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底系兴亡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118499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扇底系兴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桃花扇底系兴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桃花扇底系兴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桃花扇底系兴亡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桃花扇底系兴亡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桃花扇底系兴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扇底系兴亡(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桃花扇底系兴亡 2022年6月15日,我赴辽宁沈阳东北育才中学上了一节?哀江南的研究课。下面是课堂实录和说课。实录师:沈阳 中国驰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驰名的沈阳故宫,有福陵与昭陵, 葬着清王朝的两个皇帝: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沈阳动员了“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许多东北人民流落关内,有一支驰名的歌曲就唱出了当年东北人民国破家 之痛,流离失所之悲。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哀江南也波及了一个驰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一支同样反映亡国之悲的曲子,这座名城是南京,而这支曲子就是?哀江南。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本上关于?哀江南的介绍。?哀江南选自?桃花扇续四十出?

2、余韵。这个“余韵相当于现代戏剧或小说里的“尾声。既然课文选自“尾声,我们就有必要了解一下全剧 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师:同学们通过预习了解到,?桃花扇这个名字里的“桃花扇象征着爱情。?桃花扇也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我们刚才学过?长亭送别,现在就来比拟一下?桃花扇与?西厢记在故事情节上的异同。我们一起来看投影。投影1师:古典戏剧在爱情题材上根本都遵循着一个根本的故事情节模式。第一步是“才子佳人,一见钟情。?西厢记里的张生与崔莺莺是这样,?桃花扇里的侯方域与李香君也是如此。侯方 是明末名士、复社文人,在文化界和社会上都有一定的影响。李香君是秦淮河边的名妓,色艺双全,才艺俱佳,两人果然是一见钟情。第二步

3、是“风云突变,节外生枝。美好的爱情注定要经受更多的磨难。侯李二人生不逢时。明末崇祯皇帝即位后着力整顿朝政,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代中兴之主。他去除魏忠贤,魏忠贤余孽四处流 。有一个流窜到南京来的阮大铖,如丧家之犬,急着要与以复社文人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修复关系。明末知识分子在社会上是很有影响力的。所以他抓住侯李成婚的时机,给侯方域送了一份厚礼,但是却遭到李香君的拒绝。 句古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这话用在李香君身上就很不公平,李香君是个很有气节和见识的女子。李香君的拒绝在侯李与阉党余孽之间埋下了矛盾的伏笔。正在这个时候,李自成入京,崇祯皇帝带领他的后妃女眷自尽了。作为陪都的南京,就上演了一出立新主子

4、的闹剧,结果阮大铖这些阉党占了上风。他们成 了一个偏安朝廷。历史上的东晋和南宋都是偏安朝廷,毕竟还做了一些 复国土的努力。这南明王朝却只顾窝里斗,只顾争权夺利,醉生梦死。于是,侯李的苦难也就开始了。侯方域被逼逃亡,李香君先是被逼改嫁他人,不从,以死相拼,血洒宫扇。这扇子便是侯方域送给李香君的定情之物。有人稍加点染,勾勒成“桃花样子,这便是“桃花扇的来历。这就是第三个阶段,我把它叫做“一波三折,苦苦相争。侯李二人对爱情忠贞不屈,苦苦相思,与张生崔莺莺无二。师:大家知道,张生与崔莺莺有情人终成眷属,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这就是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大团圆结局。则,?桃花扇是这 吗?生1:不是。侯方域

5、与李香君最后虽然相见,最后却又分手,两个人双双入道了。教师:知道为什么吗?生1:好似是国家灭亡了。有一个世外高人指点他们,他们意识到连国家都没有了,爱情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醒悟了,就出家了。师:是啊。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个高人是怎样点拨这一对男女的。投影2师:就是这句话叫两个痴情男女幡然醒悟。原来,正当侯李二人双双沦落的时候,清兵南下,南京岌岌可危。阉党和他们的主子仓皇逃亡。国家 亡的时候,侯李二人却大团圆了。从爱情的角度来看,他们终于修成正果,但是孔尚任却让这一对男女双双入道,可见作者另有寄托。这就是“课文导读里提到的“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戏剧表现的重点是“兴亡之感。师:知道了故事梗概,我们

