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质量管理制度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1158999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质量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企业质量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企业质量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企业质量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企业质量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质量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质量管理制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质量管理制度总则第一条:目的为保证本公司质量管理制度的推行,并能提前发现异常、迅速处理改善,借以确保及提高产品质量符合市场需要,特制定本则。第二条:范围生产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第三条:实施单位生产部、市场部、采购部、仓管部和质检部第四条:质量管理的内容(一)、原材料质量管理;(二)、来料加工产品检验;(三)、加工流程的质量管理;(四)、成品质量管理;(五)、客户抱怨处理办法;(六)、仪器使用管理及校正;(七)、设备维护及使用管理;(八)、质量管理培训;(九)、质量管理考核办法; (十)、产品标识办法第五条: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设订 (一)、各项质量标准总经理室会同质量管理部、生产部、市场部、

2、采购部及有关人员依据客户加工要求,参照国家标准同业水准国外水准客户需求本身加工能力原物料供应商水准客户来料的表面状况,设定原物料、在制品、成品的质量检验标准及相关操作规范,填写“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和“工艺流程表”,呈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二)、质量检测检验规范总经理办公室召集生产部、市场部、质检部按照客户的产品要求制定加工流程表,确定:加工流程相关原、辅材料的选用检验方式检验频率(取样规定)检验方法及使用仪器设备。第六条: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修订 (一)、各项质量标准、检验规范若因机械设备更新技术改进加工流程改善市场需要加工条件变更等因素变化,可以予以修订。(二)、总经理办公室会同生产部至少

3、每半年重新校正检验仪器一次,并参照以往质量情况会同有关部门检查各项标准及操作规范的合理性,酌予修订。(三)、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修订时,总经理办公室会同生产部应填立“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设(修)订表”和“工艺流程修订表”,并说明修订原因,呈总经理批示后,始可凭此执行。原材料管理第七条:原材料质量检验(一)、原材料进入厂区时,仓管员应依据公司制定的原材料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办理收货,验收合格后仓管员填写进仓单,写明原材料的产地、等级、供应商、进货时间、产品批次等。(二)、购进的原、辅材料、零部件及外协加工项目,仓管员必须做好登记,分清类别。质检人员对于不同批次的货物,在产品启用初要进行检验,看其是否符

4、合产品标准。倘若试验的结果明显低于供应商提供的技术参数和以往的测试参数时,必须及时通知供应商,要求退货。(三)、为了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车间主任要按生产的实际消耗和采购进度,确定各种部件的最低库存。若部件的消耗低于警界线,仓管员必须向采购填写采购单,申请订货。来料加工产品检验规定第八条:来料加工检验对于来料加工的产品,质检人员要检验来料的表面状况,填写“来货加工记录”,若来料有质量问题,要及时通知相关的市场人员。由市场人员与客户进行协商,拿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决定是否退货或继续加工。客户若要继续加工时,质检人员必须封存小部分的工件,作为样品返还给客户。 加工流程的质量管理第九条:加工流程的质量管

5、理(一)、对于不同厂家或不同型号的工件,必须严格按照工件打样时确认的工艺流程方案去操作,不能随便更改工艺流程。除非在生产过程中发现该工艺出现问题或有更好的替代工艺,更改加工流程要经车间主任认可,填写“工艺流程修订表”,最后报经总经理确认。(二)、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表操作,加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各部分的精准度和打磨面的粗糙度等相关工艺精度。(三)、现场主管均有权责督促所属是否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表所确定的工艺进行操作,随时检查所属各流程的操作情况,一旦发现有不规范的操作,必须立即制止,并追究相关人员疏忽的责任,以确保产品质量水准,防范于未然。(四)、质检人员必须马上检查加工完毕的工件,对于不

6、能及时全检的产品,要进行抽检。倘若产品质量出现任何异动情况,质检部负责人必须马上向车间主任汇报,并有权要求停止加工操作,直至发现问题为止。问题解决后质检人员必须填写“异常处理表”,并上报总经理。由总经理确定责任归属及奖惩。 (五)、加工部件操作工必修严格按照要求加工零件,填好“操作记录表”。(六)、质检人员必须在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三个时间段用相关仪器仪表检测相关数据。并将试验结果告知现场主管,并填写“测试记录表”。(七)、质检部负责人必须不定期地抽检生产的操作情况,检查生产中的各项操作指标是否符合“工艺流程表”中所确认的各项参数,并在“操作记录”上签名确认。成品质量管理第十条:成品质量管理

7、规范质检人员应依据“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表”中所确认的产品质量检验标准进行操作,以提早发现并迅速处理产品质量问题。检验完毕后的产品必须填写“检验合格单”,并注明检验员。检验完毕的产品必须由质检部负责人抽检,并检查包装是否符合要求,检查合格后填写“QC记录表”和“出货单”,呈主管批示后才准予出货。客户抱怨处理办法第十一条:客户抱怨处理办法(一)、目的:确使客户迅速获得满意的服务,对客户抱怨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以维持公司信誉,并谋求公司持续改善。(二)、范围已完成交货手续的本公司产品,遭受客户因质量不符或不适用的抱怨。(三)、客户抱怨的分类 (1)、申诉:这种抱怨是客户对产品不满,或要求返工、更换、

