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1162473 上传时间:2024-03-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须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教化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1 一、概述 1、我们的民族小学是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本篇文章为两课时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简洁和富有感情色调的语言,艺术地再现了西南边疆一所漂亮而充溢快乐的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华蜜的学习生活,体现祖

2、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通过朗读,培育学生初步鉴赏散文的实力,感受贯穿全文的骄傲、赞美之情,体会描写窗外的宁静和小动物凑喧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由于学生对“民族”的了解不多,加上课文语言充溢韵味,学生很难品出味道。为了能让学生尽快与作者产生共鸣,我自主设计了关于民族不同服装的网页,让学生自主观赏形象逼真的图片,感受奇妙的音乐和文字信息,建构自己的学问体系。 二、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 1、认读5个生字,驾驭10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二)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在朗读中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积累美丽的语言。 2、感受学校的美丽、欢乐,培育学生酷爱学

3、习、珍惜学习机会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爱的部分。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2、抄写描写窗外宁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先学后教-“双主”教学法 五、教学资源 1、供老师运用的资源:自制p课件;2、供学生运用的资源:课本,印好的拓展阅读资料六、活动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实行民族风情展示会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实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状况。(学生展示介绍,老师提示

4、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视学生介绍状况,老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状况。 3、评比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4、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谐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情愿不情愿去参观一下?(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二、自主学习,体会“华蜜”的真谛 .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确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相识的生字依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学生试读。2.指名分自然段

5、朗读。(老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生疏的词语也该提示。)第一自然段:坪坝()绒球花傣()族景颇(p)族 阿昌(hng)族德昂(n)族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o)山狸 第四自然段:凤尾竹摇摆(hug) 分组朗读,组间竞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各组练习后进行竞赛。 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留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留意右旁的构成。雀字小字下边的

6、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b学生写字。 .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其次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驾驭状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觉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沟通。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解并描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绽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

7、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老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其次、三自然段。.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起先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其次、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沟通。 老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仔细上课的状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用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主动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洪亮,声音抑扬顿挫 c.假如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挚友们学习这么仔细,课文朗读得这么好听,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宁静,体会

8、仿佛是四周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美丽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观赏,不忍打扰。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d.下课了,小挚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沟通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漂亮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竞赛背诵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爱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2把你喜爱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抄写句子,加强积累把描写窗外宁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作业超市 1、综合性学习

9、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支配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沟通。 2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抄在积累本上。 板书设计我们的民族小学 路上到校上课下课 骄傲 作业练习1、沟通一下读完这篇课文感受。 2、把描写窗外宁静的句子抄下来。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2学习目标: 1、学问目标:相识“坝、傣”等个生字。会写“坪、坝”等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装扮”等个词语。抄写描写窗外宁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2、实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情感目标: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华蜜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

10、表达的骄傲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化。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书写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宁静和小动物凑喧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打算: 1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2.老师打算好相关的图片、道具和生字词的卡片。 教学过程预设: 第一课时 一、民族风情,展示沟通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下面我们实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知道的有关少数民族的状况。(学生展示介绍,老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

11、俗。)2依据学生介绍状况,老师适时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状况。3.评比最佳“解说员”。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谐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他们共同把自己的学校称为(我们的民族小学)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和学习生字词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所地处边疆的“民族小学”。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相识的生字依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老师巡察指导,尤其关注一些学困生)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老师相机出示

12、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第一自然段:坪坝(b)绒球花 傣(di)族 景颇()族 阿昌(hn)族德昂(n)族 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 孔雀舞 摔跤(j)山狸第四自然段:凤尾竹 摇摆(hun)3、分组朗读,全班竞赛 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各组练习后进行竞赛。四、再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读课文,释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中的“民族”主要指哪些民族? 2、再读课文,想想这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是怎样的一所小学,与我们所在的学校有什么不同?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

13、字格中示范。“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留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留意右旁的构成。“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学生写字,老师巡察指导。 其次课时 本课时重在精读课文,品词、品句和品读。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到了这所民族小学与我们的学校有很多不同。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走进校内去领会它的特殊。 二、品读课文 (一)上学路上 1、比较句子,体会描写的详细性。(1)早晨,从各处走来了很多小学生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

14、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很多小学生 2、比较句子,体会“的字结构”的运用特点。 (1)走来了很多少数民族的小学生。 ()走来了很多小学生,有傣族的小学生、有景颇族的小学生、有阿昌族的小学生和德昂族的小学生,还有汉族的小学生。(3)走来了很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得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二)来到学校1、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挚友。 “穿戴”的“戴”是什么结构?在本文里,“穿戴不同”换成“穿着不同”好吗?为什么? 、同学们向在校内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尊敬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这所民族小学的学生,再现早上来到校内里的情景。留意理解“招呼”一词的含义。) 3、指导朗读。 (三)课堂学习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1、体会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好这个句子2、比较下面的句子,体会不同标点符号的表达效果。 (1)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2)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3、既然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一起读课文时“那声音真好听!”而且用的是感叹号,为什么作者不干脆描写那好听的声音,而是写各种小动物的表现? (四)课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