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简介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1192285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简介(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简介透视:利用X线的穿透性和荧光作用,将被检查者置于荧光屏(或影像增强器)与X线管之 间,X线穿过人体之后在荧光屏上形成影像并进行视读的检查方法,是一种既简便又经济的 检查方法。摄影:将被检查者置于X线管和屏-片系统之间,X线穿透人体后在胶片上形成潜影,再经 冲洗过程获得清晰照片影像的检查方法,得到的照片称平片。造影检查:将对比剂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人为地造成密度差别而形成影像对比的检查技术。 优点是使缺乏自然对比的器官和组织形成对比,扩大了 X线诊断范围,不足是少数人有副反 应。各种检查技术的综合应用:检查技术简繁的选择,损伤性,影像检查费用的考虑。胶片特性曲线:胶片特性曲

2、线是描绘曝光量与所产生的密度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横坐标相 对曝光量的常用对数值,纵坐标为光学密度。感光特性值:本底灰雾、感光度、反差系数、 最大密度、宽容度。曲线组成:足部、直线部、肩部、反转部。*特性曲线所反映的特性值-本底灰雾CiDmin):未经曝光胶片冲洗后所具有的密度尸感光度():产生密度LO (Dmin+1.0 所需要曝光量的倒数。k斜率特性曲线直线部(Dmin+O, 25-Dmin+2. 0)与橫坐标夹角的正切值。h最大密度(DOI聊h般片密度不再因曝光量的增加而上升a尸宽容度L):产生诊断密度(0.252.0)所对应的曝光量的范围。增感屏:基层、荧光体层、保护层、反射层。增感率:

3、在照片上产生密度为.0时,无屏与 有 屏所需照射 量 之比。A对影像效果的影响 增加影像对比度:原因尚不明确。 降低影像清晰度:原因一 “荧光涣散现象、増感屏交叠效应,X线斜射效应二 影像的颗粒性变差:原因“屏结构斑点Sx线照片的密度:透明性照片的暗度或不透明度,也称黑化度。影像灰度:在显示器上显示,显示器上显示的人体不同组织结构的黑化程度。參响照片密度的因素 mAst影响照片密度的主要因素。密度D与mAs 成正比乜辔电禺密度D与kW成正比*爲影距譎扌密度D与FFD2成反比。糜屏一片系统=密度I)与屏一片系统感度成正比。影像对比度:照片上相邻组织影像的密度差。包含物体对比度、x线对比度、胶片对

4、比度、 照 片 对 比 度、 人 工 对 比 度。影响X线对比度的因素: 人体组织的有效原子序数; 组织的密度辛 人体厚度 X线波长, 散射线。影响照片对比度的因素胶片的Y值:-X线质:k决定X线的质,即穿透力,因而控制影像的对比度令 X线量:对对比度没有直接的影响,但随着X线量增加,照片密度增高时,照片上低密度部分影像的对比度有明显的好转勺影响影像对比度:射线对比、胶片特性曲线、显影条件。照身扌野与散射銭照射野 gMhteon field)定义畫通过x线管窗口的x线束入射于被检体 的曝光面。照射翳的控制匸一般使用遮线器来控制.*控制鰻射野的童必 减少散射线;减少患者的曝光剂量口故射銭(wit

5、tered radiateon)定义*与原发射线成角度的射线。特点*平均能量低,方向不定。对照片的影晌: 降低影像对比度;增加影像密度。散射钱的抑制控制照射野大小 使用滤过板, 散射线的排除二使用滤线器; 应用空气间隙法。条件的选择感光效应(E)定义二X线对胶片的感光作用。影响感光效应的因素:透视胸部r荧光透视65kV 2mA;影像增强透 视 75kV. OJ0.25mA.胃肠畫荧光透视75kV. 2.53mA;影像增强 透视75kV.仇46m A 腹部逶视肢遥视鲁检査部位播母骨骼慑影注意飘,尸尽量使病人处于最舒适的位置;检查部位必须置于暗盒中心*X被摄部位的长轴应与胶片的长轴平行;长骨须包括

6、周围的软组织和邻近的一个关节;两侧对称部位,尽量使用一张胶片,一次曝光拍摄; 一般拍摄正侧位(常规位置,必要时加摄特殊位置;尸 中心线的应用必须准确;上陂慑觀细一 -*1*手后前位:投照要点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手掌向下,平放于暗盒上,手指伸直略分开。第三掌骨头至于胶片 中心。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第三掌骨头摄入胶片。手后前斜位:投照要点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手掌向下,掌面与暗盒成450 角,指尖接触暗盒,第三掌骨头置于 胶片中心。2、中心线的角度:与暗盒垂直。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第三掌骨头摄入胶片。手侧位:投照要点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手尺侧在下,手指伸直

7、或前屈,手掌与暗盒垂直,第五掌骨头置于 胶片中心。2、中心线的角度:与暗盒垂直。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第二掌骨头射入胶片。 腕关节后前位投照要点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手成半握拳状,掌面向下平放于暗盒上,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置于 胶片中心。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射入胶片。腕关节侧位投照要点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手成半握拳状,腕部尺侧在下,手掌后倾斜约 100 角,尺骨茎突置 于胶片中心。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桡骨茎突垂直射入胶片。 腕关节尺偏位投照要点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暗盒远端抬高 200 角,手成半握拳状,掌

