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12]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1160269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1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1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1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1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1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1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茂名市双山小学 陈桂梅教学设计类型1 实验教学 2.主题学习 3. 项目学习 4.问题解决学习(PBL) 5.研究性学习 6.综合实践活动 7.创客活动 8.STEAM学习 9.混合学习(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混合、虚实结合等) 10.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包括观测、社会调查、社会实践) (请在相应的栏目上划,可多选)课题给动物分类学科科学学段(年级)小学(一年级)教材版本教育科学出版社学校名称茂名市双山小学使用的实验技术、器材、设备及媒体资源等学生:每组1套教科书中10种动物的彩色卡片、学生活动手册。教师:1套教科书中10种动物的彩色大卡片、课件、班级记录单、学生评价表等。媒

2、体资源要求:需要安装101教育PPT,才能打开课件。实验/实践教学活动设计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他们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本节课我以“引导发现法”为主,综合运用“谈话激趣法”、“活动探究法”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有:“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和“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在编号、说一说、分一分、填一填、想一想、看一看等活动中,体验动物的多样性,感受做学习小主人的快乐,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的科学素养,经历探究过程,掌握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教

3、学活动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材简析】本课将尝试引导学生对前5课认识和研究的动物进行分类练习。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在认识和观察、研究了一定数量的动物后,对动物进行分类,既可以促使学生认识动物的多样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更细致地观察动物的特征,加深对分类对象特征的认识。按照鸟类、昆虫类、鱼类等标准分类是3-4年级的学习目标,因此这节课的分类练习不是动物形态学上的分类,而是以前5课学习和认识的动物为研究对象,有学生自主确定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练习活动,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比较、辨别和归类能力。在分类的过程中,学生运用前面对动物形态观察时的发现,同时也是对动物特征的再一次观察、认识和提升。本

4、课“单元总结”部分需要学生回忆动植物的共同特点,初步感知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教材提供了10种动物的图片,为体现动物的多样性,教师可适当地增加一些学生熟悉的动物的图片。【学生分析】学习本单元前的一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在无提示的情况下,依据生存环境、食性、外部特征等对动物进行分类,但在昆虫、软体动物等生物学分类发展上,缺乏认知支撑,因此教师要清楚,教材并不是要求学生以动物分类学为标准,学习和开展分类活动的。学生要对动物分类,必须建立在了解分类对象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前5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动物的基本特征,并能通过观察、比较,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本课分类教学再次让学生应用观察与思考的能力

5、,并以此确定标准进行分类活动,在分类活动的过程中,再次感受到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不同的特征,动物具有多样性,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和研究动物的热情。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还没有书写动物名字的能力,因此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采用编序号的方法来进行分类。教学活动目标设计 (课标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一观,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2.体会动物的多样性,能运用分类地方法,更好地认识动物。科学探究目标:1.能运用观察和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2.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倾听并分享他人的分类依

6、据和结果。2.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分类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认识动物。2.通过总结动物与植物的共同特征,感受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教学活动的重点与难点重点:确定动物分类的标准,把动物分成两类。难点:按不同的标准给动物进行分类,感受动物的多样性。教学活动整体设计思路、教学策略与模式教学活动整体设计思路、教学策略与模式教学活动整体设计思路、教学策略与模式教学活动整体设计思路、教学策略与模式教学活动整体设计思路、教学策略与模式【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聚焦新课1.师:同学们,大家喜欢唱歌吗?生:喜欢2.师:陈老师有一首特别喜欢的儿歌,今天特别想唱给可爱的

7、你们听。想不想听呀?3.师唱儿歌,问:小朋友,你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生:蜗牛与黄鹂鸟4.师:我们上节课观察过蜗牛,大家还记得蜗牛有什么特点吗?生:蜗牛有壳、有口、有眼、有腹足、有触角,吃菜叶、爬得很慢5.师:你知道的动物还有哪些?(学生每说一种,教师便将相应的动物卡片通过PPT展示出来,剩下的可以直接引出。)6.师总结:同学们知道的动物可真多,其实呀,大自然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动物。为了便于研究,科学家对动物进行了分类。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给动物分类。(板书:给动物分类)(设计意图:这一情境的设计很自然地学生主动进入课堂,通过儿歌的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蜗牛的特点,既复习了旧知,又为下面学习的新知奠定知

