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研究报告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1157719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研究报告(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研究报告2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结题报告本课题从 5月申报, 10月由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开始课题实施,于 11月结题,顺利完成了为期三年的课题实验研究。三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校积极开展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课题组老师团结协作,扎实研究,深入推进,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又系统规范的礼仪教育,受到了家长,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一、课题背景中国自古素有“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的美称,礼仪文化源远流长,从最初的原始起源到保守礼仪的形成、革新和衰落,再到现代礼仪的形成与发展,它经

2、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零散到完整的渐进过程,形成如今的中华礼仪。中国教育史上,统治者、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儿童早期礼仪教育。在课程设置中充分体现“礼”的主导地位。孔子规定弟子学习礼、乐、射、御、书、数。她指出:“不学礼,无以立。”在中国历史上沿用了以前多年的科举教材四书五经中,礼仪占有重要地位。有学者认为:用礼仪教育打造儒雅公民。有的认为:礼仪教育的核心是学会尊重,礼仪素质集中体现在人的言谈和行为上。礼仪美德是立身处世的基本要素,也是个体文明的重要体现,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对小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有助于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对其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3、,特别对小学生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确定以礼仪教育为突破口开展礼仪教育专题研究,力图经过此项专题研究,有针对性地对全校学生进行生活礼仪、交往礼仪、学习礼仪和公共场所礼仪教育,让学生从小养成遵循行为准则和交往规范的良好行为习惯。基于以上的学习与考虑,我校于 5月申报了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省级课题。二、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礼仪是指一个人内在的文化、艺术、道德、思想素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人们在各种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用以美化自身、完善自我、修身养性、敬重她人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它是维系人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

4、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而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三、本选题的意义和价值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要“立于礼”。所谓“立”,就是健全人格的确立。而健全人格的确立是和“知礼”是分不开的。当前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的趋势已引起国内外教育界的重视,对学生实施礼仪教育已成为她们的共识,可见对小学生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1、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有利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都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中、小学生还要注意进行伦理道德以及文明

5、行为的养成教育,把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同积极学习世界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结合起来。”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华民族的礼仪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而宝贵的礼仪文化遗产,对学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有益于弘扬中国优秀的礼仪文化传统,是落实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2、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今天的中小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她们必须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人。而小学时期是人生社会化的启蒙雏形时期,教育学生养成做人、学会待人接物的文明习惯是十分必要的。经过对小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教会她们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培养她们乐观、豁达、健康的心理素质,引导她们学会尊重别人,培养善于合作、热心参与、

6、善于交往的能力,提高她们的人文素质,为她们将来走向社会更好地发挥才能,拥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奠定基础。3、文明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具体途径和载体。礼仪属于道德体系中社会公德的范畴,是德育中的基础教育,又深蕴着美育、健康心理素质教育、人生成长启示教育、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小学生的可塑性较强,对小学生实施礼仪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是小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德育,是实实在在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学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好的方法途径。同时礼仪教育也是对学校德育内容的完善补充。但由于当前多数家长及学校都偏重知识学习和传授,忽视对学生思想的正确、持久教育的,出现了德育的薄弱偏差问题,也就出现了受教育者人生

7、成长过程中人格、道德素质不完善的问题。现如今,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摆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来,是对受教育者在思想、道德、心理、艺术等方面教育的完善与补充,是提高德育教育时效性的有效途径,对构建和谐社会也起着积极的作用。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国外对学生的道德与礼仪教育研究非常重视,已有相应成果。如新加坡的礼仪道德教育侧重于有文化修养、勤劳、努力、合作;韩国十分重视国格教育,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以人为本,尊师爱生;同时还设有道德教育课。美国的教育侧重在培养爱国精神与公民意识上面,开设公民教育;英国家庭教育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长就开始对其进

8、行有形或无形的“进餐教育”,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学会良好的进餐礼仪。中国许多地区、许多学校也都进行了礼仪教育,如北京的花家地实验小学实行“三礼教育”;上海的小昆山中心小学进行了“低年级学生礼仪养成教育”;广州的天河区元岗小学开展了“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等。国外对礼仪的文化建设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对礼仪的教育重在养成,而中国则多偏向于说服教育。综合国内外礼仪教育的研究,我校把礼仪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教育,以切实提高学校德育教育的时效性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文明礼仪教育为抓手,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文明素养,使其影响身边的人,特别是家人及社会上的人,从而为学

9、生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尽一份力。拟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小学生礼仪教育内容的确立。现代礼仪教育的内容按照适应的范围分为学校礼仪、餐饮礼仪、待客礼仪、交往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等。每个部分又能够分解成若干个方面,每个方面又有明晰具体的要求,这样完整的体系能够覆盖学生学习、生活、社交等各个方面。如学校的礼仪可包括课堂礼仪、课间礼仪、集会礼仪、校园交往礼仪等。我们将会吸取中华民族礼仪中的优秀文化元素,汲取她人之长,结合本地实际,确定适合于小学生学习的基本的文明礼仪教育内容。2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方法的研究。礼仪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要从培养学生认识、情感、意志三方面入手,促使学生

