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1161877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研究报告.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胜利小学国家级科研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与实践研究”实验成果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研究报告撰稿:张福彬一 研究背景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当中,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整合首先体现在语文和数学两门学科。运用CAI课件辅助课堂教学是最初始的整合形式,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所产生的教学内容形象化的教学效果是以前任何一种教学电教媒体所无法达到的。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学工作本身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模式、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方法和效果等问题进

2、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此为标准衡量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会发现“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模式根本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新要求。语文本身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综合性学科,它比其他学科具有更为广阔的外延,从语文学科的这一基本性质出发,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拓展信息来源,增进交流。而信息技术本身所具有的丰富性与交互性恰恰满足了这种需求,所以,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是势在必行的。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已经

3、不单纯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学习内容的多样化必然导致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信息技术以其资源丰富、形式多样、交互性强的优势融入到现行的语文教学体制中,必然具备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它所提供的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成为可能,多维的信息集成环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途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促进了整体教学方式的变革,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不仅是知识的

4、载体,也是认知工具、交流工具、解决问题的工具;它既可以构成教学环境的一部分,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它本身功能的多样性决定了它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运用情况的多样性。我们进行这项研究,目的就是探索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方式和规律,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探索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基本模式。二 研究目标和理论基础(一)研究目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其宗旨是通过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交流方式的变革,提供更符合认知规律的学习环境,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

5、养,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我校参与此项实验研究,着重要体现以下几个研究目标:1 实施素质教育,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 在实验的进程当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3 从传统教学环境下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两方面入手,通过对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各环节应用范围的研究,探索与语文学科整合的规律,让信息技术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4 探索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一般模式。(二)理论基础“学习理论是一门研究学习心理规律和原理的学问,它揭示人类如何获得比较持久的行为经验和变化的经验,分析、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6、注1)。”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离不开系统化的学习理论支持。“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解释,它强调学习者认知过程是在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通过意义构建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是简单的使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要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过程起促进和帮助作用。因而很自然地,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

7、学理论就成为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理论基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要代表人物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认为,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它在学与教的过程中创造了“接受”的气氛,因此学习应注重学习的情感因素。无论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还是网络环境下的课程整合,都离不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作者、学生与网络终端的陌生人的和谐交流。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把关注点集中在学习是人的个体需要与发展欲望,突出调动学习者的内在动力,这完全符合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的出发点。在人本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要求

8、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更多地是处在协助者、伙伴的地位,对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来说,教师是引导者、助手和环境的一部分。三 研究方法和内容(一) 研究方法1观察法具体指参与课题的研究者为研究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使用效果及规律,有计划、有目的地对课堂教学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这是我们在实验研究进程中最先使用到的研究方法,研究者运用观察法获得第一手感性资料。2行动分析法“行动研究是在社会情境中(包括教育情境),自我反省探究的一种形式(注2)”,其基本内涵是:由与问题有关的所有人员共同参与研究和实践,对问题情景进行全程干预,并在此实践活动中找到有关理论依据及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3 评价研究法就是指依

9、据明确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方法,测量对象的功能、品质和属性,并对评价对象做出价值性的判断。对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各环节中的应用效果,我们主要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研究。(二) 研究内容 1 直接教学模式下整合情况的研究直接教学模式下整合情况的研究是指以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为手段进行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各环节整合的研究。其目的是探讨在常规教学环境下,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通过对信息技术整合于课堂教学各环节效果的评价,挖掘信息技术的最大使用效能,使之最大限度地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在实验初期这是我们主要的研究方式,其原因如下: 硬件环境还无法

10、满足网络化教学的需要,可供网络环境下教学的软件相对匮乏。 教师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尤其是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教育理论,对在网络环境下如何上语文课缺乏轮廓上的了解,无法保证实验研究的高起点和有效性。 学生缺乏基本的信息素养。我们是五年制小学,四年级才开设计算机课,无法大范围地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整合实验研究。 网络探究(WebQuest)本来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很好的教学策略,但它们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服务于一定的教学目的。 为了系统准确地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效果进行评估,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我们以学校领导、课题组成员、听课教师、授课教师和学生为评判者,建立了“教学效果横向对照表”、“教学效果纵

