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中的和谐社会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1167299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文中的和谐社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古诗文中的和谐社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古诗文中的和谐社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古诗文中的和谐社会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古诗文中的和谐社会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文中的和谐社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文中的和谐社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和谐社会”是我国人民特别是文人向往的理想社会,稍加留意,便可从诗文、典籍中,见到人与人、人与畜禽、人与大自然“贵和”以及怎样构建“和谐社会”的描述。人与人“贵和”。论语颜渊中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这就是说,人与人之间是可以亲如兄弟的。或者说一个人的视野已达到(君子)境界时,什么人都可能成为兄弟(朋友)。在礼记礼运中,孔子与子游的对话就是对和谐社会的具体描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病者,皆有所养”中写道:人与畜禽“贵和”。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2、。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凶猛的老虎能够奏乐,鸾鸟能够驾车!辛弃病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实写又是一番景象:“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词中的“鹊”惊、“蝉”鸣、“蛙”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好一个众生和平的世界!#堪称代表作:人与自然“贵和”。古时,与松、竹、梅“岁寒三友”相伴的,甚至视“梅”为“妻”、将“松”作“子”的,大有人在,较完整画人绘景的,柳咏的望海潮“重湖叠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睛,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吹奏乐器的人、和歌泛舟的人、醉听乐曲的人、吟诗赏景的人、在莲叶丛

3、中垂钓的老人和嬉闹的孩童他们以不同方式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中安泰祥和地生活,真叫人心驰神往。“贵和”的重要性。“礼之用,和为贵”。尽管有人对孔子时代的“礼”、特别是“和”有争议,但是后世多将“和为贵”作为“和谐”处世的箴言。“万物各得其和以生。”荀子把是否“和”作为“生”与“死”的标尺。传统中医也讲“和”,说“和”才身体健康;通融民族关系也讲“和”,如王昭君“和亲”;生意人也讲“和”,因为“和气生财”;居家过日子也讲“和”,因为“家和万事兴”还有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将相和”:武将廉颇傲视凭“嘴(说)”起家而位居其上的文官蔺相如。后来,廉颇知道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不跟他计较后,就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强大的秦国见此,也不敢欺侮赵国。如“北拒曹操,南和孙权”:诸葛亮“南和孙权”,才有“赤壁之战”等胜利;但关羽拒“和”东吴,不仅失了荆州,而且父子死于非命由此可见,“贵和”利国,利家,也利于“和”者本人!自然和则美,生命和则康,社会和则安,国家和则强。所受教育、“和谐社会”需要众人构建。但每人的先天条件、地域文化等等却难统一,这就需要范仲淹所言的“政通人和”:“只有政事顺利,才能百姓和乐;用法律调节和制裁为社会利益而发生的冲突,用传统道德教化人们注重理性,提倡宽容,才能营造贵和环境,建设理想的和谐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