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卓越工程师申报书终稿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1193139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电卓越工程师申报书终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水电卓越工程师申报书终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水电卓越工程师申报书终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水电卓越工程师申报书终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水电卓越工程师申报书终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电卓越工程师申报书终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电卓越工程师申报书终稿(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2四川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申 报 书四川省教育厅 制二一三年八月填 写 说 明1.申报书各项内容须实事求是,所在学校应严格审核,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2.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3.申报书限用A4纸张双面打印填报并装订成册。二、改革背景1、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自2000年开始招生本科生,现为西华大学校特色专业,该专业长期立足四川,服务西部,面向全国,培养了大批具有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交流能力,能在水利、水

2、电、土木、交通等行业从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水利水电工程”学科自2009年起被批准为西华大学重点建设学科,支撑“水利水电工程”工学硕士点和“水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的研究生培养。多年来,已培养本科生、研究生共2000余人。该专业师资团队在校内拥有专业教师20人,教授5人,副教授4人,讲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者5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人、后备人选1人。该师资团队具有阶梯化和年轻化的特点,将发展目标始终瞄准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建设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积极开展纵横向课题研究。近五年来该学科团队先后承担国家

3、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八五”、“九五”重点科技攻关及部、省级重大科研项目50余项,团队成员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被sci、ei等收录论文10余篇。目前,该专业拥有独立的教学、科研实验室,主要由流体力学实验室、水文实验室、水利工程测量实验室、水工模型实验室、水工结构设计实验室、水利工程施工实验室组成。实验室占地面积共约300平方米,设备台套数共480台,主要设备有:直读流速仪ZLS-3,便携式流速流量仪LJD,旋杯式流速仪LS78,蒸发皿E610B,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水工模型实验室主要有:丹江口水电站枢纽布置模型、电站厂房模型、水闸模型、溢流坝段止水布置示教板、心墙土坝剖面构造示教

4、板、非溢流重力坝模型、重力坝纵缝构造、重力坝内廊道系统以及新进购买的双曲拱及坝后式电站高水关水利枢纽动态仿真模型、闸坝水利枢纽动态仿真模型、溢流重力坝及电站高水头水利枢纽模型、水利工程地质模型、坝基渗流电模拟实验仪、调压室控制实验装置等;水利工程测量实验室拥有先进的动态GPS测量系统;水利工程相关软件包括: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软件、边坡稳定分析(EMU、STAB)、百图设计软件、PKPM结构设计软件包;除此而外还包括金属及非金属结构探伤、检测系统。水利水电专业实验室在促进水电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综合性高校水电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实验实践教学特色体系,为我国水电建设

5、事业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各项科技创新活动,表现突出,屡获嘉奖:西华杯、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等比赛中,水电专业学生表现突出,荣获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的奖励。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率高,平均就业率达98%,在全校专业就业中雄踞前茅;考研率约占10%,不少学生考入四川大学、武汉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长江科学院、重庆交通大学、甘肃工业大学等重点名校深造;学生就业单位广泛,全国各地的水电和相关设计院,水电建设和管理单位等对我校水电毕业生普遍评价好,这些都是对水电实践教学良好的有力证明。2、本专业实施“卓越计划”的目标、意义目前,水能

6、发电作为技术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多年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世界水力最富集之地在中国,中国水力最富集之地在西南。四川水能资源占全国25,水电开发蕴藏量1亿多千瓦,目前仅开发了10;西部可开发水能资源约2.743亿千瓦,占全国的72。未来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西南地区依然是中国水电开发的主战场。西南的水电必将成为推动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西电东送”工程的主角,对改善中国电力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能源战略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种趋势也必将带动对水电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因此,以我国水利行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坚持“面向水利工程领域、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

7、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按照学生能力与发展志趣的不同讲学生培养为适合社会需要的水利水电工程卓越工程师。西华大学水利水电卓越工程师教育旨在培养水利水电工程领域中高端的研发、设计和管理人才。三、本专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含专业培养标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重构、校内外师资队伍、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企业学习阶段方案、教学评价、改革与创新)1、培养标准(1)掌握一般性和专门的工程技术知识具备初步相关技能(2)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方法和技术手段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3)掌握项目及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并具备参与能力(4)具备有效沟通和交流的能力(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

8、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2、培养模式培养包括校内与企业学习两个培养阶段,企业教学紧密结合校内教学,贯穿学生学习周期,企业学习不少于一年,采取“3+1”的教学模式,学习实行学分制及校内、企业双导师制。3、课程体系 校内课程以知识的传授与积累为主要目的,结合相应课内实验教学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其课程体系可分为:(1)自然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统计、大学物理等。(2)工程概论课程:按照学生对工程的认识深度逐年安排,低年级以校内为主,高年级结合企业实践进行。(3)人文素质与品德培养类课程:思想政治选修、工程伦理、艺术等(4)经济管理类课程:管理概论、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等(

