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学复习思考题20106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1164833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耕作学复习思考题20106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耕作学复习思考题20106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耕作学复习思考题20106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耕作学复习思考题20106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耕作学复习思考题20106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耕作学复习思考题2010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耕作学复习思考题2010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耕作学复习思考题一、填空题是指作物在区域或田间上的分布。作物配置泛指人类从事社会活动所需要的全部物质与能量的来源。资源翻耕是世界各国米用最普遍的一种耕作制度,主要工具是。犁养地制度是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为中心的的综合技术体系。土地牛产力首先要服从农业生产的目标, 其次决定于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条件 的可能性。作物布局土壤耕作的任务有,创造深厚的耕层与适宜的播床,翻埋残茬、肥料和杂草,消灭病虫害。调整耕层三相比是指在一个特定地区,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态条件的 要求与当地实际外界环境吻合程度。作物生态适应 性氮素循环的输入途径包括生物固N和。化肥、有机肥投入是指在同一田块一季种植一种作物的

2、种植方式。单作我国耕作制度改革的战略原则是适应原则、协调原则、经济原则 和。持久原则、判断题中性作物对日照长短反应不敏感,一年四季均可开花结实V我国日照时数最多的中心在塔里木盆地东部、内蒙西部、宁夏、甘肃北部、 柴达木盆地和西臧西部地区。()种植指数表示耕地利用程度的高低,即全年某种作物播种面积占播种总面积的百分比,传统上也称复种指数X我国耕作制度改革的主要成就包括提高复种指数,发展多熟制;发展了适于 机械化的耕作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养地制度等七个方面的内谷。()V只要实行轮作换茬就能减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X当休闲年限在三年以上并占到整个轮作周期的2/3以上时,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就称撂荒X边行优势在

3、高肥密植条件下,水肥条件改善是其增产的主要原因;而在低肥 稀植条件下,改善光及 C02共应条件则成为其增产的主要原因X双季稻连作主要分布在南方稻区和东北平原。()X常规耕作的优点主要有:能够创造适宜的一定深度的耕层,控制杂草,防治 病虫害,根茬肥料的翻埋V温室效应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 )V三、单项选择题以下作物是喜温作物的是()。A. 冬小麦B. 油菜C. 水稻D. 茶C下列选项中耐连作作物是()。A. 烟草B. 番茄C. 蚕豆D. 棉花D麦-玉复种连作制主要分布在()。A. 南方稻区B. 黄河流域南部平原区C. 东北平原地区D. 辽东半岛B以下作物是宜

4、酸性的是()。A. 甜菜B. 水稻C. 高粱D. 棉花B以下()方式计入复种指数的计算之中。A. 间作B. 混作C. 套作D. 连作C以下是长日照作物的是()。A. 水稻B. 玉米C. 小麦D. 甘薯C年平均气温为()时,是二年三熟区与套作二熟区的最适温度是。A. 8 C以下B. 8 12CC. 12 16CD. 16 20CB下列不属于连作障碍的是()。A. 土壤物理性状恶化B. 有毒物质积累C. 提高土壤肥力D. 病虫草害加重C下面选项中不属于表土耕作的是()。A. 耙地B. 耱地 C中耕 D.翻耕D下列作物不耐连作的是()。A. 小麦B. 玉米C. 水稻D. 大豆D下列关于间混套作的农业

5、技术中,错误的是( )0A作物的植株和生育特征相 互补充B. 经济效益应咼于单作C. 选择生态位相差不大的品 种D. 促进早熟早收C下列关于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描述 不正确的是()。A. 土地资源急剧减少B. 土壤质量显著退化C. 水资源质量明显劣化D. 冬春季气温降低D四、简答题什么是种植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种植制度:一个地区(生产单位)作物组成、配置、熟制、种植 方式的综合。主要内容包括:(10作物布局: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组成和配置的总称。 作物组成包括作物种类、品种、面积比例等,配置是指作物在区 域或田地上的分布。(2)种植方式:包括复种、间作、套种、混作等多熟种植方式 以

6、及轮作、连作等。(3)熟制:即同一块农田上一年之内种植作物的季数。影响茬口特性的有哪些因素?1. 时间因素:前作收获和后作播种、移栽季节的早晚,是茬口季 节特性的表现。2. 生物因素:一一包括作物生育本身特性、病虫杂草和土壤微生 物区系及活动等。具体包括:覆盖度、作物根系生长特点、有机 物和养分的平衡及生物种群等。3. 耕作栽培措施:作物生长过程中所采取的各项农业技术措施,如土壤耕作、施肥、灌溉、施农药等对作物茬口特性形成有深刻 影响茬口特性的好坏最终体现在后茬作物的生长上。轮作制定需要考虑哪些方面?1. 确定轮作的种类、数目和轮作面积;2. 确定每一轮作中适宜的作物和面积;3. 确定轮作周期

