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遗传规律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194591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遗传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遗传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遗传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遗传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遗传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遗传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遗传规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一轮复习讲义遗传规律专题突破一、 解题指导1 判断某基因所在的位置(1) 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判断方法:通过正交和反交实验判断。如果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性状一致,则该生物性状的遗传属于细胞核遗传;如果正交和反交实验的结果不一致且有母系遗传的特点,则该生物性状的遗传属于细胞质遗传。(2) 常染色体遗传、X 染色体遗传。特点:两者都为细胞核遗传,但伴X染色体遗传性状有性别差异,而常染色体遗传性状无性别差异。判断方法:用多组隐性的雌性显性的纯合雄性,若子代中的隐性性状同时出现在雌性与雄性中,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子代中的隐性性状只出现在雄性中,则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3) Y 染色体遗传

2、的判定。判断方法:Y 染色体遗传都为男患者,由父亲传给儿子。2 显、隐性的判断性状甲性状甲F1 出现性状乙,说明甲是显性性状,乙是隐性性状;性状甲性状乙F1 全为性状甲,则甲是显性性状,乙是隐性性状。注意:在动物杂交试验时要选用多对杂交。上述判定方法不仅适合常染色体遗传,并且适合伴性遗传。3 纯合、杂合的判断(1) 自交法。如果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杂合体;若后代中不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纯合体。自交法通常用于植物。(2) 测交法。测交法通常用于动物,即用以测验子代个体基因型的一种回交。如果后代既有显性性状出现,又有隐性性状出现,则被鉴定的个体为杂合体;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被鉴定的个

3、体为纯合体。但有时候即使已知某个个体是杂合子,该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的交配也叫测交。二、 例题解析【例1】(2006年全国卷)已知牛的有角和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牛群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了 1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1) 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 (2) 为了确定有角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

4、论)【解析】(1)不能确定。假设无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的基因型都为aa,每个交配组合的后代或为有角或为无角,概率各占1/2,6个组合后代合计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5分)假设有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可能有两种基因型,即AA和Aa。AA的后代均为有角。Aa的后代或为无角或为有角,概率各占1/2,由于配子的随机结合及后代数量少,实际分离比例可能偏离1/2。所以,只要母牛中具有Aa基因型的头数大于或等于3头,那么6个组合后代,合计也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7分)综合上述分析,不能确定有角为显性,还是无角为显性。(1分)(2)从牛群中选择多

5、对有角牛与有角牛杂交(有角牛有角牛)。如果后代出现无角小牛,则有角为显性,无角为隐性;如果后代全部为有角小牛,则无角为显性,有角为隐性。(6分) 【例2】(2014年潍坊二模)果蝇X染色体上存在控制棒眼性状的基因B,雌蝇表现为棒眼, 表现为严重棒眼,雄蝇也表现为严重棒眼,、均表现正常眼。请根据题意回答:(1)研究表明,棒眼性状是4号染色体片段与X染色体片段互换,连接到X染色体上导致的,这种变异类型是_。(2)棒眼雌果蝇与正常眼雄果蝇杂交,子一代雌果蝇的表现型是_ ,若让子一代果蝇自由交配,子二代中严重棒眼果蝇的比例为_。(3)果蝇的性别由受精卵中X染色体的数目决定,下表为果蝇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

6、成及发育情况(其他性染色体异常情况胚胎致死):果蝇在卵细胞形成时经常会发生同源的X染色体不分离的现象,研究者需要保存这些果蝇进行研究,为保证其后代的雄蝇都可育,应选择性染色体组成为_的雌性个体进行保存。现利用性染色体正常的棒眼雌果蝇与正常眼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根据后代性状表现及比例,研究卵细胞在形成过程中X染色体的不分离现象。若后代中_,说明卵细胞在形成过程中同源的X染色体均未分离。若后代中_,说明卵细胞在形成过程中携带B基因的X染色体均未分离。若后代中_,说明卵细胞在形成过程中携带b基因的X染色体均未分离。【解析】(1)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为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2)根据题意,

7、棒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正常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则子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XbXb=1:1,表现型即为棒眼和正常眼;子一代雌果蝇基因型为XBXb、XbXb,每种基因型所占比例为1/2,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XbY,每种基因型所占比例为1/2,若让子一代雌雄自由交配,则子二代果蝇严重棒眼的基因型有XBXB和XBY,其中XBXB出现的概率为1/21/21/4=1/16,XBY出现的概率为1/21/21/41/21/21/4=2/16,故严重棒眼果蝇所占比例为3/16。(3)为了保证后代雄果蝇都可育,即后代不出现XO的雄性个体,则雌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必须是XXY。性染色体正常的棒

