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动物的总结【参考借鉴】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1193297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脊椎动物的总结【参考借鉴】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脊椎动物的总结【参考借鉴】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脊椎动物的总结【参考借鉴】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脊椎动物的总结【参考借鉴】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脊椎动物的总结【参考借鉴】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脊椎动物的总结【参考借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椎动物的总结【参考借鉴】(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综述项目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无头类)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无颌类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代表动物海鞘文昌鱼七鳃鳗、盲鳗软骨鱼(全为海产)、硬骨鱼,鱼类种类最多蚓螈目、蝾螈目、蛙蟾目喙头蜥目、龟鳖目、蜥蜴目、蛇目、鳄目古鸟亚纲、今鸟亚纲(平胸、企鹅、突胸总目)原兽亚纲、后兽亚纲、真兽亚纲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及其演化脊索(中胚层原肠背壁发育仅存在于幼体尾部、成体消失脊索延伸至背神经管前方,终生存在终生保留脊索,出现雏形椎骨软骨或硬骨构成脊柱(中胚层来源)硬骨构成的脊柱硬骨构成的脊柱硬骨构成的脊柱硬骨构成的脊柱背神经管(外胚层)仅存在于幼体尾部成体消失,残存一个神经节终生存在前后分化为脑和

2、脊髓前后分化为脑和脊髓前后分化为脑和脊髓前后分化为脑和脊髓前后分化为脑和脊髓前后分化为脑和脊髓咽鳃裂终生存在终生存在终生存在终生存在幼体具鳃、成体肺(肺鳔同源)胚胎期具鳃,其它时期肺胚胎期具鳃,其它时期肺胚胎期具鳃,其它时期肺脊椎动物的五次飞跃上下颌五趾型附肢羊膜卵恒温胎生哺乳脊索动物的进化原始祖先原始无头类棘皮类(向固着生活发展)尾索动物(向少动和底栖发展)头索动物(发展自由运动)的的原始有头类无颌类鱼类类半索动物最早的脊椎动物化石甲胄鱼,现存原口纲可能是甲胄鱼的后裔或来自共同祖先鱼类起源不详一般认为两栖类起源于古总鳍鱼,最早的两栖动物化石鱼头螈最早的类爬行动物化石为蜥螈(西蒙龙),直接祖先

3、不详鸟类由槽齿类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直接祖先不详,最早的鸟类化石始祖鸟;飞行能力的获得(树栖起源说、奔跑起源说)哺乳类源于爬行类中的兽齿类脊索动物次要特征:肛后尾、心脏在消化道腹面,闭管式循环(尾索动物为开管式循环。与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三胚层、真体腔、后口、两侧对称、身体分节。脊索动物起源:棘皮动物说、环节动物说。棘皮动物说要点:主张半索动物、棘皮动物与脊索动物源自共同祖先,再分为三支演化:一个侧支进化为棘皮动物,另一侧支进化为半索动物主干进化为脊索动物。棘皮动物特征:后口、体腔囊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肌肉中同时含肌酸和精氨酸(无脊椎动物只含精氨酸,脊索动物只含肌酸)半索动物特征:后口、体

4、腔囊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具鳃裂和神经管雏形、具口索;代表柱头虫,其幼虫与棘皮动物相似。2外形及皮肤尾索动物亚门(以柄海鞘为例)头索动物亚门(文昌鱼为例)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外形特征体呈长椭圆形、基部以柄附着生活似小鱼、无头、半透明、可见皮下肌节(60多对按节排列的V形不对称肌节)和生殖腺鳗形、无眼睑、单鼻孔、口漏斗(吸附,七鳃鳗有,盲鳗无)、只有奇鳍(无成对附肢)大多纺锤形、鳞片、鳃、奇偶鳍、上下颌、无眼睑(有些鲨鱼含瞬膜)幼体形态似鱼、变态发育、活动眼睑瞬膜、声囊、鼓膜、出现五趾型附肢,出现内鼻孔体被角质鳞片或甲、雏形外耳道、活动眼睑瞬膜;纺锤形、羽毛(分羽区、裸区)

5、、喙(上下颌骨延伸覆盖角质鞘)、活动眼睑、瞬膜(内源含羽状上皮,地栖种类发达)、耳羽、前肢特化为翼体表被毛、肘后膝前、具活动性眼睑、但瞬膜退化身体分区头、躯干、尾头、躯干、尾头、躯干、尾、四肢头、颈、躯干、尾、四肢头、颈、躯干、尾、四肢头、颈、躯干、尾、四肢皮肤主要特点外具外套膜,能分泌背囊素(成分:纤维素)(动物界中仅尾索和少数原生动物具有)(意义:同种聚生薄而半透明、单层表皮(外覆角质层)、冻胶状结缔组织真皮表皮多层、光滑无鳞、富含单细胞粘液腺体被鳞片、分表皮真皮、表皮内富含单细胞粘液腺皮肤裸露,富含腺体,表皮轻度角质化(蜕皮现象)高度角质化,被鳞(定期蜕皮)或甲,皮肤干燥,皮肤腺很不发达

