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1194448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说出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等基本史实。2、比较港澳特别行政区与内地的异同,增强比较能力。3、通过比较港澳问题的由来、港澳回归的背景和过程、回归后的发展情况等,培养分析、归纳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书指导、讨论,了解“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含义。2、运用播放有关港澳回归和反映港澳台与内地密切交往的资料等手段,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景,加深祖国统一是历史必然的感性认识。3、播放音乐七子之歌、香港回归视频、温总理讲话视频等形式,活跃课堂氛围,认识祖国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2、,是在新中国综合国力大为提高的基础上实现的,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重大胜利。2、港澳的顺利回归和回归后持续稳定的发展,说明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确实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促进了港澳和内地的共同繁荣和发展。3、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和历史的必然。中国共产党对于国家主权问题不作丝毫的让步,希望通过“一国两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确实是一个代表了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历史必然。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作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七子之

3、歌。伴随着清脆委婉的歌声,师生一起欣赏歌曲七子之歌后,教师进行设问:“MACAU”指的是什么地方?她是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方式回到“母亲”的怀抱呢?由此导入新课。教授新课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然后提出问题:1、“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谁、在何时、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2、“一国两制”这一科学构想提出的目的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有何历史地位?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从维护国家主权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同时尊重港澳台地区的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过渡: “一国两制”首先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

4、,但“一国两制”开始由构想首先被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利用多媒体展示介绍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让学生对香港、澳门问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播放介绍中英有关香港问题问题的谈判资料以及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回归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师提问:香港、澳门分别于什么时候、从哪一殖民者的手里回到祖国的怀抱?香港、澳门回归说明了什么问题?后一个问题先让学生通过讨论,然后师生一起解决问题。教师指导学生讨论一些问题:1、特别行政区与内地相比“特别”在什么地方?中央政府对特别行政区行使主权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性质一样吗?中央政府对台湾回归后的政策与对香港、澳门特别

5、行政区的政策有何异同?第一个问题主要是加深对“一国两制”和特别行政区的含义的理解。第二个问题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总结:相同的是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不同的是台湾可以保留军队。 教师点拨过渡:“一国两制”在港澳问题的成功运用,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课堂小结】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成为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根据这一方针,港澳顺利回归并保持了稳定和发展,港澳地区和内地共同繁荣。海峡两岸的交往也日益密切,为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有理由相信,祖国的统一是大势所趋,是历史的必然。【板书设计】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