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文化委员会工作计划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1169350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文化委员会工作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区文化委员会工作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区文化委员会工作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区文化委员会工作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区文化委员会工作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文化委员会工作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文化委员会工作计划(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文化委员会工作计划 工作重点: 实施八项工程。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二是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工程;三是农村、社区文艺演出星火工程;四是奥运文化广场活动工程;五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文化活动建设工程;六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程;七是文化市场科技监管工程;八是文物保护利用工程。 工作任务 一、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农户为对象,发展区、镇乡、村(社区)和非农单位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建立政府投入机制和社会投入机制,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使各个层次人群都有合适的活动场所。 (一)区级:一大一小两个工程建设 1、平谷区博物馆的建设工程。20*年完成部

2、分前期准备工作:制作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专家论证、评估和简单的结构设计等,争取年内开工。 2、影剧院小放映厅建设工程。建筑面积260平米,用于小型放映活动和小型会议。 (二)乡镇级:一个服务中心建设 争取市里资金完成2-3个乡镇、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新建、改造工程。 (三)村级:三个“一”建设:一个文化室、一个图书室、一个舞台 1、积极推进文化大院建设,为5个农村文化室、图书室配置设备。 2、继续推进农村数字化电影厅建设(根据市里补贴额度确定建设数量)。 、推进村级舞台建设。提升村级舞台的服务功能。 、加强山区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设施维修养护工作。 二、积极推进全区文化活动建设,丰

3、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20*年是奥运之年,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我们将以宣传奥运活动、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为重点,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主要是搞好九大活动、建设两大工程 九大活动: 1、创新开展农民艺术节活动。组织好第二届“火树银花靓平谷活动”,组织、策划好新春团拜会、秧歌花会进城大拜年等传统活动,使传统活动常办常新。 2、重点策划、组织好奥运文化广场活动。奥运工作为全年重中之重的工作,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为主题,在奥运倒计时节点日、国际奥林匹克日、奥运会开幕前期、奥运会举办期间及残奥会举办期间,开展庆祝演出活动、奥运知识图片展览宣传活动、奥运特色工艺品展卖活

4、动、奥组委要求组织的奥运广场活动等四项共3场系列文化活动,营造喜庆氛围,宣传奥林匹克精神,展示平谷区群众期盼奥运、参与奥运、奉献奥运的精神风貌,为20*年北京奥运会造势。 3、层层推进“桃花大舞台”文艺演出活动。延袭“桃花大舞台”活动成功经验,将活动继续推进并深化,以区级桃花大舞台为龙头,依托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桃花大舞台,以区、镇(街道)桃花艺术团为主导,突出十七大精神、“和谐社会”建设、奥运盛事等主题内容,全年演出活动不少于202X场。 、认真组织好桃花节品牌活动。组织好连续21天的世纪广场桃花大舞台演出活动。 、继续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根据市文化局统一安排,继续实施文艺演出“星火

5、工程”和“市属专业院团赴京郊边少地区公益性演出活动和周末场演出工程,送戏下乡不少于000场。图书馆和新华书店送书下乡不少于4万册。 、继续开展农村电影放映活动。影剧院、电影服务中心继续实施数字化电影放映“23”工程,送电影下乡不少于500场。 7、组织业余文艺队伍调演活动。以桃花大舞台活动为抓手,逐步完善全区文艺调演机制,推进以艺术节、桃花节、夏日文化广场、金秋艺术欣赏为主线的四季常规大型文化活动的开展。 8、促进文化展示、交流活动。以平谷精华武术学校为代表,以“北京艺术家庭”为展示基地,以平谷区内民间文化艺术资源为优势,抓住机遇,继续做好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拓宽文化交流之路。组织好“泃河情”平

6、蓟兴风光摄影展、华北六省市书画影联展、桃文化收藏展等展览活动,促进与周边省市、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 9、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活动。一是民间文学类区级非遗项目相关资料整理、书籍出版工作。编辑出版丫髻山传说、仁义胡同传说、轩辕黄帝传说、平谷区抗日歌谣、平谷村落域名传说等套书籍。二是重点区级非遗项目传承展示活动,对平谷调等10个项目进行传承展示活动,对各类项目从服装、道具等诸多方面进行装备、扶持,使项目在延袭传统的基础上得以更好的发扬,使项目为公众熟悉与认可。三是市级非遗项目的“标志碑”设立工作,在仁义胡同旧址、轩辕庙旧址分别设立大型立体“标志碑”,对项目情况进行明示。 两大工程: 1、乡

7、镇、社区“十个一”建设工程。包括一次专题会议、一个年度工作计划、一次农民艺术节活动、一项周末桃花大舞台演出活动、一次家庭藏书评选、一次读书体会交流会、一项电影放映工程、一次书画影展评活动、一支镇级桃花艺术团、一支村级新农村文艺宣传队。 2、非农单位(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五个一”建设工程:建一个图书室、组织一次书、画、影比赛、开展一次歌咏比赛、组织一次联欢会、有条件的单位建一支演出队伍。 三、加强队伍建设,为文化事业发展提供后劲 以培养和建立基层文艺骨干队伍为着眼点,以提高素质、扩大规模为目标,抓好四支队伍建设,达到四个要求。 四支队伍建设: 1、加强管理者队伍建设。社区和乡镇文化干

