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1164824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今天我们学习、研究、实践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就是要花大力气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融入到当前的课程改革中,努力使他的生活教育理论课程化。具体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运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武装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头脑,以指导我们的改革实践。为此,作为陶行知思想理论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我们应当尽快将陶先生的论述系统地整理成一本有关生活教育实用性的教材。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运用这本教材引导教育战线上的同仁吃透先生的教育思想,领悟其中的“生活教育”这一核心理论,把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三大辨证统一的核心理念。这本教材应该作为今天

2、师范生的必修课,干部培训和在职教师进修的必读课。长期以往,真抓实干,我们就能营造出一种氛围:不读陶行知,怎么当校长?不读陶行知,怎么做老师?就能让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扎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头脑中。其次,抓住目前全国上下推进教育现代化、素质教育特别是课程改革的契机,让生活教育理论成为革新我们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有力武器,让生活教育理论融入到学校教育的课程体系: 1、整合教育资源,拓宽孩子的视野。现在孩子的学习,常常就是“面朝书本,背朝天花”,整天在读书、做题目,很少有机会了解外面的真实世界,知识面极其狭窄,身心极其疲惫,头脑极其呆板。我们应当运用生活教育的理论,明确社会是所大学校,突破“课本中心主

3、义”,把家庭的、学校的、社区的、自然的、现实的及与网络的教育资源整合起来,将丰富多彩的美好生活呈现给孩子。这样,孩子的眼界就会变得开阔,身心变得健康,头脑变得灵活。2、打破封闭的、单一的教育形式,建构开放的、多样的生存状态。眼下很多有识之士对我们的教育工作很不满意:现在不少人整天让孩子听着老师的课,做着老师和家长布置的题,甚至连孩子的休息时间和节假日也会被大肆侵占;教育形式非常僵化,孩子的头脑基本禁锢起来,孩子的思想和行为不敢越出大人的雷池一步,他们的灵性在逐渐丧失。我们应该运用生活教育的理论作指导,创立开放的教育形式,改变孩子的生存状态。我们应该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带其走向美好的自然环境、社会

4、环境中,激励、引导并帮助他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天下朋友”。这样的教育教学便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师生共学,长幼互动,教学相长,我们的社会便成为真正的学习型社会,我们的孩子便会真正成为积累丰富、体验真切、富有灵性的智慧之人。 3、放开手脚,干出才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来自于他的勤奋读书,更来自于他的持之以恒的、踏踏实实的实践。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两者紧密结合,是天生的双胞胎。我们应当运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孩子们学习方法的改进,强调“教学做合一”。在做中教乃是真教,在做中学乃是真学。“教学做合一”关键在于做,做就是行动,行动就靠自主。我们要彻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

5、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解放他们的眼睛、头脑、双手、嘴巴、时间和空间,引导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激发他们对自己未知的领域进行探索,生成和构建自己的真知,渐渐形成自己的创新能力。促使孩子在“干”中成长为素质高、能力强、有创新的人才。 再者,在生活教育理论基本融入到学校的教育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又该如何推动生活教育的课程化的进程呢?就当前而言,作为陶研会的工作者,很现实的直接的一项工作,就是要抓一批实验学校作为“点”,促进它们成为实践陶行知思想和生活教育的示范学校,并以此宣传、影响、推广到其它学校,带动“面”的工作。这样以点带面,久而久之,便成燎原之势。如江苏省陶研会已经确立了160多所实验学校。这些

6、学校除了学习陶行知的思想之外,一个核心的任务都是抓住当前的课程改革为大家提供的很好的实现生活教育课程化的机遇,把生活教育的理论融入到学校的课程体系。具体讲,课程分三级管理,他们将宣传陶行知的思想和人格的教材列为学校的必读教材;同时运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把国家的、地方的、本校的教材整合起来,以至于形成本校特色教材。当然,要想形成燎原之势,光将生活教育理论的种子播撒在实验学校的沃土中,这还不够。要想扎实推广陶行知的思想和生活教育,需要全体中国人的支持。我们的政府给它以和煦的春风,教育工作者给它以温暖的阳光,广大群众给它以甘甜的雨露,生活教育的种子一定能够扎根,发芽,开花,结果,传遍华夏大地。生活是不断变化的,教育也必须相应的变化。按照陶行知的说法,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与大众的生活相适应。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依托特色教材为载体,依托实验学校为基地,并认真审视教育环境的变化、孩子智慧的提升、考试格局、内容及方式方法的改进,新型的课程体系必将出现,素质教育一定也会走出一条新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