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知识清单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1161225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知识清单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知识清单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知识清单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知识清单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知识清单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知识清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知识清单(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知识清单编制:王松叶 审阅:李学俊许彤 20200626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一框追求智慧的学问一、哲学的起源 1.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的学问。马克思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2.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3.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4.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哲学来自于实践,又要回到实践中指导实践。5、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6、哲学与时代的关系:(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2)哲学不是一

2、成不变的,会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即哲学思想与时俱进)。(3)面对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哲学家可以反映这一方面,也可以反映那一方面;可能正确或比较正确地反映,也可能不那么正确乃至歪曲、错误地反映。(即哲学对时代的反映可能正确、可能错误,哲学不都是正确的、科学的)(4)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7、为什么说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因为它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世界观的含义: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世界观的特点-世界

3、观人人都有;世界观是自发的,朴素的,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的,故而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世界观研究的是关于整个世界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 3、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4.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P5 世界观哲学区别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特点零散的、朴素的、自发形成的 系统化、理论化 存在人人都有 不是人人都有 联系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错误倾向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

4、是哲学家的事情 注意都有正确与错误、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5.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世界观方法论区别内涵不同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强调的是“怎么想”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强调的是“怎么做”联系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二者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6、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哲学不仅告诉人们世界是什么,而且指导人们怎样面对世界。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注意: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与方法论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因此不

5、能说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具体科学知识的分类自然界 自然科学知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人类社会社会科学知识: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思维领域思维科学知识:心理学、逻辑学等 人认识、改造 2、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比较 哲学具体科学区别研究对象整个世界世界某一具体领域任务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共性) 揭示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特殊规律(个性) 作用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指导(抽象)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 联系具体哲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为具体

6、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反对错误倾向 把哲学看作凌驾于一切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轻视哲学,否认哲学认为哲学包括具体科学,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3、归纳总结:什么是哲学? (1)从本义看,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 (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来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4)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5)从与时代的关系看,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

7、精神的精华。 第二框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内容:(1)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3、 注意:思维:指人的意识、思想等主观的东西。 存在:指物质、存在物等客观实在的东西。“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思维):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如感觉、思念、知识、经验、观点、观念、理念、思想、理

8、论、设想、规划(计划方案)、目标、方针政策等等。 物质(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如地球、生物、环境、国情、生产力状况、学习基础、性格特点等等客观物质现象)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物质现象?( ) A.商品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C.学习计划 D.小李是高二学生E.新型冠状病毒 F.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 G.马克思主义哲学 H.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何者为本原” 的别称“谁先谁后” “谁决定谁” “何者第一性、第二性”何者为世界的起源 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 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辨一辨1.“眼开则花开,眼闭则

9、花寂”( )2.“存在即被感知”( )3.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4.“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 )5.“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悬崖。” ( )6.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可知论:承认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世界是可知的)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辨一辨1.我们永不能由知觉的存在或其任何性质,形成关于对象的存在的任何结论 。( )2.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证明精神实体(包

10、括上帝)的存在。 ( )3.世界上只有没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能被认识的事物。( ) 3、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要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从生活实践看)(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首先要回答和无法回避的问题。(从哲学研究看)(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它问题的回答。(从哲学发展看)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哲学派别 唯一标准分歧 根本观点 唯物 主义 物质和一是谁是世界的本原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问题

11、展开的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 主义 认为意识是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2、唯物主义基本形态 合理性 局限性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近代 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

12、众的根本利益。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请判断下列观点分别属于唯物主义的哪种基本形态。1.水是万物的始基。 2.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5.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6.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7.宇宙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方寸上燃烧8.气者,理之依也3、唯心主义基本形态基本观点评价共同点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务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进步性:对人们认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

13、鉴意义局限性:把人的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是错误的在哲学基本问题上,都认为思维是或意识是第一位,都认为思维决定存在,意识决定物质,都坚持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注意区分方法: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该如何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区别在于对思维或意识的理解不同。 主观唯心主义强调人的感觉或主观意识,把人的思想和意志看作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强调某种超自然的“客观精神”,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某种“客观精神”的产物。判断:1.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2.牛顿的“微粒说”、道尔顿的“化学原子论”。3.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是绝对精神的体现和派生物。4.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5.上帝创世说。6. 世界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7. 水是万物的本原。(泰勒斯) 8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陆九渊) 9.古印度“四根说” :地、火、水、风。 10. 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1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