8、部按原有编制数尽快归位,解决社区和农村文化活动缺乏、文化管理不到位问题。 2、加强桃花艺术团建设。加强24支区、乡镇、街道桃花艺术团建设,三个月内为其配备设施、设备。 3、加强业余团队建设。新发展各类群众性业余文艺队伍3支,使全区群众性业余文艺队伍累计达到80支。 4、加强骨干队伍建设。搞好“千人培训工程”,组织乡镇文化干部、业余剧团骨干、图书室管理员、数字电影放映员、基层文艺骨干等各类培训,全年不少于202X人次,培训艺术骨干不少于70人。 四项要求: 、队伍建设要以广大群众为主体,使群众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活动的参与者,不断提高群众的文化活动参与率。 2、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业余团队

9、的演出水平,由自娱自乐型向演出型转变。 3、要以培训为重点,提高业余队伍的业务素质。采取外请老师辅导、外出交流、自学等多种形式,加大培训力度。 4、桃花艺术团每年演出不少于2场,每个团至少要能够组织两套不同的、高水平的、不低于90分钟的节目。 四、加强文化市场建设,营造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 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培育和管理,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抓好三支队伍、一项工程建设,搞好五项专项活动。 三支队伍、一项工程。抓好文化市场执法队、文化市场监督员队伍和行业协会三支队伍,建设文化市场科技监管工程,加强执法力量,加大监管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市场管理的格局。 四项专项整治活动: 、抓好网吧专项

10、整治活动,加大对网吧的综合检查和对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查处力度,建立网络监控系统,提高对网吧的科技管理水平,确保网吧不发生严重问题。 2、继续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遵纪守法、文明经营活动,严查非法出版物的出版、印刷、销售各个环节,使我区文化市场整体状况有一个较大的改进。 、加强对文化娱乐场所、印刷企业的安全监管专项整治活动,结合市、区安排的安全检查行动,加大安全检查力度,防止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4、做好卫星电视接收设施专项整治活动。按照市广电局考核细则的内容和标准,逐项抓好落实和检查验收,确保在市对我区的考核中,不发生任何问题。 五、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科学开发利用文物资源 继续贯

11、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加大执法与宣传力度,全面科学保护、利用文物资源,完成六项任务。 、重点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野外调查工作,根据文物普查结果,完成3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 2、完成全国长城资源调查的野外测绘、数据采集工作,建立健全长城档案; 、配合区规划委等有关部门,分批做好2至3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工作; 4、积极配合我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基建前有关行政审批和考古调查勘探工作,确保地下文物安全; 5、根据文物保护资金情况,分期分批做好文物古建的抢险修缮工作; 6、完成上宅文化陈列馆馆藏石刻碑刻丛书编写工作;在现有的

12、基础上继续进行以服装服饰为主的民俗文物征集工作;对搜集的平谷地区方言资料进行整理。 六、加强文化产业发展,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文化产品 要鼓励和引导非公资本投资建设文化产业;政府相关部门要形成合力,积极配合乡镇政府、企业、个人对文化产业项目进行策划、包装、宣传、推介,打造三个项目。 1、打造丫髻山道教圣地和文化庙会品牌。完善现有文物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丫髻山管委会打造道教文化胜地和品牌传统庙会;有效整合周边资源,整治丫髻山碑刻,编辑丫髻山历史文化丛书,为我区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富民服务。 2、打造京东三元文化谷。在黄松峪乡打造京东三元文化艺术谷,帮助当地政府做好前期规划和项目包装,促进当地旅游业的

13、发展。 3、打造东高村镇乐器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帮助东高村镇充分挖掘乐器生产与音乐文化创意文化的资源优势,将该基地建成以乐器生产制造为龙头,集生产、销售、商贸、教育、展览、旅游于一体的新型基地。 保障措施: 1、建机制促发展。坚持公共服务均等原则,建立文化活动的创新机制、大众参与机制、援助机制、配送机制、交流机制和信息传递机制,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机制,充分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广场文化活动等载体,在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中注入现代文艺样式和内容,以多种文艺形式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使农民群众从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2、抓保障促发展。做到“四纳入”:切实做到文化部提出的“四纳入”:把文化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 3、抓队伍促发展。主要是加强管理者队伍、专业队伍、业余团队、文化志愿者队伍和文化市场监督员队伍的建设。提高各种队伍的业务素质,提高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抓资源整合促发展。一是要与旅游、教育、体育、卫生、科技等部门相结合,在设施、设备、场地等方面实现部门间的资源共享;二是加强国际、地区、馆际间交流,在人才、设备、文艺品种等方面,以互借、互换、培训、展演等方式进行资源整合,实现文化资源共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