10、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就是说礼仪规范认识的培养,礼仪道德情感的培养、礼仪行为意志的培养。要让学生不但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更要知道怎样去做,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言行,养成习惯,形成品质。3小学生礼仪教育评价内容及评价方式的研究。五、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原则和实施步骤。(一)本课题的研究思路1、组织开展一系列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根据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特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小”、“实”、“新”、“活”的原则,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开展开展丰富多彩、直观形象的礼仪教育活动。如礼仪知识竞赛、小品剧、文明礼仪用语征集、演讲、征文等,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礼仪活动中,使学生

11、在活动中磨炼意志,在活动中扬褒弃贬,在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的方式方法。为大力推广学校礼仪教育的成功经验,树立教师、学生身边的文明礼仪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课题组将组织文明礼仪教育专题调研和研讨会,组织文明礼仪教育案例、论文和“文明礼仪示范班级”、“文明礼仪之星”等评比活动,积极推动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2、将礼仪教学渗透到各学科之中。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要把文明礼仪教育寓于各学科教学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堂管理中,注意礼仪要求的规范和准确,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礼仪教育的因素,集合礼仪要求的各种积极因素,让学生学礼仪、讲礼仪,形成全方位礼仪教育的态势,使学生懂

12、得尊重知识、尊重教师、尊重同学,使文明的气氛充满校园。 3、以班级为主阵地,把班级作为学校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场所。利用班队活动使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成为学生教育自己的有效方式。充分依托班委会和班集体组织,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及班级实际,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和“礼仪之星”评选活动,积极争创文明礼仪示范班级和文明礼仪学生。4、优化环境,家校同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家庭是孩子最初受到教育的课堂,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长,又是孩子的第一个教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家庭环境的状况和父母的言行,对子女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在整个行为训练和习惯养成过程中,注重与学生家长紧密联系,强调互访,要求互励,

13、并经过家长学校进一步加强对家长的文明礼仪教育,以其获得更佳的效果。(二)本课题的研究方法1、基本研究方法:“实践反思”式行动研究法。研究过程中,边实践、边反思,不断修正研究方案,改进研究方法,提高研究实效。学校课题组将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培养小学生礼仪习惯的教育,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2、调查研究法。从课题立项之前到研究的各个阶段,分别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不同内容的调查研究,提高研究的可行性。3、文献研究法。查阅文本资料及相关教育信息网,搜集资料,进行先期的文献研究,分析研究的时代背景,构建研究的理论框架,为课题实施奠定基础。 4、经验总结法。由具体经验总结,上升到

14、科学经验总结,提高研究水平。(三)课题研究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文明礼仪教育是道德启蒙教育,应根据教育学与心理学原理为实践的理论依据,在要求上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依据纲要、守则、规范的框架,遵循我校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和文明礼仪表现情况,研究制定适合各学段学生水平和礼仪规范层次目标等内容系列,使之具有科学性,以防止步入超前化和成人化误区。2、系统性原则:在学校主课题下落实到各年级,每位班主任都有自己相应的研究计划、阶段总结,形成课题研究的系统性。3、一致性原则:教师、家长、学生对研究实践的目的、意义有统一的认识,在实践中保持行动的统一,特别是家长的支持和配合。4、渗透性原则:对学生进行

15、文明礼仪教育不是孤立的,它要经过各学科、多角度、多渠道地进行渗透教育。在时间上渗透于校内外一日生活的全过程,空间上渗透于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场所,形式上渗透于环境创设、学科教学、课外活动、校外实践、家庭生活之中。5、主导与主体相结合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训练、自我管理,充分发挥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使该实验充满生机和活力。6、可操作性原则:课题中选择的内容、要求、方式、方法、手段途径以及有关资料收集、应用研究、效果检测都尽量不增加过重负担的情况下进行,力求做到操作简便、行之有效。(四)课题研究的步骤:根据课题特点及

16、校情、学情的需要,我们对德育课题的研究过程进行了合理规划,分为三个阶段,其发展轨迹为:启动、探索期反思、完善期成熟、总结期成果鉴定与推广期。第一阶段(准备、启动阶段): 12月至 7月(1)组建课题研究小组,进行任务分工;(2)确定课题研究目标,制定课题实施方案,为课题研究全面开展奠定扎实基础。(3)开题论证,完善方案,展开课题研究。第二阶段(实施、完善阶段): 7月至 9月(1)结合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验,促进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2)结合学校、学生实际,确立具体的礼仪规范,组织有关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3)加强课题的规范管理,做好阶段性总结,对操作效果进行评价,找出问题及症结,调整实施方案,进一步深化实验研究。第三阶段(总结、推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