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心病的护理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1197911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肺心病的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慢性肺心病的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慢性肺心病的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慢性肺心病的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慢性肺心病的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慢性肺心病的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肺心病的护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肺源性心脏病一、定义:1、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主要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或肺动脉血管病 变所致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心脏病。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 两类。临床上以后者多见。本病发展缓慢,临床上除原有肺、胸疾病的各种症状 和体征外,主要是逐步出现肺、心、功能衰竭以及其他器官损害的征象。2、英文名称 corpulmonale3、胸闷气短常见于何种心脏疾患?心脏问题如不及时明确诊断与治疗,往往有生命危险,故切不可轻视心、慌气 短。4、常见病因支气管,肺疾病,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肺血管疾病5、常见症状肺、心、功能衰竭二、病因1. 支气管、肺疾病以慢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最为多见,其次为支气

2、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重症 肺结核、尘肺、慢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过敏性肺泡炎、嗜酸性肉芽 肿等。2. 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较少见,严重的脊椎后、侧凸、脊椎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胸膜广泛粘连 及胸廓形成术后造成的严重胸廓或脊椎畸形,以及神经肌肉疾患如脊髓灰质炎。3. 肺血管疾病罕见。累及肺动脉的过敏性肉芽肿病,广泛或反复发生的多发性肺小动脉栓 塞及肺小动脉炎,以及原因不明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发展成肺心、病。三、临床表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慢性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 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厚、扩大,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 竭的心脏病。急性肺源性心脏病主要

3、是由肺动脉主干或其主要分支突然栓塞,肺 循环大部受阻,以致肺动脉压急剧增高、急性右心室扩张和右心、室功能衰竭的心 脏病。(一)按其功能的代偿期与失代偿期进行分述。1. 肺、心功能代偿期(包括缓解期)此期主要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表现。慢性咳嗽、咳痰、气 急,活动后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体检可有明显肺气肿征,听 诊呼吸音减弱,偶有干、湿性啰音,下肢轻微水肿,下午明显,次晨消失。心、浊 音界常因肺气肿而不易叩出。心音遥远,但肺动脉瓣区可有第二心、音亢进,提示 有肺动脉高压。三尖瓣区出现收缩期杂音或剑突下示心脏搏动,多提示有右心肥 厚、扩大。部分病例因肺气肿使胸膜腔内压升高

4、,阻碍腔静脉回流,可见颈静脉 充盈。又因膈下降,使肝上界及下缘明显地下移。2. 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包括急性加重期)本期临床主要表现以呼吸衰竭为主,有或无心、力衰竭。四、检查1. X线检查除肺、胸基础疾病及急性肺部感染的特征外,尚可有肺动脉高压征,如右下 肺动脉干扩张,其横径N15mm;其横径与气管横径之比值N1.07;肺动脉段明显 突出或其高度N3mm ;右心室增大征,皆为诊断肺心病的主要依据。2. 心、电图检查主要表现有右心室肥大的改变,如电轴右偏,额面平均电轴N+90。,重度 顺钟向转位,Rv1+Sv5N1.05mV及肺型P波。也可见右束支传导阻滞及低电压图 形,可作为诊断肺心病的参考

5、条件。在V1、V2、甚至延至V3,可出现酷似阵旧 性心肌梗塞图形的QS波。3. 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测定右心室流出道内径(N30mm),右心室内径(N20mm),右心室前壁 的厚度,左、右心、室内径的比值(2),右肺动脉内径或肺动脉干及右心、房增大 等指标,以诊断肺心、病。4. 血气分析肺心病肺功能失代偿期可出现低氧血症或合并高碳酸血症,当 PaO26.6kPa(50mmHg),表示有呼吸衰竭。5. 血液检查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可升高。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可增加,合并感染时,白细 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加。部分病人血清学检查可有肾功能或肝功能改变; 血清钾、钠、氯、钙、镁均可有变化。除钾以外,其他

6、多低于正常。6. 其他肺功能检查对早期或缓解期肺心病人有意义。痰细菌学检查对急性加重期肺心病 可以指导抗生素的选用。五、诊断患者有慢支、肺气肿、其他肺胸疾病或肺血管病变,引起肺动脉高压、右心 室增大或右心、功能不全表现,如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压痛、肝颈反流征阳、下肢 浮肿等,并有前述的心电图、X线表现,参考超声心、动图、肺功能或其他检查, 可以作出诊断。六、鉴别诊断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有典型的心、绞痛、心、肌梗塞的病史或心、电图表现,若有左心衰竭的发 作史、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史更有助鉴别。体检、X线及心、电图检查呈 左心、室肥厚为主的征象。2. 风湿性心瓣膜病风湿性心脏病

