作的词语有 _ ,从中看出江南水乡的少年们 _、 _ _的特点。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_ _和_ _的修辞方法。4文中的景物描写具有特色。作者调动了各种感觉器官进行多方面描写。各找出一句写在下面。视觉: 嗅觉: 触觉: 听觉: 5文中有哪几句写航船速度之快? 6“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一句在表达上的作用是什么? 7这几段文字重点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画

6、面,请给这幅画起个名称。 8本段主写月夜行船,突出了“我”急于看戏的迫切心情。从文中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第三课时名言积累:积累鲁迅的名言警句。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 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4、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和学习上。5、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合作探究:1、归纳文章中心: 2、读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感悟: 当堂测评:阅读文章31到40小节,思考一下问题。1、不料六一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被人偷了豆,六一公公为什么还要“感激”?) 2、“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六一公公这些话的重点在什么地方?从中可以看出六一公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那夜的豆只是普通的罗汉豆,戏也没有我想象中的精彩,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拓展延伸:模仿月夜行船一段的景物描写,分别从色彩、声音、视觉、听觉、嗅觉各个侧面着笔,描写一段景物。 社戏导学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