6、(有些种类具皮肤腺)薄松且缺乏腺体(唯一尾脂腺),外覆羽毛结构致密、抗透水性、表皮真皮均加厚、皮肤腺特别发达表皮衍生物(外胚层)所有腺体和角质外骨骼单细胞粘液腺单细胞粘液腺,来自表皮的角质齿单细胞粘液腺,多细胞毒腺(位于真皮内),发光器官多细胞粘液腺,耳旁腺和皮肤中的毒腺(粘液腺变形)角质鳞羽毛(与爬行动物的鳞同源)、喙的角质鞘、爪、鳞片、尾脂腺、距毛(特有,犀牛角为毛的特化产物)、皮脂腺、汗腺、味腺(麝香腺、黄鼠狼肛腺)、乳腺(特化汗腺、哺特)、洞角(无分支,终生不换,如牛羊角)、爪(爪的变形指甲、蹄)、穿山甲鳞片、羚羊角真皮衍生物(中胚层,头部皮肤来自外胚层)骨鳞(硬骨鱼类具有,包括圆鳞、

7、栉鳞),硬鳞(硬骨鱼类的硬鳞鱼,如鲟鱼、鳝鱼)色素细胞(许多蜥蜴含有,植物性神经控制可变色)冠、垂肉实角(有分支每年脱换一次,如鹿角)、长颈鹿角、犰狳的骨质板共同衍生物盾鳞(软骨鱼具有)、牙齿(与盾鳞同源)、鳍条牙齿龟甲(表皮形成的角质盾、真皮形成的骨板)、牙齿牙齿注:鱼类的发电器官一般是肌细胞特化(电鳐、电鳗),电鲇发电器官为真皮腺特化。3骨骼、肌肉软骨鱼硬骨鱼两栖纲爬行纲鸟纲(骨骼轻坚充气)哺乳纲脑颅顶部没有完全封住略平底型,无眶间隔高颅型,具眶间隔,无颞窝(龟)、其它现存爬行类双颞窝高颅型,发达眶间隔,双颞窝(咬肌附着发达产物)高颅型,发达眶间隔,合颞窝,出现颊部,有明显脑勺,颧弓(某类

8、咀嚼肌起点)咽颅的演化(共七对咽弓)1对颌弓腭方麦氏软骨方、前翼、翼、关节骨与左类似与左类似与左类似方骨演变成砧骨、关节骨演变成锤骨、舌颌骨演变成镫骨(中耳中的三块听小骨)1对舌弓舌颌软骨、角舌软骨、基舌软骨舌颌骨、舌骨舌颌骨演变成耳柱骨(中耳的听小骨)舌颌骨演变成耳柱骨舌颌骨演变成耳柱骨5对鳃弓略略略略略第三四对鳃弓消失,其它鳃弓化成组成舌骨、喉头、气管的软骨(甲状、杓状、环状、会厌软骨)颌(弓)的类型初生颌次生颌次生颌次生颌;出现次生腭(鳄类具完整次生腭,内鼻孔后移使口腔鼻腔分开次生颌;次生腭不完整次生颌(下颌由单一齿骨构成);次生腭发达、其后为肌肉质软腭、内鼻孔进一步后移颌(弓)与脑颅的

9、连接方式双接式(颌弓本身与舌颌骨)双接式(总鳍鱼)舌接式(舌颌骨,硬骨鱼)自接式(方骨,肺鱼)自接式自接式自接式颅接式(方骨转化为听小骨,下颌齿骨与脑颅相连)脊柱的分区躯干椎、尾椎躯干椎、尾椎颈(1,称为寰椎)、躯干椎(7)、荐(1)、尾(愈合成尾杆骨)颈(第1、2枚称为寰椎、枢椎)、胸、腰、荐(2)、尾(蜥蜴尾椎中含自残颈(多)、胸(5-6)、腰、荐、尾(愈合成综荐骨、尾综骨)颈(一般7,海牛6,树懒9)、胸(12-15)、腰、荐(3-5)、尾椎体类型双凹型双凹型前凹(多数)或后凹前凹(多数)或后凹异凹型(马鞍型)双平型(具椎间盘)枕骨髁数目212112胸廓(胸椎肋骨、胸骨)无无无(有胸骨无

