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高三生物查漏补缺试题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1197788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淀区高三生物查漏补缺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海淀区高三生物查漏补缺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海淀区高三生物查漏补缺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海淀区高三生物查漏补缺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海淀区高三生物查漏补缺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淀区高三生物查漏补缺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淀区高三生物查漏补缺试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欢迎大家加 群名师集中营450492359,本群将及时发布考试资料及名校试题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查漏补缺题生 物2015.5.15第一部分 新命制试题1.真核细胞中的物质合成及其场所对应不正确的是A. tRNA的合成细胞核B.抗体合成核糖体C.磷脂的合成溶酶体 D.C3的合成叶绿体 【简析】试题考查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A项略有干扰,也希望引导复习几种RNA及其合成问题。【答案】C2.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细胞间信号传递的是A.洋葱表皮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发生失水 B.被抗原激活的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C.垂体对性激素分泌的调控D.机体接受刺激后发生膝跳反射【简析】试题从细胞间信号传递的角度,考

2、查几种调节类型中不同信号分子对细胞生命活动的调节。希望题目能够引导复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基础知识。【答案】A3.硅藻生长过程需要硅酸盐。在相同条件下,星杆藻和针杆藻两种硅藻单独培养时的生长曲线和硅酸盐浓度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单独培养时两种硅藻增长曲线均为S型B.两种硅藻种群的K值均受硅酸盐浓度影响C.两种硅藻种群密度通过定期取样调查获得D.星杆藻在两种硅藻混合培养时具有竞争优势【简析】试题以生态学实验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考查学生对种群增长的理解。希望能回顾种群及其基本特征、种群的增长模型等有关知识。本题需要能够准确获取图中两点信息:一是随

3、着培养进行,两种硅藻均达到K值,硅酸盐浓度制约种群增长;二是针杆藻达到K值时的硅酸盐浓度更低,表明其硅酸盐利用更充分,具有竞争优势。【答案】D4.相思树巨大中空的尖刺,为蚂蚁提供筑巢场所,树身的蜜汁是蚂蚁的美食。共生蚂蚁保护相思树的叶片免受昆虫的侵袭,寄生蚂蚁虽然也受益于相思树的服务,但却没有任何回报。将有共生蚂蚁或寄生蚂蚁居住的相思树叶与蚂蚁已经远离的树叶进行比较,发现有寄生蚂蚁居住的相思树叶,比有共生蚂蚁居住的叶片,更易于被病原微生物损伤。据此能够推断出的是A.两种蚂蚁与相思树之间均为共生关系B.共生蚂蚁增强了相思树的“免疫”能力C.寄生蚂蚁携带了更多的病原微生物D.共生蚂蚁抑制寄生蚂蚁的

4、生长繁殖【简析】试题以2014年New Phytologist上的一篇研究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能力。要引导学生紧紧围绕题干信息分析此类试题,学会提取信息要点,梳理信息间的关系,作出合理的分析推断。【答案】B5.下列生物学实验操作,不合理的是A.试管中加入层析液,使液面高度低于滤液细线B.解离的洋葱根尖先用龙胆紫染色,然后进行漂洗C.进行酵母菌计数前,先将浓度较大的培养液稀释D.划线接种之前,接种环灼烧灭菌并冷却后使用【简析】本题考查教材基础实验的基本操作,希望引导考前的复习再回归到基础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内容上来。【答案】B29.(16分)肺癌骨转移是

5、指肺部的癌细胞经血液转移到骨中。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图1(1)由于癌细胞膜表面的_减少,使癌细胞能够分散转移至骨组织。癌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蛋白P,与破骨细胞膜上的_结合,激活破骨细胞,破坏骨组织。(2)科研人员分别培养发生骨转移的癌细胞株S-5和不发生转移的癌细胞株S-3,提取这两种细胞的总RNA,经逆转录得到这两株细胞的_,根据_的已知序列设计引物进行定量PCR,结果如图1所示。据此判断_与癌细胞的骨转移能力密切相关。图2(3)研究表明,破骨细胞释放生长因子TGF-,为进一步探明膜蛋白A1和TGF-在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者进行了图2所示实验实验中的自变量包括_。比较S-5和S-

6、3细胞,说明发生转移的细胞中_提高。具图2分析,膜蛋白A1能够_。(4)一种探究膜蛋白A1是否促进破骨细胞释放TGF-的方法是:培养S-3和A1过表达的S-3细胞,并分别将它们与_混合培养,测定培养液中TGF-的量,若A1过表达组的测定值较高,则说明_。【简析】利用癌细胞骨转移中膜蛋白A1和TGF-作用机理的研究为背景,考查癌细胞的特点、PCR应用等基础知识以及获取信息和分析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试题总体难度不算大,但包含了实验探究能力考查试题的最基本元素。【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9.(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6分)(1)糖蛋白 受体(1分)(2)cDNA(1分) 膜蛋白A1基因 膜蛋白A1的表