7、的年限;4. 确定作物中作物轮换顺序。我国耕作制度面临的突出问题有哪些?1. 复种指数下降,冬闲田面积增加。2. 蔬菜产区夏闲田面积增加。3. 种植制度与机械化种植不配套。4. 种植结构单一、长期连作现象突出。5. 地力培育及耕地质量问题突出。简述我国多熟种植的发展 方向。1. 不断挖掘咼产潜力2. 多元化、咼效化发展3. 现代新技术、新材料广泛应用4. 农机农艺配套5. 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举例说明土壤耕作的类 型。1. 基本耕作,又称初级耕作,指入土较深,作用强烈、能显著改 变耕作物理性状,后效较长的一类耕作措施,如翻耕、深松耕、 旋耕。2. 表土耕作:耙地、耱地、中耕、镇压、作畦、起垄简

8、述耕作制度历史演进的 阶段。耕作制度经过了撂荒制、休闲制、连年耕种制和集约耕作制等典 型阶段。什么是作物的生态适应 性?是指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态条件的要求与当地实际外 界环境相适应(吻合)的程度。是作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生物种的系统特性,是长期的自然和人工选择结果。简述耕作制度发展的规 律。1. 自然条件是耕作制度发展的基础2. 社会需要是推动耕作制度发展的动力3. 用地程度与养地程度的提高是耕作制度发展的主要内涵4. 继承与发展结合是耕作制度演进的重要原则为什么生产上还存在着大 量的连作?1. 社会需要决定连作。2. 资源利用决定连作。3. 经济效益决定连作。4. 作物结构决定

9、连作。5. 作物的耐连作特性及新技术应用为连作提供了可能。什么是熟制?举例说明如 何衡量耕地的利用程度。熟制:是指耕地利用程度的一种简便表示方式,主要包括一年一 熟制,多熟制:三年四熟,两年三熟或复种指数,一年两熟,两 年五熟,一年二熟。利用种植指数:种植指数表示耕地利用程度的高低,即全年总播 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传统上也称复种指数。种植指数(% =全年作物总播种面积/耕地面积x 100%简述农田培肥的途径。1. 生物途径:利用生物及其残体培肥地力或改良土壤。2. 化学途径:通过施用化学肥料、土壤改良剂,强化农田物质循 环,增进地力,是现代农业扩大再生产的基础,也是现代农业培 肥地力的重

10、要标志。3. 物理途径:利用土壤耕作、灌溉与排水农田工程等农业措施, 改善耕层构造,协调耕层土壤水分、空气和养分的矛盾,改善肥 力条件,促进肥力因素有效化,控制地力非目标性消耗,为农田 作物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4. 防护途径:建立综合的农田防护体系,控制因水蚀、风蚀和草 害导致农田肥力因素的非目标性输出。什么是耕层?什么是耕层 构造?1. 耕层:又称熟土层,是农业耕作经常作用的土壤、也是作物分布的主要层次,通常厚约 1525cm耕作措施对农田土体 主要影响发生在耕层。2. 耕层构造:是指耕层内各个层次中矿物质、有机质与总孔隙 之问及总孔隙中毛管孔隙与非毛管孔隙的比例关系。五、论

11、述题论述地力与土壤肥力的区 别及培肥地力的主要途 径。1. 土壤肥力是土壤能经常适时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 分、水分、空气、温度、支撑条件和有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地力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地力要通过作物生产来反映,同时受 众多因素制约;地力是在人为控制和管理下实现的,是自然与人 为干预综合作用的结果。可见,地力不只是土壤的自然肥力,更重要的是人为肥力。2. 人工施肥为核心,通过牛物的、化学的、物理的、工程的、防 护多条途径。请结合我国耕作制度面临 的问题,阐述我国耕作制 度发展的趋势。1. 作物结构和复种方式不断优化,复种指数呈波动式变化。 1作物种植模式由咼产为主向咼产咼效的方向发展。2. 连作面积不断扩大,呈现单一化趋势。3. 少耕、免耕等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应用越来越普遍。 养地技术以无机投入为主的单一化趋势发展。(专业文档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 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