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角》教学设计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1158840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角》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认识角》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认识角》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认识角》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认识角》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识角》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角》教学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结识角教学设计杨柳慈济小学 黄涛【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结识图形中的第一学时结识角【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结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本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测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渐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她们对角的结识。学生能纯熟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本。【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在结识角之前,已经具有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协助学生更好地结识角,形成角的表象

2、。我设计了某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伙探究去结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角。 【教学目的】、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结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2、 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结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3、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到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地结识角。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摸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学生准备圆片、剪刀。【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摸索新知的过程。

3、整节课将观测、操作、演示、讨论等措施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足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爱好。【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窗们,今天教师给你们带来了某些图形朋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都是谁?(教师出示课件)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结识角。(板书课题:结识角)【设计阐明:课的引入从学生熟悉的图形和分类的知识入手,抓住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及好奇心,这种方式很新颖、活泼,能不久集

4、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同步为背面的摸索知识创设了较好的学习氛围。】二、联系生活,摸索新知 (一)找角直观感知角。1、找生活中的角。、从图中抽象出角。哦,本来角就是这个样子的。(二)结识角 1.折一折。、摸角并感知角.3、结识角的顶点和边。小结:角有一种顶点两条边。(三)画角、简介角的名称及读写法1、画角、角的名称、读与写。(四)、练一练(课件)用你火眼金睛找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三、动手操作,比较角的大小 (一)玩一玩角的两边拉得越开,我们就说,张口变大,相反,就是张口变小。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小,角就越小.(二)、比一比1、比的措施:顶点和顶

5、点重叠,一条边重叠,比此外的一条边,哪个角的边在外面,那个角就大。、两个角(一种边长但张口小,一种边短但张口大)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3、比较大小同样的角,延长其中一条边,观测。进一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五、总结评价 内化延伸学了这样多与角有关的东西.如果你是一种可爱的角,你能向人们简介一下你自己吗? 六、作业 P67标出最多的角七、智慧岛一张长方形纸,用剪刀一刀剪下一种角,尚有几种角?你会如何剪?用三根小棒在桌面上摆角,看看谁的措施多?结束:同窗们,角的用处很大,角的秘密尚有诸多,但愿同窗们在生活中仔细观测,找到更多的角,发现角更多的秘密.板书设计:结识角边顶点边记作:1读

6、作:角1结识角说课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结识图形中的第一学时结识角 一、 教材分析角是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基本性知识,诸多平面图形的特性和性质,以及几何中的某些定理、公式常用角进行描述,可见角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结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本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测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渐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她们对角的结识。学生能纯熟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本。 二、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在结识角之前,已经具有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

7、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协助学生更好的结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伙探究去结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角。 三、教学目的及重难点的确立 根据课标的规定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性,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目的:1、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到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结识角,感受角的大小。、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结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由于学生对角的结识还

8、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结识阶段,对角缺少系统的结识,因此,我拟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地结识角。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摸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四、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摸索新知的过程。整节课将观测、操作、演示、讨论等措施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足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爱好。 五、教学流程 为实现以上教

9、学设想,我做了如下的设计: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内迫切地想懂得角的有关知识,同步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2、联系生活,摸索新知 结识角是本节课的重点,设计时我觉得要想让学生较好地掌握角的有关知识,核心是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五个数学活动:找一找、折一折、摸一摸、画一画、练一练。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对角的结识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加深了学生对角的理性结识。 3、动手操作,比较角的大小摸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做了如下设计:让学生张合活动角,感受从静态中的角过渡到动态中的角的过程。通过张合活动角学生不

10、仅能感受到角有大小,并且还感受到了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然后再比较活动角,看哪个角大?通过猜想、演示、验证,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角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平,以学生的积极摸索学习为基本活动形式,充足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具体体现如下几方面。一、发明性地运用教材本节课我没有完全按照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来照本宣科,而是在精确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既有知识水平出发,对教材进行恰到好处的“改造”,这样的改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贴近,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爱好,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也是课程原则基本理论

11、的体现。二、敢于放手,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仅使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增进认知发展,更能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增进学生积极发展。整个教学过程,找角指角折角做角画角摸角。无一不是学生积极操作与摸索,可以说正是由于教师敢放手,才有了学生的积极摸索与思考,才有了学生的自主构建,才有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才有学生的全员参与,才有了学生的积极体验。三、注重学生的实践与操作,体现出活动的教学思想。实践性教学活动的鲜明特性,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既动脑又动手,可以使学生手脑结合,心灵手巧。本节课自始自终贯彻了学生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几

12、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足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思路,教师把本来的知识传授设计成了一连串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摸索,在活动中发展,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己活动为基本,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真正活跃起来。 好的教案是本节课成功的前提,这样的教案说清晰了一节课教师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的问题,对教师精确理解教材,吃透教材,优化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协助。同步教师在写教案过程中,要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伙交流,理论联系实际,对培养研究型的教师起到较好的增进作用。教案”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符合学校教师的实际,能积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