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174166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日报: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经济日报: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经济日报: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日报: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日报: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胡敏 近来,我国经济运行中有不少增速达20至40左右的高增长行业迅速崛起,十分引人注目。像汽车制造业,2002年增长速度加快到38。像电子通信、住宅建设和新材料等行业也是连续几年保持了20左右的高增长。分析起来,这样一批高增长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对于我国GDP增长8作出了重大贡献。如汽车工业就直接和间接拉动GDP增长达1.5个百分点;房地产对GDP增长的直接和间接贡献率也在1.9至2.5个百分点之间。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在快速增长的每个时期,都有一批适应当时消费水平和市场要求的高增长行业,其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持续时间较长。从某种意义上说,国

2、民经济能否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批高增长行业,它们在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并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领头羊和主力军。再从我国的情况看,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担当经济增长主动力的高增长行业是不断变化的。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是轻工、纺织等行业领先发展,居民消费水平至多是千元级的;1992年开始,家电制造业、以宾馆饭店和写字楼为代表的房地产业和基础设施产业主要地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这时,居民消费层级也开始迈上了万元台阶。而到了90年代中后期,对应的消费市场需求出现了饱和,这些行业生产能力出现相对过剩,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下降,同一时期的经济增速便也有所放慢。特别是90年代后期新的高增长

3、行业由于没有及时跟上,甚至出现了一段主导产业空白期。有专家称,这一时期出现的是产业切换留下的“空当”或“结构转换缺口”。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几年的累积发展,特别是扩大内需、启动消费的不懈努力,一批新的高增长行业,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从去年开始,主要针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提高我国工业核心竞争力的汽车、住房、电信和装备制造业等一批高增长行业,发展迅猛,显现巨大活力。城乡居民近年来的积蓄储备,也为升级需求显性化提供了财力基础,一些10万元级的重量级耐用型商品正成为城市居民消费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高科技、IT设备制造、电信服务等信息化产业和文化服务业,也构成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经济增长的内在支撑点。其实,分析

4、世界各个工业化国家的发展进程,当人均GDP由800美元向3000美元过渡时,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将步入一个“高速增长通道”。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达到1000美元,正处在这一通道的“爬坡”阶段。在这个阶段,如果没有一批高增长行业作为主要推动力,国民经济就难以快速前行。而据有关专家测算,仅住宅、汽车和城市轨道交通三项所创造的需求,就可以支持我国未来10年GDP的增长率达到7以上。按每年需新建城镇住宅5亿平方米计算,城镇住宅投资占GDP的比重将达到5以上;汽车产业按每年20的增长率,在今后10年,其产业带动力对GDP新增量的贡献可达17左右,增长动力十分强劲。当然还要看到,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的变化

5、和转换只是初步的,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新的“翻两番”,我们仍需要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紧紧抓住抓好一批领跑经济的高增长行业。对此,各地区和各部门,都应切实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认清大势,认真研究高增长行业的发展,把高增长行业摆到突出位置,做好发展导向的改革和政策调整,并将启动和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放到经济运行的全局来考虑,并充分挖掘其潜力。激活高增长行业的关键,就是要在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创造宽松的市场条件和制度环境。在需求领域,要充分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提高城乡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积极拓展重在住行方面的消费信贷领域,

6、采取灵活的消费信贷政策,改善消费环境,并为稳定消费预期提供制度保障,从而形成旺盛而持续的市场需求。在供给领域,还要加大各项政策实施力度,譬如,在加快住宅产业的市场化进程方面,要抓紧落实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出台的有关住房货币化补贴、二级市场开放和培育、降低房屋交易费用等方面的政策,打破旧的住房福利分配制度,使原先住公房的广大居民与住宅产业真正建立起市场化关系,减少依靠银行贷款投资房地产的规模等。再譬如,要保护、引导、加强汽车产业的良好增长态势,减少汽车产业“爆发式”增长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在松动和调整汽车行业进入限制的同时,也要防止各地一哄而上,仍然依靠行政力量驱动投资汽车项目的做法。值得强调的是,要努力消除各种不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的体制束缚,降低一些行业的进入门槛,吸引新的投资者特别是民营投资主体参与高增长性行业,促进产品供给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同时,进一步加大在金融、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在投融资体制改革上加快进程。从而让高增长行业真正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成为我国经济在新世纪保持快速增长的持续动力。 来源:经济日报 2003年1月16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