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的统一(下.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116921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的统一(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秦的统一(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秦的统一(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秦的统一(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秦的统一(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秦的统一(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的统一(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秦的统一(下)教学过程 (续 )二、巩固统一(板书)1建立专制集权统治(板书)什么是专制集权统治?它是我国封建社会自秦开创,历代封建王朝基本沿袭下来的政治体 制。“专制”是指君主专制,皇帝独裁,造成皇权的绝对权威。 “集权”是指中央集权,体现 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当中, 即中央政府为有效管理地方, 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安全, 而建立的 中央对地方政区管理的行政制度。统一后的秦朝政治体制是顺着这两条线向前发展的。(课件逐步显示图示)教师用谈话方式讲解)夏商周三代的国君称什么? (生答: 王)秦统一后, 赢政以为 “王” 的称号已不足显其尊贵, 于是令大臣“议帝号” 。李斯等认为秦王的功业是古代君王不能

2、够相比的,应当用最尊贵的 名号。赢政决定称皇帝,皇帝自称为“朕” ,发布的命令叫做“制”和“诏” ,他幻想秦的统 治世代继续下去,自称始皇帝,后代称二世、三世皇帝,以至千万世。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 “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在中央, 皇帝以 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务;太尉是最高军 事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军事,负责内外防卫, 统领一套武官班子; 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 官。在地方, 废除分封制设立郡县两级, 郡设郡守, 县有县令, 所有官吏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这是中国地方政区制度上一个划时代的改革。在郡县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中央到地方

3、的一整套专制主义集权制度,对于促进全国大统一, 加强地主阶级统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一制度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潮流的。 这种上层建筑对 于巩固经济基础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促进了封建经济、 文化的发展。 郡县制在我国被长期 沿用下来,影响十分深远。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是从政治上巩固了统一。但战国以来,各国文字、货币、度量衡各 不相同,相当混乱, 这不仅对经济、 文化的发展和交流造成极大不便, 还影响到国家政治上 统一的巩固。2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板书)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战国时文字已广泛应用, 在长期的演变和应用中, 各地区“言 语异声,文字异形” 。同学们看课本,一个“马”字,

4、七国各异,发音也一定不同。秦统一 后文字不统一会有什么影响?(生答:略)既妨碍政令的推行,又影响着文化的发展。秦始 皇命李斯等人进行文字整理, “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把原来的大篆简化为小篆 (课件显示) 。 李斯等人还编写了三部字书, 既是儿童普及识字教育的课本, 又是推行小篆的标准文字的范 本。后来又简化字体, 采用狱吏程邈把小篆圆转笔画变成方折的字体, 便于书写, 这就是“隶 书”(课件显示) 。秦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用于官方文书法令,以隶书作为日用文字在全国 范围内推广。 现在的楷书, 就是从隶书演化而来的。 到西汉时, 隶书便成了通行全国的文字。 文字的统一, 是华夏文化的重大发展。

5、 它对于文化的传播具有积极意义, 对我国文化艺术的 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战国时期,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各国都铸造货币,币制极其复杂,甚至在同一国家的不同 地区,货币也不一致。基本币制是四大类(课件显示货币图) 。流通燕、赵、齐等国的是各 种“刀币”;流通魏、赵、韩等国的是形状像铲的各种“布币” ;流通楚的是铜贝,也叫“蚁 鼻钱”“鬼脸钱”;流通秦、周等地的是“圆钱” ,也叫“环钱” 。秦统一后如果不改革这种货 币制度, 就不能促进全国经济的发展, 更不利于统一以后实施的赋税制度。 秦始皇下令废除 了各国的旧货币,以秦币为基础,推行新的统一的货币制度。 新制度分为两等:以黄金为上 币,以镒(

6、二十两)为单位;以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重如其文,质量 要求很高。这样,就克服了流通、换算的困难,促进了全国各地的商品交换。秦统一货币是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币制改革。什么是度量衡?(生答:见课本注释)战国时期,各国的度量衡差异很大,名称复杂,单位 和进位极不一致。例如齐以釜、钟为单位,四进位;秦以升、斗、桶(斛)为单位,十进位。 秦始皇废除六国的旧度量衡, 以秦国原来商鞅制订的度量衡为基础, 制定了新的制度准行全 国。新的度和量, 都是十进位, 计算方便。 秦律中还规定了量器误差限度, 超过限度要处罚, 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度量衡制度的统一。 提问:秦统一文字、 货币、 度量衡

7、有什么历史 意义?(启发学生议论,教师归纳)3焚书坑儒(板书)秦始皇完成统一后不久,出现了两起历史事件,就是“焚书”和“坑儒”什么是“焚书”?(学生阅读课文,讲述故事,教师补充)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 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中举行盛大宴会。博士70 人上前祝寿,仆射(主管博士的长官)周青臣当面歌颂秦始皇完成统一的功德,博士淳于越(齐人)却建 议效法殷周分封子弟功臣,说: “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丞相李斯加以驳斥,提 出了“焚书”的建议,得到秦始皇的认可。当时所焚之书包括两部分:一是统一前的列国史 记,二是百姓私藏的诗 书和百家语;至于秦国的史书、博士所藏的图书和百姓家藏 的医药