9、5)专业基础课程: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土力学、工程制图、水文学等(6) 专业课程:水工建筑物、水电站、水利工程施工等设计与施工相关课程,结合企业项目设计开展教学。4、校内外师资队伍 校内专业指导教师2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讲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者5人。聘任企业有经验、有技术的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人作为校外指导教师。5、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校内培养期间,利用水利水电工程实验室作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企业学习期间,企业提供的训练场所为校外教学基地,让学生更好进行工程认知训练、工程测绘训练、水工结构的设计施工等训练。6、企业学习阶段方案 企业教学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自主实验、课程设计、综合

10、实践、创新科研与毕业设计多个环节。企业教学紧密结合校内教学,穿插与学生整个学习期,学习累积实践不少于一年。 在企业一年的学习与工作由校内指导老师和校外指导老师共同负责实施。7、教学评价 校内教学评价主要以学生的理论成绩作为评价指标来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校外教学评价则通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动手操作能力来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以学生适应企业的需要、水电市场需要来衡量校企联合的培养方式的效果。 8、改革与创新 从单一的校内教学转为校企联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一般性和专门的工程技术知识,能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方法和技术手段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期培养能适应社会

11、经济发展的需要,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交流能力的水利工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师生积极从事教学研究与改革,近五年承担校级教改项目7项,发表实践教学方面的教改论文10余篇,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方面的研究,建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素材库;通过产学研的结合,不仅锻炼教师队伍,形成了一支具有特色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团队,也增强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可另附页)四、改革措施具体改革措施1.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努力构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务实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国家迫切需要的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坚持以构建学生系统的水力发电知识结构,制订科学的课程体

12、系,以培养学生具备在水电行业里能迅速把控水利行业的知识系统;坚持“方案宽口径,培养个性化,出口多方向”的基本原则,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增强前沿意识、开放意识和国际意识;总结并吸收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优势,突出行业特色,科学定位各专业高级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发展对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培养的需求。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培养。探索建立专业的拓展方向及专业拓展课程体系,注重各教学环节的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和连续性,将素质教育、知识教育、能力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构建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课程教

13、学体系,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的实现。方案修订应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的原则;坚持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优化的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特别加强工程实训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注重发挥学生特长的原则。2. 总体要求本专业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总体要求,在具体企业充分参与下,研究构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各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培养目标为导向,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标准。这是确定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条件。能源与动力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总体目标是:培养面向水力发电行业、面向未来的创业、具备系统完善的水力发电行业的知识结构的高端人才和行

14、业领军人物。采取校企联合培养方式,学生要有到国内大中型企业接受工程实践训练。3. 学分及学业要求采取灵活机动的学籍管理机制,允许提前或推迟毕业,也可以先就业后完成学业,学生完成学校工程试验班规定的本科学业要求,经思想品德鉴定合格,可取得学校颁发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工学学士学位证书。4. 课程设置要求根据专业特点及工程实践需要自行设置课程,并根据各专业自身实际,选择确定本专业学生完成本科学业和研究生学业,必须修读的最低课程类型和最低学分要求。课程内容要面向工程,强调“宽基础、重实践、重知识的系统性”,教学内容要精,适当削减部分理论课程学时,强化实践环节。课程教学与考核要结合工程实际进行,专业课以案例

15、进行。专业核心课程要突出学科专业的优势和特色,一般为必修。专业选修课程可以根据社会需要,设立灵活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模块。专业选修课程应为专业能力培养型课程,可以采取讨论式、研究式、工程设计式、案例式、创新训练式等多种形式,课程规格小型化。要求保证绝大部分专业课结合企业现场教授,为具体工程服务。要有l/3的培养环节在企业生产现场完成。5. 校内外师资队伍建设“卓越计划”实施的关键是要建立一支拥有一定工程经历的教师队伍,教师的构成应由有一定工程实践经验的学校教师、企业教师两部分组成。在企业学习阶段实行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指导的双导师制。从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教学活动的专业教师为在编的具有中

16、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和技术人员。 企业教师主要传授技术实现和工程经验,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密切配合,主要是负责课程的系统学习以及学校学习与企业学习的衔接工作,学校教师应受过较好的相关专业训练并具有系统集成开发工程背景和经验。5.1校内专业教师的任用标准 (1)专业背景骨干教师的专业结构分布合理,专业梯队阵容整齐;具备较为全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水利工程系统研究能力与实践经验,具有很强的技术更新与知识拓宽能力和创新能力;基本具备国际学术交流能力;能够采用外文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有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学历要求从事卓越工程师教学工作的教师,应具有硕士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