7、三尖瓣疾患应与肺心病的相对三尖瓣关闭不全相鉴别。前者往 往有风湿性关节炎和肌炎的病史,其他瓣膜如二尖瓣、主动脉瓣常有病变,X线、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有特殊表现。3. 原发性心、肌病本病多为全心增大,无慢性呼吸道疾病史,无肺动脉高压的X线表现等。七、并发症1. 肺性脑病是由于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症 状的一种综合征。是肺心病死亡的首要原因,应积极防治。2. 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慢性肺心病出现呼吸衰竭时,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当机体发挥最大限 度代偿能力仍不能保持体内平衡时,可发生各种不同类型的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 乱,使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病情

8、更加恶化。3. 心、律失常多表现为房性早搏及阵发性室上性心过速,其中以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最具 特征性。也可有心房扑动及心房颤动。少数病例由于急性严重心肌缺氧,可出现 心室颤动以至心、跳骤停。4. 消化道出血5.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八、治疗1. 急性加重期(1)控制感染参考痰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抗生素。常用的有青霉素 类、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及头孢类抗生素。原则上选用窄谱抗生素为主,选用 广谱抗生素时必须注意可能的继发真菌感染。(2)氧疗通畅呼吸道,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3)控制心力衰竭肺心病患者一般在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后心力 衰竭便能得到改善。病人尿量增多,水肿消退

9、,肿大的肝缩小、压痛消失。不需 加用利尿剂,但对治疗后无效的较重病人可适当选用利尿、强心、或血管扩张药。(4)控制心律失常一般心律失常经过治疗肺心、病的感染、缺氧后可自行消 失。如果持续存在可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选用药物。2. 缓解期采用中西药结合的综合措施,目的是增强病人的免疫功能,去除诱发因素, 减少或避免急性加重期的发生,逐渐使肺、心功能得到部分恢复。九、预后肺心病常反复急性加重,随肺功能的损害病情逐渐加重,多数预后不良,但 经积极治疗可以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十、预防1. 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提倡戒烟。2. 积极防治原发病的诱发因素,如呼吸道感染、各种过敏原,有害气体的吸 入等。注意防寒保暖。

10、3. 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方法,如打太极拳、散步等。十一、护理措施(一)常规护理1、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体位,如半卧位,可减少心、脏负荷和肺 灌注量,仰卧位可增加静脉回流,促进利尿。2、注意提供富有纤维素,清淡易消化的低钠饮食,防止便秘和加重心脏负 担。3、心理护理:关心、和体贴病人给予心、理支持,生活上多关心、照顾,细心、护 理,减少情绪波动,以免加重心力衰竭。4、准确记录出入量,做好口腔、皮肤和生活护理。(二)专科护理1、及时清除痰液,鼓励病人深呼吸及有效咳嗽,经常变换体位,叩击背部 或遵医嘱雾化吸入等措施使痰易于咳出。2、送检痰标本做药敏试验,选用有效抗生素,遵医嘱给予祛痰、镇咳、

11、解 痉、平喘、利尿药物,注意药物的疗效及毒性反应。3、根据病情限制输液量,控制输液速度,及时采集血清标本、测定电解质, 维持体液及酸碱的平衡。4、根据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程度合理用氧,一般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三)病情观察1、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尿量及意识状态,观察有无尿量减少,下肢浮肿、 心悸、腹胀、腹痛等右心衰竭的表现。2、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幅度及变化特点。如由深而慢的呼吸变为浅快 的呼吸,且出现点头、耸肩呼吸、提示有呼吸衰竭的可能,定时监测血气分析, 观察病人有无烦躁、失眠、定向障碍,皮肤或粘膜有无出现紫绀等。十二、健康教育(一)环境 空气流通新鲜,湿度在18笆20笆,湿度在50%7

12、0%,减少环 境的不良刺激,定期空气消毒,告知环境因素对病情的影响,如寒冷地区、高原 工矿地区易患肺心、病。(二)饮食指导1、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2、腹水或浮肿明显、尿少的病人,应限制钠的摄入量,告知服利尿药时, 高钾饮食的配方。(三)日常活动1、根据肺心功能及体力强弱进行体育锻炼,呼吸功能锻炼、耐寒锻炼,以 增加机体抵抗力。每次锻炼以510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到每次2030分钟,每 日24次。2、对于卧床的病人做缓慢的肢体肌肉舒缩运动,定时翻身,更换姿势,并 保持舒适体位。(四)心理指导 调整心态,消除焦虑悲观情绪,让病人了解疾病特点,树 立长期与慢性疾病做斗争的思想准备,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以免加重 心力衰竭。(五)医疗护理措施的配合1、讲解肺心病病情加重时的症状和体征,如痰量突然增加,呼吸费力、心 悸、尿量减少、嗜睡等及时就医诊治。2、讲解强心利尿,扩张支气管药以及祛痰、止喘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用 药时的配合要点,正确记录痰量和尿量的意义和方法。3、有条件者,指导病人在家吸氧,讲解吸氧原则及持续或间断低流量吸氧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