8、眼雌果蝇基因型为XBXb,正常眼雄果蝇基因型为XbY,如果卵细胞形成过程中X染色体未分离,则形成的卵细胞为O、XBXb,则后代基因型为XbO、XBXbY,表现型为正常眼雄果蝇:棒眼雌果蝇=1:1;若卵细胞在形成过程中,携带B基因的X染色体未分离,则形成的卵细胞有O、XBXB、Xb,比例为1:1:2,因此后代的基因型为XbO、XBXBY、Xb Xb、XbY,那么对应表现型为正常眼雄果蝇、严重棒眼雌果蝇、正常眼雌果蝇和正常眼雄果蝇,所占比例分别为:1/21/4=1/8、1/41/2=1/8、1/21/2=1/4、1/21/2=1/4,因此后代的正常眼雄果蝇:正常眼雌果蝇:严重棒眼雌果蝇=3:2:1

9、;若卵细胞在形成过程中,携带b基因的X染色体未分离,则形成的卵细胞有O、XbXb、XB,比例为1:1:2,因此后代的基因型为XbO、XbXbY、XB Xb、XBY,对应的表现型为正常眼雄果蝇、正常眼雌果蝇、棒眼雌果蝇、严重棒眼雄果蝇,所占比例分别为:1/21/4=1/8、1/41/2=1/8、1/21/2=1/4、1/21/2=1/4,因此后代的比例为严重棒眼雄果蝇:正常眼雄果蝇:棒眼雌果蝇:正常眼雌果蝇=2:1:2:1。三、 课后习题1.I(10分)周期性共济失调是一种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用A或a表示)控制的遗传病,致病基因导致细胞膜上正常钙离子通道蛋白结构异常,从而使正常钙离子通道的数量不

10、足,造成细胞功能异常。该致病基因纯合会导致胚胎致死。患者发病的分子机理如题8图所示请回答:(1)图中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如细胞的_ (填结构)被破坏,会直接影响图中结构C的形成。(2)图中所揭示的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_。(3)一个患周期性共济失调的女性与正常男性结婚生了一个既患该病又患红绿色盲的孩子(色盲基因用b代表)。这对夫妇中,妻子的基因型是_,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_。II(10分)试管婴儿技术是指采用人工方法将卵子与精子从人体内取出并在体外受精,发育成胚胎后,再移植回母体子宫内,以达到受孕目的的一种技术(1)顺利受精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来自父方的精子要进行_来自母方的卵

11、母细胞要_。(2)_(填生物技术)是培育试管婴儿最后一道工序。一般来说,该技术操作比较合适的时期是_。(3)PCR技术可用于产前基因诊断,若消耗引物分子14个,则DNA扩增了_轮。2.下图为某种病的遗传图解,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可排除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的关键性个体是_。(2)个体_的表现型可以排除Y染色体上的遗传。(3)若8号个体患病,则可排除_遗传。(4)若该病是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则8号和10号婚配生下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_。(5)若图中的2、6、7、9皆患白化病和红绿色盲两种遗传病,则8号和10号婚配生下一个只患白化病或色盲一种遗传病孩子的概率为_,生下一个既患白化病又患色盲

12、儿子的概率为_。3.果蝇的繁殖能力强,相对性状明显,是常用的遗传实验材料。请回答:(1)若将果蝇的一个卵原细胞的核中的DNA分子全部用15N进行标记,在14N的环境中进行减数分裂,产生四个子细胞中带15N标记的细胞占_,作出这一推论的理论依据是_。(2)已知果蝇的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长翅与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子代中雌蝇表现型比例及雄蝇表现型比例如下表所示。雄性亲本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理论上有_种。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3)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状眼雌果蝇CIB品系XBXb,其细胞中的一条X染色体上携带隐性致死基因e,且该基因与棒状眼基因B始终

13、连锁在一起,如图所示。e在纯合(XBXB、XBY)时能使胚胎致死,无其他性状效应,控制正常眼的基因用b表示。为检测经X射线辐射后的正常眼雄果蝇A的精子中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其他隐性致死突变,实验步骤如下:将雄果蝇A与CIB系果蝇交配,得F1,F1的性别及眼型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_。在F1中选取大量棒状眼雌果蝇,与多个正常眼且细胞未发生致死突变的雄果蝇进行杂交,统计得到的F2的雌雄数量比。预期结果和结论:如果F2中雌雄比例为_,则诱变雄果蝇A的精子中x染色体上未发生其他隐性致死突变;如果F2中雌雄比例为_,则诱变雄果蝇A的精子中X染色体上发生了其他隐性致死突变。 课后练习参考答案1.(1)转录 核仁 (2)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AaXBXb 1/2.(10分)(1)精子获能 培养促进成熟(或培养至MII中期) (2)胚胎移植 桑椹胚或囊胚 (3)32.(1)7 (2)4、9、10 (3)X染色体隐性 (4)1/6 (5)1/4 1/483.(1)100 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2)4 X 长翅在子代雌、雄果蝇中均有出现,而残翅只在子代雄果蝇中出现 (3)棒状眼雌果蝇:正常眼雌果蝇:正常眼雄果蝇1:1:1 雌果蝇:雄果蝇2:1 雌果蝇:雄果蝇2:1(全为雌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