8、识基础。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累生活经验,增强课程的意义性和趣味性。)二、合作探索,自主分类给动物卡片编号1.给这些动物卡片编号。师:为了便于分类和交流,现在我们统一给动物卡片编上号吧。师示范:在狗卡片上标上号,蝴蝶卡片上标上号,鸡卡片上标上号,蛞蝓卡片上标上号,蚂蚁卡片上标上号,金鱼卡片上标上号,蜗牛卡片上标上号,老虎卡片上标上号,黄鹂鸟卡片上标上号,蛤卡片上标上号。(PPT展示在屏幕上)2.学生分发动物卡片,学生参照屏幕统一给动物编号。给动物分类1.师: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简单说说它的特点。2.分类活动师:同学们,你们能给这

9、些动物分类吗?怎么进行分类呢?请与组员说一说。生:有些动物会飞的,有些动物有壳的,有些动物有毛的,有些动物会游的.师总结并举例:的确如此,有些动物有壳,有些动物没有壳。那么我们给这些动物分类的时候,可以把有壳的动物归为一类,剩下没有壳的归为一类。于是,我能确定一个分类标准:有没有壳。将会有壳的蜗牛、蛤归为一类(边说边将这些动物卡片摆放到一起),将没有壳的狗、蝴蝶、鸡、蛞蝓、蚂蚁、金鱼、老虎、鸟归为另一类(将这些动物卡片摆到另一边)。3.活动手册填写指导将我们的分类方法及时记录在活动手册中,为了方便记录,我们用编号来代替动物名称。我的分类标准是:有没有壳。没有壳的、有壳的、4.小组进行动物分类活

10、动活动要求:先商定分类标准,再进行分类。分好后及时记录在活动手册13页上,然后思考有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鼓励小组内记录两种或多种分类方法。师边巡视边指导。(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动物的基本形态特征基础上,通过“编号、说一说、填一填”等活动经历动物的分类过程,分类教学训练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学生在小组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比较、辨别和归类能力。)三、交流结果,获得方法1.投影下展示汇报(指名两组汇报)先说一说你的分类标准,然后告诉大家你的分类结果。(同一分类标准的同学表达意见及建议,教师适当修正补充,并将学生的汇报结果填写在班级记录单上。)生1:我的分类标准是

11、有没有脚。没有脚的有脚的、生2:我的分类标准是会不会飞。会飞的、不会飞的、.2.小结师:通过集体研讨,我们发现:我们都有哪些给动物分类的方法?生:有没有壳、有没有脚、有没有毛、会不会飞、会不会游.3.师:每种分类的结果一样吗?生各抒己见师重点引导学生明白并总结:不同的分类标准将会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说明动物的多样性。同一样动物因为分类标准的不同可以归为不同类别。(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重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与反思,使学生逐步学会调节自身的学习能够独立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四、归纳整理,拓展延伸1.师播

12、放视频,回忆动物的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会长大、会繁殖后代、需要吃食物、需要空气、需要水2.哪些特点植物也有?归纳动植物的共同特点。生:动物和植物都会长大,都会摄取营养,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师:从动物和植物的共同特点,说明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我们要珍惜生命,爱护动植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好吗?(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通过播放动物共同特点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回顾上学期的植物单元,引导学生寻找动物和植物作为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使学生认识到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顺势对学生进行爱护动物、珍惜生命的思想教育。)五、畅谈收获,布置作业1.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2.课后作业:“观

13、察螺蛳或田螺”温馨提示:安全起见,由家长帮忙准备,可以去市场买来放在水盆里观察。观察完后,画一画,并想一想它们可以归到哪一类。3. 学生填写评价表。(设计意图:通过畅谈收获,自评、师生评,生生互评,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纵观整个教学设计,我以儿歌导入,通过经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学生不仅巩固了新知,而且丰富了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生活,运用生活,自主探究的兴趣和习惯。)教学流程图一、激趣导入,聚焦新课二、合作探索,自主分类三、交流结果,获得方法四、归纳整理,拓展延伸五、畅谈收获,布置作业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教学活动反思与总结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本节课,我创设了唱儿歌的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基础上入手,提出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经历给动物分类的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感受科学就在身边。通过唱儿歌,借助播放视频、手机拍照反馈分类结果等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归类的能力。他们被科学自身的魅力所吸引,参与学习,乐在其中,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高。附件附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