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1156873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陈涉世家知识点归纳一作家作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这部书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的三千多年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迹),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历史人物的言行事迹)。书中史料翔实,作者思想倾向也极为鲜明。例如课文陈涉世家,作者把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的传记列在“世家”里,足见他对陈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看重。鲁迅先生曾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二正音阳夏ji 间jin令 当行hng 陈胜王wng 怅chng恨 罾 zng 鸿鹄hng h 忿恚 fn hu 笞 ch 徇x

2、n 酂cu 柘zh 谯qio 砀dng 社稷j三通假字(1)发闾左適戍渔阳 適,通“谪”。 (2)为天下唱 唱,通“倡”,首发。(3)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4)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披着,穿着。四词类活用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王:名词作动词,称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鱼网,名词活用为动词,这里是用网捕的意思。固以怪之矣。 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对感到奇怪。夜篝火 篝,名词作动词,用笼罩着。狐鸣呼曰 狐,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目,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眼睛示意。广故数言

3、欲亡,忿恚尉 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的铁甲;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锐利的武器。皆刑其长吏 刑,名词活用为动词,惩罚。五古今异义(1)今亡亦死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3) 卒中往往语。 (4) 将军身被坚执锐。 (5)会天大雨。 (6) 楚人怜之。 (7)夜篝火。 (8)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9)比至陈。 (10)号令召三老、豪杰来会计事 (1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六特殊句式判断句 (1)陈胜者,阳城人也。(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省略句: (1)吴广以(之)为然。(2)上使(之)外将兵。(3)独守丞与(义军)战(于)谯门中。倒装句

4、: 祭以尉首。七文章内容与中心思想课文记叙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表现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赞颂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及历史功绩。八文章内容理解1起义的导火线(直接原因):戍卒在开赴渔阳的途中遇雨失期(会天大雨法皆斩)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2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处处蕴蓄着反抗的力量;秦二世杀太子扶苏,引起人民群众对秦王朝的更大不满楚人怀念楚将英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3为起义作舆论准备:(鱼腹藏书) (篝火狐鸣)4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胜、吴广

5、为什么要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用简洁的语言回答)扶苏贤明,项燕爱士卒,诈称扶苏,项燕有号召力。5文中能体现陈涉少时就有远大志向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6“苟富贵无相忘” 此句反映了陈胜有不满现状渴望改变命运的反抗精神、远大的志向和与同伴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朴素感情。7如何看待“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表达了陈胜等人敢做敢为,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对封建等级制度进行否定。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8陈涉世家中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能表现他卓越的宣传能力和雄心壮志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9“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

6、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0陈涉是怎样一个人?A、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B、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C、有超人的才略和胆识。11.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1)抓住时机(2)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3)激怒众人12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原因:得人心成功,失人心失败。 启示:人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13起义军攻占了大泽乡、蕲、铚、酂、苦、柘、谯、陈等,如果用成语来形容起义军攻城掠地的情形,你会想到哪些成语呢?请写出两个。 所向披靡、势如破竹、锐不可当、一往无前、无坚

7、不摧唐雎不辱使命中考复习要点 1、文学常识 关于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西汉末年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内容多记谋臣策士的活动,写了他们雄辩的言辞和机智的运筹。文笔挥洒自如,描写人物活动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富有文学意味。 2、通假字秦王不说(说悦,高兴)故不错意也 (错措,放置,安放)仓鹰击于殿上(仓苍,青色)4、古今异义词: 是 谢 跪 直 易 徒 抢 5、一词多义:徒谓 使 亡 虽 惠6.词类活用:缟素 7、 重点词语解释1、辱使命: 辱没、辜负 2、易安陵: 交换 3、其许寡人: 答应 4、大王加惠 5

8、、甚善: 好 6、虽然 虽然这样 7、弗敢易: 不;交换 8、因使唐雎使于秦 9、故不错意也 10、请广于君 11、逆寡人者:违背 12、轻寡人与:轻视13、非若是也:像;这样 14、虽千里不敢易: 即使 15、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 16、怫然怒: 17、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听说 18、布衣: 平民19、免冠徒跣:摘掉帽子,光着脚 20、以头抢地耳 21、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 22、非士之怒: 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23、仓鹰 :通“苍” 24、休祲: 吉凶的征兆 25、若士必怒 :如果 26、缟素: 穿丧服 27、色挠:变了脸色;挠, 屈服 28、谢之 道歉 29、寡人谕矣:

9、明白,懂得 30、徒以有先生也:只是8、重点语句翻译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3、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4、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5、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6、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7、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8、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9、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10、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情怒

10、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11、若士必怒,伏尸二人一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1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9、具体问题:(1)秦王是怎样一个人?* 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2)唐雎是怎样一个人?* 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3)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

11、王。(答出要点及过程,意近即可)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4)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 *秦王显得很骄横,以一种指责的语气对待唐雎,唐雎以同安陵君保持一致的理由,义正词严地反驳了秦王,有理也有礼。(5)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 *说明秦王害怕了。从侧面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的精神。(6)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 *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他请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

12、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10、开放性试(1)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请列举出几例。 *屈原直言敢谏,流浪之后愤而作离骚,抒发志向。最终投江而死,以身殉国。闻一多在敌人面前拍案而起怒斥敌人的卑鄙罪恶行径,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千古绝唱最后一次演讲。(2)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2分) *示例:(1)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 (2)晏子 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3)诸葛亮 舌战群儒,联吴抗曹。隆中对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1、 本文节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是陈寿字承祚,晋朝

13、安汉人,史学家,所著三国志是一部纪传体国别史,共 65卷,记载三国时期魏 、蜀、吴的历史。二、 基础知识1、通假字 (1)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伸张。 (2)自董卓已来 已通“以”,以。2、词类活用(1)箪食壶浆 箪:名词做动词,用箪盛着 壶:名词做动词,用壶装着3、古今异义(1)遂用猖獗 (2)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3)北据汉、沔,利尽南海 (4)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4、一词多义(5)诚 此诚不可与争锋 (实在,确实) 诚如是 (果真)(5)已 然志犹未已 (停止) 自董卓已来 (通“以”,以) 已历三世 (已经)(6)以 以弱为强者 (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用来)以向宛、洛 (而)(7)因 因屏人曰 (于是,就此)因之以成帝业 (依靠,凭借)(1)谓 谓为信然 (说)谓先主曰 (对说)(2)用 遂用猖獗 (因此)此用武之国 (运用,使用)贤能为之用 (出力,效劳)(3)信 谓为信然 (可信,确实)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信义著于四海 (诚信,信义)(4)国 此用武之国 (地方) 国险而民附 (地势)民殷国富 (国家)去国怀乡 (国都)三:特殊句式时人莫之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