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新课程生物考点复习测试题—5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1171795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新课程生物考点复习测试题—5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新课程生物考点复习测试题—5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新课程生物考点复习测试题—5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新课程生物考点复习测试题—5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新课程生物考点复习测试题—5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新课程生物考点复习测试题—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新课程生物考点复习测试题—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新课程生物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l以下关于微生物对氧的需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烷杆菌是厌氧呼吸,但氧的存在不影响其生存 B链球菌是厌氧呼吸,不能接触空气 C黄色短杆菌在氧气充足时才能产生谷氨酸 D谷氨酸棒状杆菌是厌氧呼吸2关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初级代谢产物在微生物的一生中都能合成 B初级代谢产物是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所必需的 C初级代谢产物对微生物毫无意义,但对人类是有用的 D不同的微生物初级代谢产物基本相同而次级代谢产物不同3下列有关发酵工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发酵工程采用连续培养的方法以最大限度地获得人类所需的产品 B发酵所用的菌种

2、可以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获得 C发酵工程就是利用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生产人类所需的产品 D发酵工程与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密切相关而与酶工程无关4加酶洗衣粉的去污能力比普通洗衣粉强的多,是因为洗衣粉的生产过程中加入了蛋白酶、脂肪酶等多种酶,这些酶的生产是哪项工程实现的( )A发酵工程B基因工程C细胞工程D酶工程5在一普通的密闭锥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在下列的有关坐标图中,正确的是( )ABCD6发酵过程是发酵工程的中心阶段,为了保证菌种的生长、繁殖和代谢产物的形成,应及时做到( ) A随时取样检测培养液中细菌的数目和产物浓度 B及时添加必要的培养基成分和排除代谢产物 C严格控制温度、pH、

3、通气量和转速等发酵条件 D以上都是7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时,投放的适宜的原料和在产生酒精阶段要控制的必要条件是( ) A玉米粉和有氧B大豆粉和有氧C玉米粉和无氧D大豆粉和无氧8关于微生物代谢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酶合成调节和酶活性调节不能同时存在 诱导酶一旦合成,其在细胞内一直存在 酶活性调节是一种快速、精细的调节方式 微生物代谢调节的意义可保证微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不浪费 ABCD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微生物的代谢途径是微生物的生理特征,不能人为改变 B微生物的代谢途径与环境条件有关 C多数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的成果通过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实现产业化D发酵罐中代谢产物的形成与搅拌

4、速度有关10发酵工程实际上是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加以控制,从而生产人类所需的产品。下列有关菌种的培育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利用基因突变原理育成青霉素高产菌株 B利用基因突变原理育成生产人干扰素的酵母菌 C利用基因工程手段育成生产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 D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培育出生产单克隆抗体的细胞系11下列与儿童龋齿形成有关的是( ) A霉菌B醋酸杆菌C乳酸菌D棒状杆菌12人们常用菌类含量来检测水质污染的程度,这种菌类是( ) A乳酸菌B大肠杆菌 C根瘤菌D结核菌13外科手术器械和罐头食品的消毒,都要以能够杀死哪一类菌类为标准( ) A球菌B杆菌C螺旋菌D芽孢14下列关于初级代谢产物

5、和次级代谢产物的比较,其中正确的是( ) A初级代谢产物只是在微生物生长初期产生,次级代谢产物在生长到一定阶段才产生 B两者都自始至终产生 C初级代谢产物始终产生,次级代谢产物在生长到一定阶段产生 D两者都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15为研究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常将少量的某种细菌接种到培养基中,定时取样测定培养基里的细菌数目,以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得到生长曲线图,对培养基的要求是( ) A恒定 容积的液体培养基B任意容积的液体培养基 C恒定容积的半固定培养基D任意容积的半固定培养基16下列有关培养基的组成对菌种的影响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培养基中营养物质要全面,否则影响菌

6、种繁殖及正常代谢 B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如碳源与氮源之比)和浓度适当,否则影响菌种代谢途径 CpH要调节适当值,否则会影响理想代谢产物的生成 D水的含量可增加以增强代谢浓度17工业上利用谷氨酸棒状杆菌大量积累谷氨酸应采用的最好方法是( ) A加大菌种密度B改变碳源与氮源比例 C改变菌体细胞膜通透性D加大葡萄糖释放量18严格控制发酵条件,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得到质高量多的理想产物,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控制不包括( ) A温度控制B溶氧的控制CpH的控制D酶的控制19在下列生物中,属于微生物的是( )A变形虫B衣藻C蘑菇D草履虫20微生物是一种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在下列四