11、向对照表”、“信息技术课堂应用实况分析”三种评价表(详见课题工作报告附表1、2、3),在授课结束后,由课题组成员分别填写评价表,并对个别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此对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应用效果做诊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实际上源自于系统工程对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法,把教学过程看成是线性的、程式化的、确定的和预成性的,把教学问题看成是具有良性结构的问题,把学生学习过程等同于造房子的过程(注3)。”显然,这种教学设计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我们加大了对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行为的权重。2 网络环境下整合情况的研究在实验研究的中后期,我们的软

12、硬件环境相对得到了完善,通过与课题组及各实验校的交流和理论培训,课题组成员基本具备了进行网络环境下研究的理论基础,我校五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相应的信息素养,因此我们开始尝试在网络环境下整合实验的研究。在网络环境下,由于环境和教学手段的发展,教学目标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此,我们在原有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加大了对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教学行为的权重(详见工作报告附表4、5、6)。与此同时,我们还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主要包括系统及应用软件的熟练使用程度、汉字输入速度、信息检索的速度及准确性、屏幕阅读速度与效果、网络文

13、明等内容。四 分析与结论 在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素材基础上,通过对各种数据调查表的统计分析,我们有如下收获:(一)直接教学模式下:1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的整合小学低年级语文的识字教学主要采用集中识字的方法进行,认读和强化识记是其中的两个关键环节。按照常规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指导学生认读时一般采用预习感知、认读交流、归纳识字方法三个步骤。我们的教师在组织学生认读交流和归纳识字方法两个步骤运用自制的PPT课件和深圳鹏博士教学软件进行实验,在实验结束后,课题组对反馈的评价表、学生问卷及课堂观察记录进行了比对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从横向与纵向的评价表来看,出于对信息技术的新鲜感,学生学习兴趣特别浓厚,极易产生

14、兴奋点,但不容易保持注意的稳定性;从观察记录看,学生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时间相对缩短,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观察课件的演示上,在进行归纳识字方法的教学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由于软件给定了识记方法,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识记创造性;从学生问卷调查的反馈结果看,在排除教师个体差异的情况下,运用信息技术的班级并没有比采用传统方法的班级有明显的优势。根据以上的情况分析,我们得到了这样的结论:在认读环节,传统教学的教学方法比运用信息技术更具优势。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强化环节在直接教学模式下主要通过重复读写、各种形式的评测、实际应用三个步骤进行。在这三个步骤中,

15、评测部分是最容易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的,在实践中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触: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识字评测具有速度快、灵活性强、效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但也存在缺点,如不能开展小组之间的测评活动等。至于重复读写和实际应用这两个步骤,统计表显示,信息技术只是用作任务驱动的工具,与教师巧妙的语言和组织相比,它已经没有什么明显的优势了。综上所述,在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估过程还是非常恰当的。在后来的研究中我们也发现,在许多学科的教学中把信息技术整合于学习效果的评估过程都具有相当明显的优势。2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 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动机是一切学习活动的源动力,是推动学生自

16、主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科学的教学设计首先要考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在建构主义理论中,“情境”是理想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之一,因此,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和谐的情境氛围对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将起到极大的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情境的创设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普遍的形式,也是最成熟的一种形式。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把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声情并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增。他们能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充分发挥学习主人翁的主体作用。我校的王晓航老师在讲授荷花一课时,首先采用展现荷花优雅姿态的flash课件导入新课,辅以一曲古筝,让学生仔细听,凝神看,细细体味荷花之美,从一开始就为整节课的教学定下了和谐的审美基调;在授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老师又播放了一段flash动画,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