6、就来看课文。课文由宾白与曲词两局部构成。中国古典戏曲以唱为主,所以“白叫做“宾白,“宾就把“ 的作用讲得很分明。这与西方尤其是古希腊戏剧不同。古希腊戏剧以“白为主,而“唱合唱队往往作 背景而出现。但是,“宾白是戏剧的有机局部,读曲品曲必须注意宾白。我们来读这段宾白。我想请三位同学来诵读这段宾白。大家想一想,什么样的声音比拟适合朗读这段宾白?众生:沧桑的悲伤的消沉的成熟的师:是啊,虽然我们都还不够成熟,也没有经历过什么沧桑,但我们可以揣摩人物的心态,体验人物的情感。情感的体验是可以超越时空和年龄的。我还给大家准备了一支配乐,名字叫“哀郢 这是根据一首同名诗谱写的曲子。这是谁的诗作?生2:屈原。“

7、郢是楚国的故都。这是屈原在秦国灭亡了楚国后因思念祖国而写的诗歌。师:这个同学知识面很广。 曲子叙述的也是深沉的亡国之悲。曲子用中国最古老的乐器“埙演奏。当代作家贾平凹说过“埙能表现旷古的悲凉与沧桑。现在我们就在配乐朗诵中体验这旷古的悲痛和绝世的伤感。生分角色朗诵师:在朗诵中我们可以体验出人物的心情。读宾白,我们要解决三个问题。首先,这段对白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的身份分别是什么?生3:苏昆生,樵夫;柳敬亭,渔翁。还有一个老赞礼。师:要注意“渔樵二字的组合。你们在哪篇文章里见到过这种组合?生4:?赤壁赋。“渔樵于江渚 上,侣鱼虾而友麋鹿师:对,“渔樵在汉语里本来就有隐逸的意味。推荐一支古曲?渔樵

8、对话,也是叙述逍遥、遁世、 逸的。值得一听。师:第二个问题:苏昆生诉说自己的所见所闻,他在南京究竟 过哪些地方?生5:明孝陵,明故宫,长桥、旧院等秦淮河一带。师:他的 情是什么样的?生6:哀,恸,还有伤心。师 明白了这些,我们就来读下列七支曲词,看看下面这些曲子是怎样与宾白的这些信息对应的,又是怎样表现这种“哀“恸与“伤心的?我们先来一起朗读,读的时候思考一下,这七支曲子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一样。齐读七支曲词生7:前六支曲子是间接抒情 是寓情于景,第七支那么是直抒胸臆,所谓“放悲声唱到老,也就表明了抒情时不加掩饰,痛快淋漓。师:很好。既然是“放悲声唱到老,则我们就一起来放声朗读第七支曲子,如何

9、?生齐声再读第七支曲词师:这段里哪些句子最能打动你?生8:“ 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师:这是“谁在“看?生8:苏昆生。师:好似是一个冷眼旁观的人。他以这样一个局外人的语气来叙述,表明他对南明王朝的极端 恨和失望。生8:统治者忙着醉生梦死,忙着大兴土木,忙着穷奢极欲,挥霍享乐,也正是这些忙碌,决定了他们必然灭亡,挖苦了南明这个短命王朝的必然命运。排比句给人一种很急促的感觉,好似历史盛衰在一瞬间发生。生9:“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最让我感叹。我想起了刘禹锡的古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物是人非。莫愁湖是那时南京的繁华市区,现在却了无人烟,晚上只有鬼

10、哭了,很恐怖,很阴森。前后比照,叫人感叹。师:两位同学的分析很到位,让我们心里很有感触,我们再来读一遍吧。生齐读师:接下来我们来观赏前六段,鉴于时间关系,我们做一个分工。每个人选取自己最观赏的一段来谈谈,作者是怎样叙述那个“哀“恸与“伤心的?学生读书。思考。组织叙述语言。生10:我特别观赏?驻马听这支曲子。古代社会地位最尊贵的是皇帝,皇帝最尊重的人是他的父亲,是他父亲的父亲,是他父亲的父亲的父亲可是现在,埋葬明 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明孝陵却成了牧场,山羊在这里自由自在地吃草。其中一个“群字表明了不是一只偶尔来此,而是经常有许多羊来,可见这里荒无人烟啊。“鸽翎蝠粪满堂抛,枯枝败叶当阶罩中的“抛,表明