7、界中,没有微生物类群分布的是( ) A原核生物界B原生生物界C真菌界D植物界21、细菌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 A纤维素、果胶B肽聚糖C蛋白质、磷脂D维生素22、在细菌的结构中,控制抗药性、固氮、生成抗生素等性状的基因位于( ) A细胞壁B核区中C细胞质的质粒中D细胞质的核糖体中23菌落的大小、形状、光泽度、颜色、硬度、透明度等特征,常用来鉴定菌种。没有鞭毛的球菌其菌落的特征是( ) A菌落较大、边缘整齐B菌落较小、边缘整齐 C菌落较小、边缘锯齿状D菌落较大、边缘波浪状24下列叙述中不属于配置原则的是( ) A根据不同的微生物配备适宜的PH值 B根据不同的微生物选择不同的原料配制 C根据不

8、同的微生物的需要调整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成分的比例D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控制适宜的温度25科学家应用人工诱变的方法,选育出不能合成高丝氨酸脱氢酶的新的黄色短杆菌, 以增加赖氨酸的产量,这种代谢的调节属于( ) A酶活性调节B酶合成调节C生长因于调节D激素的调节26微生物生长的稳定期代谢产物很多,若要延长稳定期,增加代谢产物,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向培养基内定期加入菌种和培养基 B以一定的速度添加培养基,同时又以一定的速度取出旧的培养基 C以一定的速度从培养基中取出代谢产物 D以一定的速度不间断地加入菌种,同时取出代谢产物27红茶菌是由酵母菌、乳酸菌、醋酸杆菌组成的共生体;培养红茶菌最好

9、选用( ) A固体培养基B半固定培养基C液体培养基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28在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微生物代谢特点的是( ) A微生物的代谢在适宜的条件下非常旺盛B微生物对物质的利用和转化非常快 C微生物的表面积和体积之比很大 D其菌落发达、结构非常复杂29在下列四组化合物中,对微生物无明显生理功能,是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物质的一组是( ) A氨基酸、核着酸、多糖B维生素、抗生素、脂类 C抗生素、激素、色素D氨基酸、葡萄糖、碱基30关于酶合成调节的叙述,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保证了微生物的代谢需要 B避免了微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C增强了微生物的适应能力 D酶合成调节快捷、精确地调节代谢

10、31下列关于微生物生长过程中稳定期特点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活菌的数量达到最高峰B细胞分裂最快 C代谢产物在细胞中积累多D有的细菌产生芽抱32家庭用酵母菌酿酒,最初一段时间闻不到醇的香味,一段时间后才能闻到醇香,最初闻到醇香的生长时期最可能的是( )A调整期和对数期B对数期和稳定期C稳定期和衰亡期D调整期和衰亡期33细菌一般在60的环境中持续30分钟后,往往会失去活性,这是因为( )A酶的活性降至最低点B蛋白质和核酸遭到破坏C高温大大地蒸发了水分D高温破坏了细菌的结构34病毒的结构十分简单,之所以把它也划入生物界,其主要原因是( )A病毒具有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化合物蛋白质和核酸B病毒能侵

11、染宿主细胞并在宿主细胞内增殖C病毒具有一定的结构形式和一定的生理功能D病毒的结构中有核衣壳外还有囊膜35利用黄色杆菌能将天冬氨酸转化成赖氨酸、苏氨酸和甲硫氨酸的特性来生产赖氨酸。但在其过程中,由于细胞内苏氨酸和赖氨酸过量而抑制整个反应。人们为了克服这一问题采取的方法是( )A不断地向发酵缸里加入天冬氨酸B及时从发酵缸里取出赖氨酸C选育不能产生高丝氨酸脱氢酶的菌种D改变细胞膜的透性,使赖氨酸排出细菌二、非选择题(共80分)1(10分)右图是黄色短杆菌合成赖氨酸途径示意图,据图回答:(1)图中黄色短杆菌利用 合成赖氨酸、苏氨酸和 。(2)当 和 都积累过量时,就会抑制天冬氨酸激酶的活性。(3)利用

12、黄色短杆菌大量生产赖氨酸就必须抑制 形成。(4)科学家对黄色短杆菌进行 处理,选育出不能合成 的菌种,提高了赖氨酸的产量。(5)黄色短杆菌合成的赖氨酸是 代谢产物,它合成后的存在部位是 。成分Ca(NO3)2KH2PO4KClMgSO4Fe(NO3)2Mo等蒸馏水含量1g0.25g0.12g0.25g0.25g极小1000ml2(16分)下表为一种培养液的配方,试根据表中内容作答:(1)若用于植物培养,培养初期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可采用的最简单有效的措施是 。(2)若除去培养液中的硫酸镁,对植物叶的颜色影响是 。若除去硝酸钙对植物体的影响是 。(3)要使植物正常生活,培养液中至少还应加入 种必需元素。(4)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到培养液中留存的NO3较少而Ca2+离子较多,这一现象与细胞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