7、达量(3)细胞株类型、TGF-、膜蛋白A1的表达情况 蛋白P的表达量提高S-5和S-3细胞蛋白P的表达量(4)破骨细胞(1分) A1能够促进破骨细胞释放TGF-(1分)30.(18分)科研人员为了探究拟南芥A基因的功能,进行了如下研究。(1)科研人员将T-DNA中插入了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农杆菌在_培养基中震荡培养,获得转化液。用_至适当浓度的转化液对野生型拟南芥进行转化,T-DNA插入导致A基因发生_,得到突变型拟南芥。(2)科研人员用突变型拟南芥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亲本子代(卡那霉素抗性/卡那霉素敏感)突变型拟南芥自交2.93突变型野生型1.03突变型野生型0.47依据_,判断突

8、变型拟南芥的基因型为Aa,依据_不同,推测A基因丧失影响雄配子的产生。子代卡那霉素敏感型个体的基因型为_。(3)为探究A基因在联会过程中对交换频率的影响,科研人员将黄色(Y)和绿色(C)荧光蛋白基因整合到突变型和野生型拟南芥的同一条染色体上,得到基因型为aaYyCc和AAYyCc的植株。观察并统计aaYyCc植株产生的不同荧光的花粉数量(假设最多只发生一次交换),与AAYyCc植株进行比较,得到下表所示结果。花粉数量无荧光黄色和绿色荧光黄色荧光绿色荧光AAYyCc植株(对照组)26312631731731aaYyCc植株(实验组)991991168168 据表分析,_荧光的花粉是通过交叉互换产

9、生的,对照组未发生交叉互换的花粉母细胞的数量是_。对照组植株和实验组植株的重组配子所占的比例分别为_,由此说明A基因功能丧失导致交换频率_。【简析】本题以拟南芥基因A功能研究实验为背景,紧扣现代遗传学研究的典型思路和方法,考查学生遗传学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获取信息和分析能力。本题涉及T-DNA中插入抗性基因,通过抗性基因鉴定杂交结果的研究方法值得关注。(2)小题考查学生是否能正确调用所学遗传学原理来作出判断,要求用科学的语言来进行表述。(3)秉承了2013、2014年高考遗传题的经典思路,考查学生对交叉互换及配子形成的理解。未发生互换的花粉母细胞数量计算和互换率的计算比较难,难并非难在计

10、算上,而是思维过程上面。正确的思维过程不难产生正确的计算结果。通过简单的计算,考查结果背后的思维过程,也是2014年高考命题给我们的启示。【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30.(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8分)(1)液体(1分) 稀释 基因突变(2)突变型拟南芥自交子代卡那霉素抗性:卡那霉素敏感=3:1 突变型与野生型杂交的正反交结果 AA(3)黄色、绿色 950(1分) 21.7%和14.5% 降低31.(16分)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元素,长期碘缺乏往往引起甲状腺肿。科研人员将大鼠随机分为低碘组和正常碘组进行实验,探究补碘对治疗甲状腺肿的作用。(1)低碘组和正常碘组大鼠均应饲喂_(填“低碘”或“正常

11、碘”)饲料,低碘组饮用去离子水,正常碘组饮用_,喂养三个月后低碘组大鼠形成明显的甲状腺肿。再将低碘组大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3组用不同浓度的KIO3进行补碘处理,另一组不进行补碘处理。三个月后测定各组大鼠甲状腺相对质量,得到下表所示结果。正常碘组低碘组补碘处理组(mg/mL KIO3)0.261.3013.00甲状腺质量/体重(mg/100g)7.9937.1715.1717.8520.26(2)低碘组大鼠由于不能合成足够的甲状腺激素,通过机体的_调节作用机制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量_,促甲状腺激素通过_运输作用于甲状腺,引起甲状腺增生、肿大。促甲状腺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作用于甲状腺细胞后就

12、被_,以维持内环境中激素作用的稳态。(3)实验结果表明,补碘处理三个月后,大鼠的甲状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_,但均未_。三组补碘处理组中,治疗效果最好的KIO3浓度是_。【简析】以甲状腺肿治疗的研究为背景,考查学生激素的反馈调节、激素作用特点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激素作为高考考查中的热点,几乎年年不缺席高考,特别是今年高考要“贴近学生社会生活和学校生活、贴近教材”、“服务于学生十二年学习积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政府呼吁下,似乎有必要多关注教材中哪些是符合这些要求的元素。关于激素,高考已经考查了几乎所有角度,激素发挥作用后必须经过“灭活”这一信号分子的共性还没有涉及,真希望

13、大家也是这样思考的。【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31.(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6分)(1)低碘 含碘(或“碘化钾”)的去离子水 (2)反馈(1分) 增加(或“高于正常值”) 体液(或“血液”)(1分) 灭活(3)缩小 恢复至正常水平 0.26 mg/mL第二部分 部分练习摘编A组:建议练一练的题1. 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在细胞内寄生并依赖于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复制增殖 没有细胞结构,但有呼吸和生物合成等代谢的酶系 仅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可以作为基因工程载体和动物细胞融合的诱导剂 同所有生物一样,能够发生遗传、变异和进化 A.B.C.D.2. 关于下列a、b、c、d四种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蓝藻 b.水绵 c.酵母菌 d.噬菌体 A.a和d不具有核膜包被细胞核 B.a和b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a、b、c、d都能独立繁殖和代谢D. a、b、c、d都可发生基因突变3. 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DNA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株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下图。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A.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B.细胞分裂间期时间比分裂期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