10、肋骨有有(胸骨有高耸的龙骨突有肩带组成(诸骨交叉处形成肩臼,关节上肢的肱骨)一般不与中轴骨联系,而是通过韧带、肌肉连于脊柱)肩胛部,乌喙部(不与中轴骨相连)肩胛骨、乌喙骨、匙骨、上匙骨、后匙骨(与头骨相连,特有,头不能动)肩胛骨、乌喙骨、上乌喙骨、锁骨(蛙固胸型、蟾蜍弧胸型)肩带含一块十字形上胸骨,称锁间骨肩胛骨、乌喙骨、锁骨(左右锁骨及退化的间锁骨在腹中线缝合成特有叉骨)肩胛骨、乌喙骨、锁骨(奔跑型的动物没有锁骨如兔,攀援挖掘前肢锁骨发达鼹鼠人)腰带组成(诸骨交叉处形成髋臼,与股骨相连)(髂骨与荐椎相连)坐耻骨(不与脊柱相连)无名骨(不与脊柱相连)髂骨、坐骨、耻骨(出现荐椎与中轴骨联系,承重

11、)髂骨、坐骨、耻骨各骨愈合,左右坐耻骨不在腹中线缝合,一起向后方伸展,构成开放式骨盘)髂骨、坐骨、耻骨(左右坐耻骨在腹中线处缝合,构成关闭式骨盘)附肢类型(前肢:肱桡尺腕掌指;后肢:股胫腓跗跖趾)奇偶鳍奇偶鳍五趾型附肢(胫腓骨、桡尺骨愈合)(前4后5,后趾间具蹼)典型五趾型附肢,开始出现跗间关节翼(腕掌指骨愈合或消失)、后肢(腓骨刺状,胫跗骨、跗跖骨愈合肘后膝前,趾行性(猫、狐)、跖行性(人、狒狒)、蹄行性(有蹄类)4消化头索圆口鱼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消化道组成口(前具特殊虑食口器)、咽、肠、肝盲囊、肛门略口咽腔、食道、胃、肠、肛门或泄殖腔口咽腔、食道、胃、小肠、大肠、泄殖腔爬行类开始出现盲

12、肠喙、口腔、咽、食道(某些鸟类形成嗉囊)、胃、小肠、盲肠、直肠、泄殖腔口腔(出现肉质唇)、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空、回)大肠(盲、结、直)、肛门舌的类型锉舌只有少部分具肌肉肌肉质舌尖游离分叉肌肉质,分叉角质鞘覆盖肌肉质,最发达,特具味蕾齿的类型无来自表皮的角质齿,位于舌上多出齿、同型齿、端生齿(颌齿、犁齿、舌齿、咽齿、腭齿)多出齿、同型齿、端生齿多出同型齿,分端生(喙头蜥)、侧生(蜥蜴、蛇)、槽生(鳄)无槽生齿、异型齿(犬、臼、门),再生齿,牙齿开始具有咀嚼功能口腔腺种类(分泌物一般为粘液)“唾液腺”分泌抗凝血剂无颌间腺唇、腭、舌下、舌腺(毒腺为上唇腺特化沿管牙沟牙分泌)食谷的燕雀类(雀

13、形目)唾液腺中含消化酶;雨燕目金丝燕唾液为燕窝耳下腺、舌下腺、颌下腺(含消化酶,具化学性消化作用)胃的分化无食道、胃、肠的分化(连接食管)贲门-胃-幽门(连接小肠)同左同左分为腺胃(分泌粘液和消化酶)和肌胃(肌胃又称砂囊,含砂粒磨碎,即鸡内金,肉食性鸟类肌胃不发达)反刍动物(偶蹄目,牛羊鹿骆驼)具复杂复胃(瘤、网、瓣、皱,前三为食管变形,皱胃为本体胃能分泌消化液)(瘤胃网胃含微生物分解食物,逆呕反射进入口腔)肠的分化具黏膜褶和螺旋瓣(盲道),其他纲在此基础上更进化草食性鱼类肠长,肉食性鱼类肠短;软骨鱼具螺旋瓣,硬骨鱼具幽门垂小肠前段称为十二指肠,后段称为回肠;大肠短而直称直肠。大小肠交界处开始出现盲肠(含细菌,消化纤维素);多数脊椎动物小肠突起形成皱褶和绒毛来增大表面积直肠极短,不储存粪便;大小肠交界处有盲肠(以植物纤维为食物的鸟类特别发达)小肠高度分化,具乳糜管(吸收脂肪);草食性动物盲肠发达,特别是不含反刍胃的草食性动物消化腺种类肝盲囊(与肝脏同源,细胞内消化)胃、肝脏、胰脏;鲤科鱼类肝脏呈弥散状分散在肠管之间的肠系膜上,因混杂有胰细胞而成为肝胰脏主要是肝脏和胰脏主要肝脏和胰脏主要是肝脏和胰脏;鸟类泄殖腔的背方有一特殊腺体,称腔上囊,幼鸟发达,和淋巴免疫等有关,可用做鉴定鸟类年龄的指标 唾液腺、肝脏、胰脏、小肠腺、胃腺肛门位置无泄殖腔,肛门开口于身体后端无泄殖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