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学法渗透、指导、运用的研究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1156908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中学法渗透、指导、运用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课堂中学法渗透、指导、运用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课堂中学法渗透、指导、运用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中学法渗透、指导、运用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中学法渗透、指导、运用的研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中学法渗透、指导、运用的研究 匡河中学 郑光德教育专家说:“只会教授学生知识的老师是末等的老师,而善于教会学生思维和学习方法的老师才是优秀的老师”看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学法,即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能经常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学习方法的话,那么,学生也会感觉到学得轻松、快乐。如果老师能进一步地指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的话,那么,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会真正地融合在一起,教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语文学科来说,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前要做精心的准备,在备课中,既要备文本,又要备学生,还要备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在课堂上真正做到:思路清晰,衔接流畅,活动充分,

2、积累丰富。为了贯彻上级精神,也为了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已确立了四个基本步骤:学生自学-质疑问难-反馈矫正-课堂作业。那么,学习方法也要体现在这四个步骤之中。下面,结合我个人微薄的经验,就谈一谈学习方法在这四个步骤中的应用。首先,学生自学中的学法指导。这里的学生自学指的是课内教师新授课之前的预习过程,预习中的自学一般要留10分钟左右的时间,一般来说,教师要指导学生初步感知新课的大体内容及目的要求,使每一位学生上课时能集中精力主动积极地对付新课的重点和自己自学时弄不懂的问题,及时消化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还可以让他们找出相关的知识点,做好记号,并认真做好自学笔记(摘

3、抄部分内容,写一些自己的感悟和心得)。学生自学的内容一般包括文题、作家作品、写作背景、生字词、结构、语言特点、写作艺术、主旨思想等等。但是,对于这些内容,不是所有的文章都要求面面俱到,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侧重点,有的文章侧重于对精彩语句的分析,如紫藤萝瀑布,通过分析景物描写的句子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文章侧重于情节和结构,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就以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来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有的文章侧重于情感的抒发,如安塞腰鼓、雷电颂等。那么,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文给学生提出不相同的学习方法和技巧。预习新课时若发现与新课相关联的旧知识掌握不牢时,一定要回头去把相关的旧课弄懂。如果旧知识缺漏太多,可以

4、利用课余时间,系统的复习。同时,因为课文有长有短,仅靠课内短短的时间预习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老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会默读、跳读、快速浏览等读书方法。总之,对于语文课来说,课前预习这一环节非常重要,预习效果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其次,质疑问难中的学法指导。这里的质疑,指的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在这个互动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教师教态要亲切自然,姿态优美,语言动人,要与学生保持亲密的关系,千万不能使学生反感甚至产生厌恶、抵触情绪。这个环节一般用20分钟的时间。宋代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提问是活跃课堂

5、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手段,学生间互相质疑,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但在现实中,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胆量小,这是因为这些同学没有解决思想上的顾虑,怕因提出的问题不当或不准而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从而挫伤自尊。这时,老师就要善于鼓励他们向同桌质疑;同桌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要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要上报到老师那里,老师再与全班同学一起互动探讨,寻求最佳答案。这样一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再次,反馈矫正中的学法指导。反馈矫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老师总结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带有共性的难

6、点的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用10分钟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鼓励积极回答问题的和踊跃提问的学生,教育学生要虚心的且用心的听别人回答问题,以作借鉴,老师经常使用以下语言效果会好一点,如:“是学生就要学嘛,说错了没关系!”、“谁能提出或解答问题,谁就有勇气”、“我们都是学生,不懂的就要问”等等语句,对于踊跃质疑或解答的同学要予以表扬,不管问题或回答恰当与否,老师都要从不同的方面予以肯定。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提醒学生要注意仔细听讲,适时地查缺补漏,作好相关的笔记。还可以让学生向老师提问,不管问题是如何的幼稚,教师都要耐心解答,师生不能哄笑、讥讽和挖苦。有时甚至允许生生间、师生间互相争论,以

7、求有意外的创新和发现。最后,课堂作业中的学法指导。这一环节留5分钟的时间。教师布置的作业要紧扣教材,要考虑学生的基础,分层设计,作业任务要适当,形式多样,切忌搞题海战术,切忌出偏题怪题。对于重点学生要面批面改,当堂矫正错误,要适时总结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要简单指出错误的根源,点拨解题思路和应注意的问题,不能仅仅是“对答案”。学生应结合自身实际,有选择性的做一点与课文相关的练习,不图多,但求有实效,一课有一得。这就是巩固提高的过程,也是课效的最好体现。当然,所有的学习方法都要建立在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之上,否则,无论怎样好的教学方法都将是一纸空文,如果每节课都严格按照新课程理念去做,那么,就会对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