11、鸟儿基本没有忌讳,胆子很 ,没人照看。还有“罩字,表明枯枝败叶积聚得很厚。师:说得真好。最后一句“牧儿打碎龙碑帽其实也同样很精妙。这位同学很注意 达技巧。他特别强调了明孝陵墓主的身份:皇帝。他的话揭示了宗法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所谓宗法社会,就是按照血缘关系来决定人的社会地位与价值的社会。中国人非常敬重死去的先人,不要说皇帝,就是普通老百姓,也是这样。有句俗话,说“好似被人挖了祖坟似的。大家知道的洋务运动领袖李鸿章和盛宣怀,不就因为主张修铁路电报而遭人咒骂么?因为修铁路排电缆,要动地脉要挖人家的祖坟啊!十三陵,沈阳 福陵、昭陵,则大的规模,则大的气派,也可想见当年也一定扼守森严!可是如今明孝陵却

12、成了牧场。这其中包含了多少变化啊!生11:我特别观赏?沉醉东风一段,写明故宫的。这里 强烈的比照。墙倒塌了,玉柱也倒塌了。以前皇帝和大臣议论军国大事的地方,现在却“舞丹墀燕雀 朝。我觉得这话里似乎有挖苦的意思。师:何谓“挖苦?生11:以前这是大臣朝见皇帝 地方,可是现在皇帝没影了,大臣们也不见了,只有燕雀在这里朝拜。其实,燕雀只是在这里游戏觅食而已。师:好。我也想告诉大家,别看朱元璋是个乞丐出身的人,可是做起 帝来,还真像个皇帝。明朝是个君主独裁登峰造极的时代,宫廷礼仪很森严。朱元璋很注重自己的威仪,大臣上朝时必须跪着答复皇帝的问话,我们在电视上看到宣读皇帝诏书时总是以“奉天承运开始,这也始自

13、朱元璋。朱元璋认为自己是天下的皇帝,也就是全天下人的父亲,把君父的权力推向 端,实行极其严酷的刑法和廷杖制度,打首辅大臣如同打自家孩子。可以想见,皇帝上朝的时候,宫廷里该是多么威严肃穆,大臣们多么肃静庄重!可是如今,却只有鸟雀在这里玩耍了。借助于权力、暴政来实现万世不衰的幻想,今天看来是多么不可靠啊!生12:我最观赏?折桂令一节。我喜欢这里的比照。“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秦淮河曾经盛极一时,勾栏瓦肆,富商云集。可是现在到哪里找他们啊?人说“物是人非,我说是“物非人也非啊!师:总结得很精妙。生12:还有“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说的是现在生意没法做了,当年逢年过节的喜庆活动也没有了。由此我

14、们可以想象以前的秦淮河,一定是热闹不凡。我把这句话改成“灯船端阳闹,酒旗重九飘,就是以前繁华时的景象了。师:精彩!这样灵活地化用文章中的词句,很有表现力。尤其是这个“飘字用得好!生13:还有?太平令一节。“不怕小犬一句,没有狗叫了,表明这里没有人烟了。还有“枯井颓巢,表明旧院一带没了人气,荒凉冷落了。师:好的,今天我们的曲词鉴赏先到这里。快下课了,我想我们再回到我们开头说的“兴亡感。南明王朝匆促间起来,眨眼间消亡。改朝换代,尤其是频繁的改朝换代,赵钱孙李,你方唱罢我登场,周吴郑王,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给社会生产、百姓生活、文化开展带来了很多灾难,甚至是消灭性的灾难,也给社会心理带来许多阴影,

15、人们好似总是生活在末世之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人,在这个潮流中常常有一种无能为力和难以把握命运的渺茫感。这不能不激发人们的思考和感叹。所以,?哀江南虽然叙述的是对南明王朝的思考,是对三百年大明江山的思考,但传达的却是一种能够超越时空的历史领悟。投影3师:想当年,据说秦始皇来到南京,看到这个地方虎踞龙盘,颇有帝王之气。于是便下令开凿秦淮河,以泄去金陵王气。他以为这样就没人可以和他争夺江山。可是修建秦淮河并没有能保住他的一统江山。朱元璋加强独裁,统治严酷,控制森严,同样没能摆脱灭亡的命运。历史总是在兴亡盛衰的循环中转圈子。这是值得每一个人思考的问题,包括我们现代人,包括我们中学生。师: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课外阅读书。投影4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