8、面向下且向尺侧偏展,尺 桡骨茎突连线中点置于胶片中心。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射入胶片。 尺桡骨前后位投照要点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前臂伸直,背侧在下平放于暗盒上,前臂中点置于胶片中心。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前臂中点射入胶片。尺桡骨侧位投照要点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前臂伸直,尺侧在下平放于暗盒上,前臂中点置于胶片中心。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前臂中点射入胶片。肘关节前后位投照要点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肘部伸直,背侧在下平放于暗盒上,尺骨鹰嘴置于胶片中心。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3

9、、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肱骨内、外上髁连线中点射入胶片。肘关节侧位投照要点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肘关节屈曲成900,肩部放低,上臂与前臂在同一平面,尺侧在下, 肱骨内上髁置于胶片中心。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肱骨外上髁射入胶片。肱骨前后位投照要点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站立于摄片架前,上肢伸直略外展,掌面向前,上臂中点置于胶片 中心。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上臂中点射入胶片。肱骨侧位投照要点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上臂前伸放于暗盒上,肘关节屈曲900,掌面侧立。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上臂侧位中点射入胶片。肩关

10、节前后位投照要点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肩部背侧紧贴暗盒,躯干向被检侧旋转约 300 角,被检侧上肢外展 200300角,掌面向上,肩胛骨喙突置于胶片中心。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肩胛骨喙突射入胶片。肩胛骨前后位投照要点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被检侧肩部背侧紧贴暗盒,肩胛骨喙突下方5cm置于胶片中心。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肩胛骨喙突下方5cm射入胶片。肩胛骨侧位投照要点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取站立位,被检侧紧贴暗盒。转动身体,使肩胛骨内、外缘中点连线垂直于暗盒并置于胶片中心。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肩胛骨内

11、缘中点射入胶片。锁骨后前位投照要点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站立或俯卧,头转向对侧,被检侧锁骨紧贴暗盒或床面,锁骨中点置于胶片中心。2、中心线的角度:与暗盒垂直。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肩胛骨上角射入胶片。足前后位投照要点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被检侧膝关节屈曲,足底紧贴暗盒,第三跖骨近端置于胶片中心。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或向足根部倾斜100角。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第三跖骨近端摄入胶片。足侧位投照要点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被检侧足外侧紧贴暗盒,足底面与暗合垂直,第五跖骨近端置于胶片中心。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足内侧中点射入胶片。足内斜位投照要点1、肢体与胶

12、片的关系:被检侧膝关节屈曲,下肢向内倾斜,足底内侧紧贴暗盒,外侧抬高使足底与暗盒呈 300-450角,第三跖骨近端置于胶片中心。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第三跖骨近端射入胶片。 跟骨侧位投照要点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侧卧,被检侧足部外踝紧贴暗盒并置于胶片中心。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内踝下2cm射入胶片。 跟骨底跟轴位投照要点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被检下肢伸直,足呈中立位,踝关节背曲。足后跟紧贴暗盒并置于胶片中下13交界处。2、中心线的角度:向头侧倾斜400角。3、中心线的入射点:经跟骨中点射入胶片。踝关节前后位投照要点1、肢体与胶片的

13、关系:被检下肢伸直,下肢内旋100角,内、外踝连线中点上lcm置于胶片中心。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内、外踝连线中点上1cm射入胶片中心。 踝关节侧位投照要点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被检下肢屈膝,外侧在下,外踝紧贴暗盒,足中线平行于暗盒,外踝上1cm置于胶片中心。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内踝上1cm射入胶片。 胫腓骨前后位投照要点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被检下肢下肢伸直,足呈中立位,胫腓骨中点置于胶片中心。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胫腓骨中点射入胶片。胫腓骨侧位投照要点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被检膝关节屈曲,腓侧

14、在下,足中线平行于暗盒,胫腓骨中点置于胶片中心。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胫腓骨中点射入胶片。膝关节前后位投照要点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被检侧下肢伸直,足呈中立位,腘窝紧贴暗盒,髌骨下缘置于胶片 中心。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髌骨下缘射入胶片。 膝关节侧位投照要点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被检侧膝关节外侧紧贴暗盒,屈膝呈1300角,髌骨下缘水平膝关节 侧面中点置于胶片中心。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髌骨下缘水平膝关节侧面中点射入胶片。 股骨前后位投照要点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被检侧下肢伸直,足呈中立位,股骨中点置于胶片中心。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股骨中点射入胶片。股骨侧位投照要点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被检侧膝部屈曲约呈1350角,股部外侧紧贴暗盒,股骨中点置于胶 片中心。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股骨中点射入胶片。 髋关节前后位投照要点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双下肢伸直并内旋,两母趾接触,足跟分开,被检侧髂前上棘与耻 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中垂线向外2.5cm处置于胶片中心。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