8、、卜筮、种植的书不在内。所标书籍都必须在 30 天内上交地方官府焚毁。为此,还 制订了一系列法律,如:有敢谈论诗 、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凡要 学习的一律以吏为师。 严厉坚决地贯彻了焚书今, 使古代的文化典籍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由 于六国史记的被焚,战国纪年至今还不能完全搞清楚。为什么要“坑儒”?焚书的第二年,卢生、候生等方士、儒生,认为秦始皇刚愎自用,专任 狱吏,以刑杀为威,贪于权势,不可替他求仙药。于是,两人就逃跑了。秦始皇大怒,下令 追究方士、儒生的罪行。结果,四百六十多名儒生被活埋。这就是“坑儒”事件。提问:秦始皇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后果怎样? (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教

9、师最后归纳小结) 秦始皇的目的是想通过这种做法来反对效法古代的治理方法和反对以古讽今, 但他采用的是 极其粗暴野蛮的手段来维护他那至高无上的权威, 其结果是摧残了文化, 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 一批儒生被杀, 严重地影响了春秋战国以来学术思想领域里 “百家争鸣”的风气,应予以批判。4修建长城(板书)万里长成是世界十大奇迹之一, 也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成就之一。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各 诸侯国为了相互防御, 纷纷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 秦朝为什么要修筑长城呢? (生答: 用来抵御匈奴。 )课件显示匈奴骑兵铜像和匈奴鹰形金冠饰 )匈奴族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 兴起

10、于蒙古草原上, 从前 3 世纪到 5 世纪, 先后在蒙古 高原和中原地区活动了大约八百年,对开发祖国北疆,创造祖国历史文化做出过重要贡献, 在中国及世界历史上都留下深远的影响。匈奴在秦疆域以外, 当时已是一个强大的政权, 到秦汉之际, 匈奴与中原王朝形成了对峙的 局面。匈奴贵族率骑兵不断入边扰掠,使北方的生产遭受破坏。为防御匈奴,当时秦、赵、燕修筑了长城。秦统一后,为解除匈奴对秦朝的威胁,秦始皇派将军蒙恬率领30 万大军北伐匈奴,夺取河套地区。 秦始皇在北伐匈奴取得大胜的基础上,为加强对匈奴的防御, 将原 秦、赵、燕三国修建的长城连贯为一,补缀扩建成驰名世界的万里长城。秦代的长城因地而 筑,用

11、险制塞,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 ,向东直到辽东,婉蜒万余里。 (课件闪动显示万里 长城起止点,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万里长城是一项伟大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 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骄傲。5开凿灵渠(板书)同学们还记得东南沿海地区有一个母系氏族文化遗址吗?(生答:河姆渡氏族。 )它就是我 国南方越族的祖先。春秋时期,南方有哪两个诸侯国争霸?(生答:吴越)越族就包括了当 时吴越及附近的居民。战国时,越国被楚国所灭,越人流散东海沿海及江南各地,后称“百 越”,对发展江南经济和文化,做出过贡献。东南沿海的一部分越人在秦统一前已降秦,秦 设郡管理。秦统一后,为开发江南,前2

12、17年派屠睢率 50 万大军向岭南进兵,遭到那里越人的反抗。 由于五岭山高路险, 交通不便,为解决运送军粮问题, 前 214 年秦始皇派史禄开 凿灵渠。灵渠位于今广西兴安县境内,长 33 公里,沟通湘水和漓水,联系长江与珠江两大 水系, 成为联络中原与岭南地区的水路通道。 灵渠的工程非常艰巨复杂, 每隔一路段设置一 个“斗门”,就是简单的船闸,可以启闭,以便分段拦蓄渠流,使水位逐段抬升或降下,船 只节节前进,既便舟楫, 又利灌溉。 这实际上是现代的梯级船闸的设计方法。我国用这个方 法开凿的灵渠比美国所修的巴拿马梯级运河早两千多年, 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 一,至今尚能灌溉四万多亩田地,

13、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才能。三、统一疆域(板书)(课件显示秦朝疆域图 ,亮点显示秦朝疆域四至点:东东海、西陇西、南南海、 北长城一带)秦朝疆域广大,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到南海,人口二千多万。秦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课堂小结课件显示“秦始皇像” )秦始皇顺应历史的潮流, 人民的愿望,完成了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是我国历 史上起过重大作用的历史人物。 这幅秦始皇画像是根据历史博物馆的陈列图绘制的, 它画出 了秦始皇千古一帝的风貌和神韵。 画像上的秦始皇目光炯炯, 虎视眈眈, 一手指前方的威严 而又傲慢的神态, 流露出了当

14、年减征六国、 一统天下的勃勃雄心: 他头戴冕旒 (mianliu )(冕 是古代帝王所戴的礼帽,旒是礼帽前后垂挂的玉串) ,身穿龙袍,腰佩宝剑,这身打扮显示 了他那唯我独尊、 君临天下的帝王身份。 唐朝大诗人李白写过一首颂扬秦始皇的诗, 诗中写 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正是对这幅画像的生动写照。秦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秦统一是中国古代史上 的大事, 本来给秦朝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但结果如何呢?同学们将在下一课学习中得到答案。巩固练习1思考题:秦始皇的政策措施中,有哪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2课后练习(略)课后作业思考题:就所学史实,如何客

15、观评价秦始皇?教法建议l 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教学中要紧扣“统一”这 条主线。综观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秦的统一(秦灭六国) ,巩固统一,统一疆域。2本课内容条理清晰、简明易懂,课前可布置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辩 别、判断能力。问题:找出秦始皇的功和过。3 完成教学任务后,可安排学生思考:如何客观地评价秦始皇?这样将课前预习、课堂学 习、课后复习(巩固)连为一体,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4学生在小学历史课或社会课上对秦始皇和秦灭六国的史实已有所掌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运用谈话法,使学生更多地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活跃思维。5将地形图做课件,通过计算机动态显示,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生动性,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增强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