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库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制度标准版本(四篇).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1180203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库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制度标准版本(四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血库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制度标准版本(四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血库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制度标准版本(四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血库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制度标准版本(四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血库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制度标准版本(四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库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制度标准版本(四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库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制度标准版本(四篇).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库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制度标准版本(一)医务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不留长甲、不戴手饰,操作时戴口罩;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进入传染病区应穿隔离衣,换鞋戴口罩。(二)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无菌物品放置专柜,标识清楚。(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前后洗手、泡手。(四)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凡侵人性诊断用物(器材、器械、敷料)均做到一人一份,一用一灭菌涟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吸5;器上的导管、牙垫等均需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未经严格消毒灭菌处理的物品不得使用到病人身上,每月对消毒灭菌质量进行监测。(五)注射、治疗时铺无菌盘,抽出的药液不得超过2h,开启的

2、无菌溶液须在2h内使用,各种溶酶不得超过24h,并注明开启时间。(六)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_次,容器每周灭菌_次。无菌器械保存液每周更换_次,容器每周灭菌_次。必须同时备_个消毒器械盘(待消毒、已消毒)。置于容器中的灭菌物品(棉球、棉签、纱布)一经打开,保存时问不应超过24h。(七)特殊区域如各科治疗室、换药室、门诊注射室、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儿科病房、婴儿室、icij病房等,每日用消毒液擦拭物表与地面_次,每日空气消毒_次;重点部门每月一次物表及空气的细菌学监测,要有记录。(八)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配餐间、病房、厕所使用的清洁工具(拖布、扫把、抹布等)标志明显,分别清洗,定

3、点放置,定期消毒,不得交叉使用。(九)病床湿扫(一床一巾),床头柜湿抹(一柜一巾),使用后消毒液浸泡,脸盆痰盂(除一次性)出院后终末处理备用,住院期间每周消毒一次。(十)普通病人出院、转院、死亡后,床单位或病房按病种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十一)传染病房、消毒供应室、血液透析室、治疗室、婴儿室、新生儿病房、产房,应根据消毒隔离原则及部颁标准建立相应的消毒隔离制度。(十二)换下的脏被服放入污衣袋内,有脓血、体液的应置于防水袋内,不得在病房或走廊清点被服。(十三)洗衣房布局符合要求,洁、污分开,各类衣物及传染性衣物应分开消毒处理后洗涤。运送车辆洁污分开,并有定期清洁消毒制度。(十四)严格管理一次性医疗

4、器具,每批购置应符合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规定,并进行质量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十五)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及废弃标本、感染性敷料、垃圾、手术切除的组织器官等,密闭回收。传染病人的体液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入下水道,实验室菌种、毒种必须灭菌,无害化处理。(十六)yl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污染的病人,应严格隔离,用过的器械、被服、房间严格消毒处理,敷料焚烧。(十七)做好医院污水管理工作,污水处理设施有经培训的专人负责,处理后的污水、污泥应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并定期检测。(十八)化验报告单消毒后发出。(十九)内窥镜室应设检查区和清洁区,检查前必须先做肝功能、hbv、hcv、h等检查,检查阳性者

5、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二十)救护车辆及担架运送传染病人及尸体后,应用消毒液擦洗消毒。(二十一)焚化室回收待焚化的污物应密封,室内及容器应定期清洁消毒。血库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制度标准版本(二)一、布局合理,应有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血液储存、发放处、成份室、采血室和输血治疗室设在清洁区,血液检验和处置室设在污染区,办公区设在半清洁区。二、进入血库的血液及试剂必须有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许可证。三、保持环境清洁,每日清洁桌面、地面,被血液污染的台面应用高效消毒剂处理。四、必须严格按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的程序进行管理和操作。五

6、、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六、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使用管理应按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要求执行。七、各区洁净度的要求。采集患者自体血、储存、发放血液应分室在ii类环境中进行,血浆置换术应在ii类环境中进行,并配备有相应的隔离设施。八、储血冰箱应专用于储存血液及血液成份,定期清洁和消毒,防止污染。每月对冰箱的内壁进行生物学监测并有记录,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和霉菌。九、病人自体采集的血液应隔离储存,并设明显标志。十、工作人员上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定期检查乙型肝炎病毒抗体水平。严格按洗手指征洗手,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配备快速手消

7、毒剂。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处理并登记报告。十一、医疗废弃物品应分类处理,按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的有关要求处理。十二、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按医院有关规定开展工作,相关人员应按要求参加培训。血库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制度标准版本(三)一、医务人员工作期间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操作时必须戴工作帽和口罩,遵守无菌操作规程。认真执行手卫生规范,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二、室内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设流动水洗手或备有手消毒设施。三、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_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如体温表、吸氧面罩等)。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

8、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四、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械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气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内窥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_戊二醛浸泡灭菌。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可选化学方法。五、正确使用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六、无菌物品

9、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_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七、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_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_小时不得使用。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_次,使用中的消毒剂每日更换,容器每周灭菌_次。八、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_、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未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九、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等,应一人一更换;患者住院时

10、间长时,应每周更换;遇污染应及时更换。更换后的用品应及时清洗与消毒。消毒方法应合法、有效。间接接触患者的被芯、枕芯、褥子、病床隔帘、床垫等,应定期清洗与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桌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清洁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清洁、消毒处理。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的衣物。十、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及时先清洁,后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十一、患者生活卫生用品如毛巾、面盆、痰盂(杯)、便器、餐饮具等,保持清洁,个人专用,定期消毒;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进行终末消毒。十二、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

11、、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和婴儿温箱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物品柜内。湿化瓶应为灭菌水,每日更换或消毒。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筏等可拆卸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十三、手卫生执行_部_年下发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十四、室内用品如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的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消毒采用_mg/l-_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_min。十五、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

12、洁和消毒。地面消毒采用_mg/l-_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_min。拖洗工具使用后应洗净、消毒、晾干备用。十六、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室、产房、导管室、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病房与部门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十七、清洁用品的消毒,擦拭布巾:清洗干净,在_mg/l有效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中浸泡_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拖布:清洗干净,在_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_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十八、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并根据气候条件适时调节。必要

13、时_通风设备,加强通风。十九、医院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措施。二十、传染科门诊、肝炎、肠道门诊等应做到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挂号、候诊、取药、病历、采血及化验、注射等与普通门诊分开。肠道门诊必须设立专用厕所。二十一、医疗废物管理应符合国家规定。血库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制度标准版本(四)一、布局合理,应有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血液储存、发放处、成份室、采血室和输血治疗室设在清洁区,血液检验和处置室设在污染区,办公区设在半清洁区。二、进入血库的血液及试剂必须有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许可证。三、保持环境清洁,每日清洁桌面、地面,

14、被血液污染的台面应用高效消毒剂处理。四、必须严格按_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的程序进行管理和操作。五、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六、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使用管理应按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要求执行。七、各区洁净度的要求。采集患者自体血、储存、发放血液应分室在ii类环境中进行,血浆置换术应在ii类环境中进行,并配备有相应的隔离设施。八、储血冰箱应专用于储存血液及血液成份,定期清洁和消毒,防止污染。每月对冰箱的内壁进行生物学监测并有记录,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和霉菌。九、病人自体采集的血液应隔离储存,并设明显标志。十、工作人员上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定期检查乙型肝炎病毒抗体水平。严格按洗手指征洗手,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配备快速手消毒剂。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处理并登记报告。十一、医疗废弃物品应分类处理,按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的有关要求处理。十二、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按医院有关规定开展工作,相关人员应按要求参加培训。第3页共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