8、或退货,于处理后不需给予客户赔偿。(2)索赔:客户除要求对不良品加以处理外,并依契约规定要求本公司赔偿其损失,对于此种抱怨宜慎重且尽速地查明原因。(3)非属质量问题的市场抱怨:客户刻意找种种理由,抱怨产品质量不良,要求赔偿或减价,此种抱怨则非属本公司责任。 (四)客户抱怨处理方式:(1)、由业务部受理,先核对是否确有该批出货,并经实地调查了解(必要时会同公司有关部门)确认责任属于本公司后,即填妥“抱怨处理单”后通知质量管理部调查分析。(2)、质量管理部会同公司主管调查成品检验记录表及有关此批产品的相关加工记录资料,查出真正的原因。(3)、查明原因后,针对原因,提出改善对策,防止其再发。并追究相

9、关责任人。(4)、查明原因后,对客户抱怨提出处理建议,经总经理核准后,由业务部答覆客户。(5)、质检部负责人填写客户抱怨单,并提交给总经理进行存档处理。仪器管理第十二条:仪器管理 (一)、周期校正仪器使用部门应依仪器购入时的设备资料、操作说明书等资料,填制“仪器校正、维护基准表”设定定期校正维护周期,作为仪器季度校正、维护计划的拟订及执行的依据。 (二)、季度校正计划及维护计划仪器使用部门应于每季度依据所设定的校正、维护周期,填制“仪器校正实施表”、“仪器维护实施表”做为季度内校正及维护计划实施的依据。(三)、校正计划的实施 (1)、仪器校正及使用人员应依据季度的“仪器校正实施表”执行日常校正

10、,精度校正作业,并将校正结果记录于“仪器校正卡”内,一式貮份,一份存于使用部门,另一份存于总经理办公室。(2)、仪器外协校正:有关精密仪器每季应定期由使用部门通过质检部申请,委托有关权威的测量机构,根据校正的结果填立“校正结果单”以确保仪器的精确度。(四)、仪器使用与保养(1)、仪器使用人进行各项检验时,应依据仪器的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使用后应妥善保管与保养。(2)、特殊精密仪器,使用部门主管应指定专人操作与负责管理,非指定操作人员不得任意使用(经主管核准者例外)。(3)、使用部门主管应负责检核各使用者操作正确性,日常保养与维护,如有不当的使用与操作应予以纠正教导并列入作业检核扣罚。(4)、各使

11、用部门日常使用的仪器设备由使用部门自行校正与保养,由质检部不定期抽检。(五)、仪器保养(1)、仪器保养人员应依据“季度维护计划”执行保养作业并将结果记录于“仪器维护卡”内。(2)、仪器外协维修:仪器保养人员基于设备、技术能力不足时,保养人员应填立“仪器请修申请单”并呈主管核准后送采购办理外协修造。设备管理第十三条:设备管理(一)、车间主任必须列明设备的易耗件,并规定最低库存,由采购负责购买。(二)、车间主任必须每月检查设备的工作情况,并每月填写设备检修记录表,如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必须及时解决。(三)、各设备的责任负责人必须及时向车间主任通报设备的异常情况,如因汇报不及时,延误生产的,要追究相关人

12、员的过失责任。车间主任必须每月组织人员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并填写设备保养和维护记录。(四)、各设备的责任负责人必须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准则进行操作,严禁违规操作。质量管理教育训练办法第十四条:质量管理教育训练办法(一)、目的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质量知识及质量管理技能,使员工充分了解质量管理作业内容及方法,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并使质量管理人员对质量管理理论与实施技巧有良好基础,以发挥质量管理的最大效果。(二)、范围本公司所有的员工。(三)、实施方式由车间主任和质检部负责人根据加工产品的实际负责策划,列出各阶层人员应接受的训练,经核准后,依据长期计划,列出各部门应受训人数,经核准后实施,并将计划送总

13、经理批示后转知各部门。质量管理部应建立每位员工的质量管理教育训练记录卡,记录该员已受训的课程名称、时数、日期等。质量管理考核办法1。质量管理考核分值表考核对象:质检部 考核时间:指标类别指标分值实际得分备注定性指标(1)质量委员会日常工作开展情况5(2)质检部日常工作开展情况5(3)质量管理计划制定与实施情况5(4)质量标准制定与实施情况5(5)质量教育工作开展情况5(6)质量总结与分析情况5(7)参与客户投诉管理情况5(8)质量管理手册制定与推行情况5定量指标(1)百元制造成本质量成本20(2)百元销售收入质量成本20(3)质检效率提高率20合计100参考评分方法 (1)定性指标。 1)“质

14、量委员会日常工作开展情况”:优秀5分,良好3分,一般1分,差0分。 2)“质检部日常工作开展情况”:优秀5分,良好3分,一般1分,差0分。 3)“质量管理计划制定与实施情况”:优秀5分,良好3分,一般1分,差0分。 4)“质量标准制定与实施情况”:优秀5分,良好3分,一般1分,差0分。 5)“质量教育工作开展情况”:优秀5分,良好3分,一般1分,差0分。 6)“质量总结与分析情况”:优秀5分,良好3分,一般1分,差0分。 7)“参与客户投诉管理情况”:优秀5分,良好3分,一般1分,差0分。 8)“质量管理手册制定与推行情况”:优秀5分,良好3分,一般1分,差0分。(2)定量指标。 1)“百元制造成本质量成本”:以历史最低水平为基数,达到历史最低水平给15分;每低于历史最低水平1%则在15分基础上加1分,20分为上限;每高于历史最低水平1%则扣1分,扣完为止。 2)“百元销售收入质量成本”:以历史最低水平为基数,达到历史最低水平给15分;每低于历史最低水平1%则在15分基础上加1分,20分为上限;每高于历史最低水平1%则扣1分,扣完为止。 3)“质检效率提高率”:以上期水平为基数,达到上期水平给15分;比上期提高1%则在15分基础上加1分,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